“遊民”化身“新鄉民” 浙江湖州開辟同“新”共富路
中新網湖州12月6日電(胡豐(feng) 盛 黃彥君)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把工位從(cong) 寫(xie) 字樓搬到鄉(xiang) 野之間,在“美麗(li) 鄉(xiang) 村”發源地浙江省湖州市,“數字遊民”群體(ti) 正紮根於(yu) 村莊。目前,利用生態建設先行優(you) 勢,湖州市打造了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載體(ti) “數字遊民公社”,在“綠水青山”間探索鄉(xiang) 村共富新路徑。
一根網線、一杯咖啡,簡單、自由、旅居是“數字遊民”的“標簽”,他們(men) 致力於(yu) 打破職業(ye) 和地理區域邊界,實現“詩意地棲息”。
湖州市瞄準了這一群體(ti) 的“棲息”需求,先後聯動發布了“鄉(xiang) 村全球合夥(huo) 人”“尋找大自然工位”等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招募令”,形成了吳興(xing) 玲瓏灣生態園區、德清莫幹山高新園區、安吉“青來集”孵化器等88個(ge) 實體(ti) 鄉(xiang) 創空間矩陣,吸引了1500餘(yu) 名自由職業(ye) 者奔赴而來。
位於(yu) 溪龍鄉(xiang) 的DNA安吉數字遊民公社聯合工會(hui) ,便是一個(ge) 青年人才的圓夢“樣本”,園區由閑置老舊廠房改造而成,目前已吸引400餘(yu) 名科技工作者、藝術家等入駐。
“在大城市和故鄉(xiang) 以外,社群氛圍友好、基礎設施完善、綠水青山怡人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是年輕人的第三種選擇。”DNA數字遊民公社主理人許崧說,年輕人進入鄉(xiang) 村,不但帶動了消費,也激發新業(ye) 態產(chan) 生,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然而,隨“數字遊民”隊伍發展壯大,訴求也逐漸增多,如何增強其歸屬感、參與(yu) 感,讓“遊民”化身新鄉(xiang) 民?
健全聯係溝通機製,讓訴求“聽得見”。當地統戰部門從(cong) 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中篩選代表進入各級新聯會(hui) 、鄉(xiang) 賢參事會(hui) 組織,給“數字遊民”創建“發聲”的平台。據統計,“遊民公社”建言獻策主平台“遊民會(hui) 客廳”平均已為(wei) 轄區鄉(xiang) 鎮直接引進新業(ye) 態50餘(yu) 個(ge) ,助力村集體(ti) 增收100萬(wan) 餘(yu) 元,直接帶動鄉(xiang) 村經濟發展。
搭建思想傳(chuan) 遞平台,讓青年人才“發出聲”。來自五湖四海的“遊民”,走進村莊農(nong) 戶,當起了鄉(xiang) 村“宣講員”。據不完全統計,湖州市在“遊民公社”組織開展思想引領主題活動150餘(yu) 場次;50餘(yu) 名自由職業(ye) 者擔任宣講員,在鄉(xiang) 村開展主題宣講活動120餘(yu) 場次。
“願意回歸‘田野’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men) 給當地帶來了新思想、新活力、新業(ye) 態,也讓村莊整體(ti) 氛圍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湖州市委統戰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探索凝聚更多自由職業(ye) 人員,充分發揮其優(you) 勢作用,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進共同富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