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候鳥老人”托起穩穩的幸福
買(mai) 一張機票,花幾個(ge) 小時,便能實現季節性的跨越。這樣的“候鳥式養(yang) 老”,如今正在悄然興(xing) 起。
“候鳥式養(yang) 老”,顧名思義(yi) ,就是離開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像候鳥一樣“冬南夏北,寒來暑往”,旅遊度假兩(liang) 不誤,因此又稱異地養(yang) 老。得益於(yu) 四通八達的基礎設施,如今,越來越多經濟和身體(ti) 條件較好的老人過起“雙城生活”,選擇“瀟灑走一回”。
當老年人收拾行囊、跨越南北,旅居產(chan) 業(ye) 的發展空間也由此變得廣闊。一方麵,對流入地而言,旅遊產(chan) 業(ye) 鏈路長、涉及環節多,可以有效帶動餐飲、交通、住宿等行業(ye) ,拉動投資和就業(ye) ;另一方麵,這些高消費能力群體(ti) 的流動,還能促進相關(guan) 領域的省際協同,如黑龍江已和廣東(dong) 等14個(ge) 省份的民政廳(局)簽訂旅居康養(yang) 合作框架協議,形成多方聯動的“旅居+康養(yang) +N”省際合作格局。
有理由預計,“候鳥式養(yang) 老”將迎來量的增加。從(cong) 政策方向來看,日前,北京市民政局負責人表示,發展質優(you) 價(jia) 廉的異地康養(yang) 社區和旅居養(yang) 老,滿足90%以上活力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yang) 老服務需求,引發廣泛關(guan) 注;從(cong) 人口結構來看,隨著上世紀60年代“嬰兒(er) 潮”誕生的一代人進入花甲之年,2023年迎來了“嬰兒(er) 潮”人口退休的最高峰,他們(men) 正是“候鳥式養(yang) 老”的主力。
然而,由於(yu) 尚屬新生事物,其質的提升還有較大空間。畢竟,“候鳥式養(yang) 老”遠離故土,和居家養(yang) 老、社區養(yang) 老存在很大的區別,這對醫、養(yang) 、遊等相關(guan) 資源的整合,無疑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就醫是老年人的剛需,然而異地看病的醫保結算仍然存在障礙;再如,當他們(men) 離開了原來的社交圈,也可能麵臨(lin) 新的社會(hui) 融入問題。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的角度看,各類資源的開拓和整合也很有必要——一個(ge) 突出的現實困境是,這種養(yang) 老模式存在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導致旅居養(yang) 老設施利用率偏低,這恐怕要不斷推出更優(you) 質的服務、更智慧的管理,才能逐漸解決(jue) 。
有鑒於(yu) 此,部分城市也不妨順勢而為(wei) ,做好前瞻性謀劃。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學發布《2023中國候鳥式養(yang) 老冬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今冬上榜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三亞(ya) 、海口、瓊海、廣州、珠海、南寧、柳州、廈門、深圳、江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廣東(dong) 省占據4席,而江門由去年的第24位躍居第10位。在城市之間的競爭(zheng) 邁向“多維競爭(zheng) ”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吸納更多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其中、做好相關(guan) 服務的監管和規範,繼而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值得深入研究。
有人說,對於(yu) 老人而言,冬天與(yu) 春天之間,可能隻差了一張票。但“他鄉(xiang) ”成“故鄉(xiang) ”的距離,顯然不止於(yu) 此。(南方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