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熱議開源“進化論”:中國要積極融入世界開源“盛宴”
中新社上海12月19日電 (記者 鄭瑩瑩)“當前99%的企業(ye) 都在使用開源軟件。開源是數字經濟的源頭活水。”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hui) 黨(dang) 組成員、二級巡視員劉偉(wei) 19日在滬說。他表示,要讓圈外的人認識到開源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
當天,2023開源產(chan) 業(ye) 生態大會(hui) 在上海舉(ju) 辦,匯聚一批政企學界人士,共話開源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以及開源如何“破圈”“擴圈”。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總工程師葛東(dong) 波在會(hui) 上指出,近年來,中國對全球開源生態的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開源的商業(ye) 價(jia) 值在中國市場也逐步得到認可。上海將積極參與(yu) 國際開源社區的建設,推動上海與(yu) 全球開源產(chan) 業(ye) 的深度合作與(yu) 交流。
道客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齊彥說,有的企業(ye) 將開源社區視為(wei) “不要門票的遊樂(le) 場”,但隻“複製”的企業(ye) 大多難以“走”遠,因為(wei) 迭代才是軟件的核心價(jia) 值。
“‘開源世界’的人們(men) 早就想明白了這個(ge) 邏輯。不是說大家都是理想主義(yi) 者,把代碼‘扔’到開源社區裏,而是大家想明白了代碼(本身)沒有價(jia) 值,隻有更多聰明的人共同去更新代碼,才是底層技術的價(jia) 值源泉。”他說。
同時他也指出,在既有的體(ti) 係架構裏,行業(ye) 利益團體(ti) 固化,源頭的很多創新技術難以生存、早早地“死”在沙灘上;開源社區提供了一塊技術成長的沃土,也讓過去10年中國迅速突破了信息技術的很多屏障。他認為(wei) ,盡管麵臨(lin) 挑戰與(yu) 困難,中國要積極融入世界的開源“盛宴”。
“一個(ge) 開放的生態,更有利於(yu) 進化的可靠性。”螞蟻集團開源技術委員會(hui) 副主席王旭說。他在會(hui) 上舉(ju) 了這麽(me) 一個(ge) 例子:加拉帕戈斯群島遠離陸地,演化十分“特定”,生活在上麵的生物很好地適應了環境,但一旦有氣候變化,或者將這些生物挪到別的地方去,它們(men) 就難以生存。王旭認為(wei) ,在技術領域也一樣,開放流動是技術“進化”的加速器。
在華為(wei) 終端BG軟件部總裁龔體(ti) 看來,在新的時代浪潮下,如果采用封閉的開發模式,靠一項技術或一家公司想產(chan) 生一項顛覆性創新越來越難,開源開放的創新模式是邁向萬(wan) 物智聯時代的必由之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yun) 計算與(yu) 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產(chan) 業(ye) 生態,麵對技術新環境,開源已經不限於(yu) 開放軟件。
“當我們(men) 用AIGC寫(xie) 程序的時候,開源怎麽(me) 定義(yi) ?”“AI生成的代碼,能不能進入開源社區?”他指出,這些都是湧現出來的新問題,也需要業(ye) 界攜手作答。(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