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力消防員”為救援爭取寶貴時間
震後砂湧疊加持續低溫,讓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金田村和草灘村的搜救工作困難重重。19日,中國救援山東(dong) 搜救犬機動專(zhuan) 業(ye) 支隊9人6犬馳援震區。
到達地震災區第一天,搜救犬隊便派出4條搜救犬,沿河流對倒塌居民建築進行搜索,直到20日淩晨才收工。天亮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搜救。截至12月24日,搜救犬隊共搜索了大約4.2萬(wan) 平方米。
快速打通救援通道爭(zheng) 取救援時間
地震後的砂湧,導致金田村和草灘村65處建築被掩埋,多人被困失聯。截至21日22時,青海海東(dong) 已有31人遇難,3人仍處於(yu) 失聯狀態。
據了解,中川鄉(xiang) 海拔1800多米,氣溫零下十幾攝氏度,早晚溫差較大,而砂湧的出現進一步加大了搜救工作的難度。
12月19日,接到國家消防救援局命令後,中國救援山東(dong) 搜救犬機動專(zhuan) 業(ye) 支隊(以下稱“搜救犬隊”)9人6犬馳援震區。
搜救犬隊的現場工作人員李林(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19日早上6時許,搜救犬隊就接到了國家消防救援局的調派命令。12點從(cong) 濟南出發,下午2點多到達蘭(lan) 州,然後乘坐汽車前往金田村和草灘村。
在到達之前,隊員們(men) 以為(wei) 當地隻是震後出現了泥石流。但到達現場以後,才發現是罕見的砂湧。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高級工程師韓顏顏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很多大地震發生後,都會(hui) 出現所謂的“砂湧現象”。在強震發生之後,由於(yu) 地殼的震動,地下深處的含水砂土會(hui) 進行一種強烈液化的現象,這種液化的砂層,會(hui) 沿著一定的通道,受到擠壓,就會(hui) 直接達到地表,形成“砂湧現象”。
“砂湧我們(men) 也是第一次見,現在救援隊伍一邊挖一邊搜。我們(men) 會(hui) 根據現場救援情況,實時調整搜救方向”,李林告訴記者。
在受災區域,國家消防救援局運用技術手段,根據被困人員所處的位置設定了5個(ge) 救援作業(ye) 點,並了解到每個(ge) 點位可能受困的人數,當地村民也會(hui) 提供被困人員的大概方位。
但是,僅(jin) 憑人力難以找到被困者,儀(yi) 器也很難探測到。但搜救犬擁有超級靈敏的聽覺、視覺和嗅覺,可以探尋人體(ti) 氣味,為(wei) 救援人員提供具體(ti) 的被困者位置,快速打通救援通道,爭(zheng) 取救援時間。
到達地震災區第一天,搜救犬隊派出4條搜救犬,對5個(ge) 救援點建築進行搜索,直到20日淩晨才收工。早上7點左右,搜救犬隊便開始新一輪的搜索。“第一天大概搜索了15處建築,搜索麵積大概有8000多平方米。截至12月24日,搜救犬隊共搜索了大約4.2萬(wan) 平方米。”李林透露。
啟用救援“黑科技”搜救犬遠程指揮係統
如果搜救犬確定周圍有人體(ti) 散發出的氣味,會(hui) 不斷吠叫、隨後臥下,向馴導員釋放“示警反應”。馴導員和其他消防救援人員會(hui) 迅速前往該點位,使用大型機械配合清淤。搜救期間,搜救犬會(hui) 在原地等待,直到救出被困者。若搜尋無果,則需搜救犬再次執行搜救工作,繼續尋找被困者的具體(ti) 位置。
李林談道,“搜救犬的示警反應,可以為(wei) 震後救援爭(zheng) 取很多時間”。因此,它們(men) 也被稱為(wei) 擁有“超能力”的“消防員”。
搜救犬隊共有6隻犬參與(yu) 救援,1隻馬裏努阿犬“九五”,還有5隻史賓格犬,“肥肥”“布丁”“小葵”“酷奇”和“樂(le) 樂(le) ”,年齡5~8歲不等。
由於(yu) 當地持續低溫,地麵幹結變硬,目前正采取大型機械表層清淤,隨後搜救犬以進場搜尋的方式實施搜救,工作進度緩慢。
不僅(jin) 如此,當地早晚溫差較大,低溫時,搜救犬隊可以在凍層上開展搜救。但中午氣溫回升,凍層化為(wei) 泥漿,搜救犬在泥漿中行走困難,基本沒有辦法執行搜救任務。因此,搜救工作隻能在上午10點之前、下午4點之後開展。
“但並不是天氣越冷越好”,李林說。對於(yu) 搜救犬來說,尋找被困人員的辦法就是嗅聞身體(ti) 氣味。但是天氣太冷,氣體(ti) 揮發就會(hui) 很弱。而且淤泥中的水會(hui) 把氣味封住,這也進一步加大了搜救犬的工作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搜救犬隊啟用了救援“黑科技”——搜救犬遠程指揮係統,並由唯一的馬犬“九五”佩戴。
“‘九五’比較適合使用,它的體(ti) 型比史賓格犬更大。”李林介紹,該設備可以看到救援人員無法到達的倒塌建築物中,尤其是狹小空間。這是搜救人員的“另一雙眼睛”,可以更好地製訂救援方案。
即便困難重重,搜救工作仍在緊張地進行中。目前搜救犬每天要工作10個(ge) 小時左右,一般搜救20分鍾後,會(hui) 讓搜救犬進行休息,調整狀態,以保證在執行搜救任務時的興(xing) 奮度。在執行任務前,馴導員都會(hui) 為(wei) 搜救犬穿上犬鞋。“但由於(yu) 淤泥比較滑,搜救犬一腳踩下去,鞋子極易脫落”,馴導員李紹傑說。
這也是“肥肥”受傷(shang) 的原因。
經過簡單的包紮,肥肥的傷(shang) 已無大礙,簡單休息後便繼續執行搜救任務,其他的犬也都被保護得很好,沒有受傷(shang) 。搜救任務結束後,馴導員會(hui) 帶著自己的搜救犬回到帳篷休息。雖然當地海拔高、溫度低,但是經過平日的嚴(yan) 格訓練,搜救犬們(men) 能夠迅速適應當地環境,投入到工作中,李紹傑透露。
12月22日,冬至日,結束當日救援工作後,搜救犬隊的工作人員在超市裏買(mai) 了一口鍋,還有一些速凍水餃。晚上,他們(men) 圍著鍋席地而坐,吃著熱騰騰的水餃,驅趕著一身的寒氣和疲憊。
22日晚,李林發了一條朋友圈:冬至,帳篷圍爐吃餃子。明天,震區所願皆如意。
新京報記者 秦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