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冬日太行山下的“致富羊”
中新社晉中12月26日電 題:冬日太行山下的“致富羊”
中新社記者 胡健
太行山下,白雪覆蓋著連綿的山坡。一大早,66歲的王建福從(cong) 幾公裏外的家中趕來,開啟一天與(yu) 羊為(wei) 伴的日子。作為(wei) 一名羊倌,王建福的工作就是每天帶著數十頭黑山羊翻越山脈,待黃昏日落,把羊趕回羊舍,一年四季,風雨無阻。
冬日,在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紅土堖村,十幾隻黑山羊在王建福的“帶領”下,穿行在山脈之間,“咩咩”聲不絕於(yu) 耳。
左權縣地處北緯37度,縣域內(nei) 擁有牧草200多種、中草藥500多種和豐(feng) 富的山泉,自古以來就有養(yang) 殖山羊的傳(chuan) 統。如今,“左權黑山羊”已成為(wei) 當地助農(nong) 增收的特色產(chan) 業(ye) 之一。
“這幾年通過養(yang) 羊,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參與(yu) 養(yang) 殖的王文忠說,在當地合作社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農(nong) 戶通過養(yang) 羊致富,過上幸福生活。
“在羊場經營模式上,我們(men) 采取公司投資、農(nong) 戶承包方式,與(yu) 農(nong) 戶簽訂養(yang) 羊協議和收購合同,由公司統一供種、供飼料、收購和培訓,形成農(nong) 戶散養(yang) 、企業(ye) 管理、集中出售的集約養(yang) 殖模式。截至目前,已帶動農(nong) 戶4000戶,戶均增收1800元(人民幣,下同)。”左權縣新世紀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巨峰介紹。
為(wei) 將“左權黑山羊”形成產(chan) 業(ye) ,左權縣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nong) 戶”的運行模式,建設現代化育種、育肥、加工基地,培育黑山羊、大青山羊、綿羊三大養(yang) 殖品種。目前,左權縣現有養(yang) 殖戶654戶,存欄量19萬(wan) 隻,年出欄量13萬(wan) 隻,年飼養(yang) 量達32萬(wan) 隻,山羊養(yang) 殖初具規模。
左權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巨維榮介紹,“到2025年,左權縣將實現年飼養(yang) 規模總量達到50萬(wan) 隻,其中母羊培育10萬(wan) 隻、育種規模達到15萬(wan) 隻、育肥規模達到25萬(wan) 隻、加工屠宰能力達到30萬(wan) 隻,帶動農(nong) 戶1萬(wan) 餘(yu) 戶,年產(chan) 值達到10億(yi) 元。”
左權縣依托萬(wan) 安實業(ye) 公司山羊屠宰加工廠,利用已取得的“左權太行山羊”地理標誌畜產(chan) 品認證、港澳出口證等,挖掘黑山羊食用、養(yang) 生係列產(chan) 品,不斷擴展活羊港澳養(yang) 殖市場供應能力。
除了養(yang) 羊,當地還重視康養(yang) 、民俗和餐飲文化發展。借助原生態民歌歌手——“羊倌歌王”石占明的知名度,打造山羊生態養(yang) 殖展示區、田園生態展示區。此外,當地還將左權黑山羊養(yang) 殖與(yu) 文化休閑度假區、寫(xie) 生基地融合發展,形成看風景、畫“羊”景、聽民歌、賞花戲、品羊肉、體(ti) 民俗的文化休閑和寫(xie) 生體(ti) 驗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