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造就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

發布時間:2023-12-26 15:58:00來源: 人民日報

  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闡釋“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強調“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深化了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揭示了“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運動規律和成果形態,為(wei) 新時代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結合”是深刻的“化學反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結合’不是‘拚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結合”之所以是深刻的“化學反應”,是因為(wei) “結合”的前提是馬克思主義(yi) 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二者互相激發、互相成就,從(cong) 而造就了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

  在“結合”的過程中,一方麵,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yi) 的文化生命,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提供了豐(feng) 厚的曆史文化滋養(yang) ,使馬克思主義(yi) 紮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沃土,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yu) 中國氣派,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另一方麵,馬克思主義(yi) 以真理之光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nei) 涵,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為(wei) 同當代中國相適應、同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同現實文化相融通的新文化,呈現出新的時代價(jia) 值和世界意義(yi) 。通過深刻的“化學反應”形成的新的文化成果,既堅守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又合理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you) 秀成果,反映時代發展趨勢,是一個(ge) 具有係統性、先進性、引領性的文化生命體(ti) ,也是一個(ge) 富有成長性和生命力的文化形態,必然隨著實踐深入而不斷豐(feng) 富發展。

  為(wei) 破解“古今中西之爭(zheng) ”提供新的邏輯起點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經過長期努力,我們(men) 比以往任何一個(ge) 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zheng) ’,也比以往任何一個(ge) 時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新的文化生命體(ti) 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豐(feng) 厚底蘊、奠定了堅實根基,也為(wei) 破解“古今中西之爭(zheng) ”提供了新的邏輯起點。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不忘本來”、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吸收外來”、吸收借鑒一切人類文明優(you) 秀成果,“麵向未來”、符合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趨勢,是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具有突出特性、擁有博大氣象的文化。這一新的文化生命體(ti) 彰顯馬克思主義(yi) 的價(jia) 值取向,追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崇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注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不斷增進各國人民以及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區別於(yu) 西方資本主義(yi) 那種殖民擴張、零和博弈,具有排他性的文化單邊主義(yi) 。

  “結合”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遵循文明發展規律、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結合”形成的新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它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解構了西方中心主義(yi) 的話語體(ti) 係,彰顯了我國在現代化問題上的獨立性、自主性,鞏固了文化主體(ti) 性,為(wei) 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為(wei)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引領世界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

  不斷推動中華文明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堅守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在“兩(liang) 個(ge) 結合”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不斷推動中華文明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

  對曆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拓展,中華文明也必將順應時代發展實現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既不盲從(cong) 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外國理論,而是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秉持開放包容,以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xi) 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堅持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努力造就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使我們(men) 的文明更具活力、更加強大。堅持守正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的根本要求,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堅守本根的同時又與(yu) 時俱進、勇於(yu) 創新,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不斷為(wei) 豐(feng) 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注入新動力。

  (作者為(wei) 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韓慶祥)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26日 09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