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放棄績點不如改變“唯績點”

發布時間:2023-12-26 16:03:00來源: 廣州日報

  近日,北京大學校報發布文章《放棄績點——成績評定改革在“生科”》,調研學校成績評定改革推行的情況,此舉(ju) 引發廣泛熱議。(12月25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zhong) 號)

  “GPA”(平均成績點數)作為(wei) 目前國內(nei) 大學最常用也是最關(guan) 鍵的評價(jia) 指標,讓不少過來者“又愛又恨”。一方麵,它很重要,直接與(yu) 成績排名掛鉤,既是評定獎學金的重要參考,又是保送研究生的重要指標,對轉專(zhuan) 業(ye) 、申請出國留學等均有影響。另一方麵,又因“太重要”了,以至於(yu) 被過分重視——“為(wei) 了績點而學習(xi) ”成為(wei) 不少學生的主要驅動力。績點工具化、評價(jia) 功利化,是當前大學麵臨(lin) 的普遍難題,也是一些高校嚐試改革的原因之一。

  取消績點能不能給學生鬆綁?按照眼下一些高校的設想,通過等級製把成績模糊化,如成績在同一範圍內(nei) 得相同等級,這種不看具體(ti) 分數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確能讓部分學生從(cong) “卷成績”中解脫出來,漸漸把學習(xi) 重心放回學習(xi) 本身及素質拓展上。

  然而,成績的模糊化,並不意味著評價(jia) 的功利性就能得到弱化。相反,如果評價(jia) 方式仍較單一,或者幹脆與(yu) 新的等級製掛鉤,那不過是從(cong) “卷績點”變成“卷等級”——給學生換了一副“枷鎖”罷了。

  其實,解決(jue) 績點問題,本質上還是要逐漸扭轉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中存在的功利主義(yi) 傾(qing) 向。對於(yu) 高校而言,建立多元化的評價(jia) 標準,才是走出優(you) 績主義(yi) 陷阱的關(guan) 鍵。說白了,績點本身沒啥問題,“唯績點”才是問題。    

  (廣州日報 陳文傑)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