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2023年對保險業開出3.26億元罰單
保險業(ye) 嚴(yan) 監管持續,2023年處罰力度空前,且並未保持住2022年罰單數量、罰金數額雙降的局麵。1月1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金融監管總局全係統針對保險業(ye) 開出罰單總額達3.26億(yi) 元,同比增長41.7%,為(wei) 近年來之最。罰單數超1500張的背後,百萬(wan) 大額罰單、總公司被罰、停新和禁止進入保險業(ye) 的情況在2023年時有發生,且較2022年均有所增長。有“變”亦有“不變”,諸多違規事由中,編製虛假材料、虛列費用、返傭(yong) 依舊為(wei) 行業(ye) 頑疾。那麽(me) ,嚴(yan) 監管趨勢下,保險機構該如何改過?
罰沒超3億(yi) 元
2023年,金融監管總局全係統對保險業(ye) 開出的罰單數量共約為(wei) 1530張,較2022年增長34.33%。
罰單數量增長也帶動了罰金規模的擴大,創下近年來新高。2023年保險業(ye) 罰金數額3.26億(yi) 元,同比增長幅度達41.7%。其中,涉及保險機構的罰金達2.66億(yi) 元,涉及高管及個(ge) 人的罰款合計6013萬(wan) 元。據北京商報記者此前統計,2020年、2021年、2022年保險業(ye) 罰單金額分別為(wei) 2.2億(yi) 元、2.9億(yi) 元和2.32億(yi) 元。
分公司來看,財險公司罰單數量、罰金數額仍為(wei) 各類公司之首。財險公司合計被罰1.78億(yi) 元,占總罰金的54.6%。位居次席的為(wei) 壽險公司,合計被罰9935.7萬(wan) 元,占總罰金的30.37%。總體(ti) 數量多、機構多而雜的保險中介合計被罰沒4864.3萬(wan) 元,罰金漲幅最為(wei) 明顯,同比增長82%。
之所以財險公司處罰金額占大頭,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財險公司經營的多為(wei) 一年期業(ye) 務,開展新業(ye) 務頻次更高的同時,也容易導致違規行為(wei) 頻頻出現。而對於(yu) 保險中介罰金規模增長,反映出當前的外部環境下,一些競爭(zheng) 力較弱的中介機構往往會(hui) 使用不正當手段參與(yu) 競爭(zheng) 。其次,嚴(yan) 重違規行為(wei) 出現的背後,源於(yu) 一些中小保險中介機構的內(nei) 控和合規管理製度層麵存在較大漏洞。
當前,我國保險嚴(yan) 監管態勢持續,對相關(guan) 主體(ti) 開出罰單是保險監管的重要手段。中國保險學會(hui) 法律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委員、蘭(lan) 台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德明律師認為(wei) ,從(cong) 上述監管處罰數據來看,嚴(yan) 監管強監管趨勢非常明顯。
在首都經貿大學農(nong) 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看來,當前,經濟、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保證金融安全非常重要。因此,嚴(yan) 監管將會(hui) 繼續。
“預計下一階段強監管、嚴(yan) 監管的總體(ti) 態勢不會(hui) 改變,金融監管總局多次強調,監管要‘長牙帶刺’,預計監管處罰力度會(hui) 持續加大。”王德明也表示。
25家次機構領百萬(wan) 罰單
2023年,被罰百萬(wan) 元以上的保險機構總公司或保險機構分公司合計達25家次,遠超2022年的15家次。
2023年金額在百萬(wan) 元以上的罰單涉及的保險機構既包括頭部險企,也包括中小保險機構及保險中介機構。如太保財險、複星保德信人壽、中路財險、長安責任保險、誠泰財險、華海財險、杭州鵬利保險代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在2023年頻頻針對保險機構總公司作出處罰。比如,2023年9月,中路財險因個(ge) 別人員未經核準實際履行高管職責、借用通道變相自行開展高風險領域投資、虛假承保非車險業(ye) 務等,合計被罰款212萬(wan) 元。2023年12月,誠泰財險因未按規定運用保險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被罰,該公司合計被罰110萬(wan) 元。
頂格處罰也並不鮮見。以終身禁業(ye) 為(wei) 例,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有12人收到保險業(ye) 終身禁業(ye) 處罰,另有1人被責令終身不得從(cong) 事公估業(ye) 務。
頂格處罰常態化也體(ti) 現在責令停止接受新業(ye) 務、停業(ye) 整頓、撤銷任職資格、吊銷業(ye) 務許可證等方麵。比如,永誠財險上海分公司因虛構保險中介業(ye) 務套取費用、編製虛假的文件資料等違規,被責令停止接受新的訴訟財產(chan) 保全責任保險業(ye) 務3個(ge) 月。李某作為(wei) 聖源祥保險代理貴陽分公司虛列費用的直接責任人,被撤銷任職資格。河南眾(zhong) 合汽車保險代理鶴壁分公司不僅(jin) 因未按規定設立專(zhuan) 門賬簿等違規行為(wei) ,總經理被撤銷任職資格,還被責令停業(ye) 整頓一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幕幕重複上演,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這一常態化的頂格處罰有助於(yu) 震懾保險公司,增強其合規經營意識,也能夠通過懲罰違規行為(wei) 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險業(ye) 嚴(yan) 監管持續甚至進一步加強的背景下,保險業(ye) 如不對減少違法違規行為(wei) 提高重視,會(hui) 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李文中表示,其中包括,違法違規行為(wei) 中往往都隱含有金融風險;違法違規行為(wei) 往往會(hui) 損害消費者利益;大量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存在會(hui) 影響保險業(ye) 的社會(hui) 形象,對行業(ye) 的長期發展帶來負麵影響。
“對保險公司來說,麵臨(lin) 很大的合規風險管理的壓力。”王德明基於(yu) 此表示,一是監管處罰風險,對公司的監管評級、資質審批等有直接影響,二是監管強調雙罰製,對各級管理人員的處罰風險加大,三是還要麵臨(lin) 公司內(nei) 部問責的壓力。
新老問題如何一並告別
虛列費用、給予合同以外利益、未按規定使用保險條款或費率、虛構業(ye) 務套取資金、編製虛假財務資料……一直以來,保險業(ye) 的被罰原因易藏匿在銷售與(yu) 理賠、內(nei) 控與(yu) 合規、財務業(ye) 務數據在內(nei) 的領域。
對於(yu) 編製和提供虛假報告、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等常見的違規行為(wei) ,緣何屢禁屢犯,李文中表示,首先,保險事故的發生具有或然性,風險可能被掩蓋,也給保險機構之間的過度競爭(zheng) 帶來了可能。其次,保險業(ye) 發展進入新階段,競爭(zheng) 更加激烈,有些市場競爭(zheng) 力不強的機構隻能通過違法違規的方式來爭(zheng) 搶業(ye) 務。再次,保險機構內(nei) 部的業(ye) 績考核方案和標準沒有能夠適應行業(ye) 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致使一些部門和人員為(wei) 業(ye) 績而違法違規。
王德明也表示,當前保險業(ye) 合規經營壓力非常大,根源還在於(yu) 市場競爭(zheng) 處於(yu) 初級階段,產(chan) 品同質化,主要還是價(jia) 格、手續費等的競爭(zheng) 。編製提供虛假的報告等問題背後往往也是違規支付手續費問題,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與(yu) 返傭(yong) 等問題聯係在一起,這類市場痼疾難以根治,根源還在於(yu) 保險產(chan) 品、服務等缺乏差異化。
除了銷售誤導、欺騙投保人、虛假承保、虛列費用、跨區域承保、許可證丟(diu) 失等常見的違規行為(wei) ,2023年,保險資金運用、銀保渠道費用等成為(wei) 監管關(guan) 注的重點領域。比如處罰的原因包括,備案前開展境內(nei) 外股權投資;通過銀保渠道銷售保單利益不確定的保險產(chan) 品,部分投保人不符合監管規定中的年齡要求且未人工核保等。
那麽(me) ,針對常見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和“有所抬頭”的違規行為(wei) ,保險機構下一步需要采取哪些具體(ti) 措施來避免?李文中表示,保險機構要減少違法違規行為(wei) ,首先,需要加強合規教育與(yu) 管理,提升分支機構和從(cong) 業(ye) 人員的合規意識和素質。其次,保險機構要根據行業(ye) 和自身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優(you) 化業(ye) 績考核方案和標準。再次,保險機構應當加強與(yu) 監管機構的溝通與(yu) 協調。
王德明也表示,對於(yu) 保險機構來說,需要積極采取措施防範風險。一方麵,強化內(nei) 部控製管理及合規風險管理,對提供虛假的報告、違規支付手續費、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以外的利益等數量占比高的違規行為(wei) 予以防範和管控;另一方麵,長遠來看,需要加快轉變經營方式,從(cong) 產(chan) 品、服務的多樣性入手,滿足多樣性市場需求,不再僅(jin) 僅(jin) 是價(jia) 格手續費的競爭(zheng) 。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