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2024年宏觀政策十大看點

發布時間:2024-01-02 16:19:00來源: 證券時報

  2023年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複發展的一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要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hui) 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在新的一年來臨(lin) 之際,證券時報推出2024年宏觀政策十大看點,暢想新年宏觀政策著力點。

  1.消費投資相互促進

  恢複和擴大消費是去年宏觀政策的主線之一,2023年前11個(ge) 月,全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2%,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推動消費從(cong) 疫後恢複轉向持續擴大仍將是2024年宏觀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相較以往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更加強調消費與(yu) 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統籌協調二者關(guan) 係,將是2024年消費政策發力的關(guan) 鍵。過去一年,餐飲、文娛等線下接觸型消費的強勢複蘇展現了服務消費的增長潛力,在進一步擴大消費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供給與(yu) 需求層麵的結構性矛盾,2024年仍需疏通現代服務業(ye) 領域的市場準入堵點、著力提升服務業(ye) 質效,從(cong) 而激發消費潛能。在傳(chuan) 統消費領域,同樣要結合當前家電、汽車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趨勢,通過新型電子數碼產(chan) 品等新消費熱點,穩定大宗消費。

  推動消費持續擴大,既需增強消費意願,還需加強居民消費能力。因此,除了疏通各類消費體(ti) 製機製的難點堵點,還需要從(cong) 穩定就業(ye) 、全麵落實帶薪休假政策、優(you) 化收入分配政策等層麵發力。

  2.財稅改革與(yu) 化債(zhai) “兩(liang) 手”推進

  2024年,宏觀政策將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注重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為(wei) 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新一年的財政政策將繼續適度加大擴張力度,同時更加注重政策的效率與(yu) 效果。

  加強財政支出力度是財政政策擴張的直接體(ti) 現。2023年年初赤字率維持在3%水平,年末隨著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增加發行,赤字率已調整為(wei) 3.8%左右。考慮到新一年財政政策將“適度加力”,且曆年赤字率均遵循小幅度調整,新一年的赤字率有望設定在3%以上水平。

  要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當前財政收支持續“緊平衡”的狀態,解決(jue) 地方政府的支出掣肘問題,唯有繼續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2023年下半年,一攬子化債(zhai) 方案落地見效,但地方政府化債(zhai) 工作尚未完成,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的長效機製尚未健全。新的一年,地方政府的化債(zhai) 工作將繼續推進。財政係統還將謀劃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進一步健全現代財政製度,以深化改革助推財政高質量發展。

  3.貨幣政策有望率先發力

  不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對貨幣政策的積極定調,還是內(nei) 外部形勢變化的需要,2024年貨幣政策有望維持穩健偏寬鬆的流動性環境,預計年初有望在宏觀政策中率先發力。降準降息依然可期,不排除會(hui) 創新一些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對特定領域的支持,綜合運用總量和結構性工具,提升貨幣傳(chuan) 導效率。

  鑒於(yu) 我國當前通脹水平仍維持低位運行,以及海外主要經濟體(ti) 今年可能重啟降息,進一步推動我國利率水平下調既有內(nei) 部的現實需要,也有外部的條件助力。日前多家全國性銀行再度下調存款利率,就被認為(wei) 是為(wei) 進一步降低實體(ti) 經濟融資成本做鋪墊。

  此外,近期人民銀行多次強調要“積極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結構優(you) 化”。這意味著,今年新增信貸的投放節奏在時間分布上將更為(wei) 平穩,信貸政策將引導金融資源繼續流向普惠小微、綠色、科技創新、涉農(nong) 等領域,這些領域的信貸增速有望維持兩(liang) 位數增長。

  4.股票發行注冊(ce) 製將走深走實

  2023年,資本市場的裏程碑事件非“全麵注冊(ce) 製改革落地”莫屬。改革落地以來,一攬子改革措施增強了資本市場的覆蓋麵、包容性和吸引力,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展望未來,資本市場將以推動股票發行注冊(ce) 製走深走實為(wei) 牽引,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質效,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健全資本市場功能。

  具體(ti) 來看,證監會(hui) 將製定實施資本市場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行動方案,建立完善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ye) 上市融資、債(zhai) 券發行、並購重組的“綠色通道”;健全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支持機製,引導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激發市場科技創新活力,助推科技企業(ye) 做優(you) 做強,暢通“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

  同時,資本市場一係列基礎製度建設的舉(ju) 措值得期待。監管部門將鼓勵上市公司聚焦主業(ye) 、做優(you) 做強,優(you) 化再融資和並購重組機製,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製。深化多層次股權市場錯位發展、適度競爭(zheng) 的市場格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優(you) 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募投管退”製度環境。穩步推動交易所債(zhai) 券市場擴容提質。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製度和業(ye) 務模式,更好發揮期貨市場功能作用,助力提高重要大宗商品價(jia) 格影響力。

  5.“嚴(yan) ”將成為(wei) 金融監管主基調

  金融強監管嚴(yan) 監管是未來一段時期的主基調,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已明確要求“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監管要有效,體(ti) 製機製需持續建立健全。2023年以來,全覆蓋的金融監管體(ti) 製機製持續完善,接下來兜底監管機製如何建立、監管問責機製如何健全均值得期待。

  在資本市場領域,如何把監管“長牙帶刺”落到實處是2024年的看點。一方麵,要堅守監管主責主業(ye) ,有效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重點領域風險。全麵強化機構監管、行為(wei) 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加大對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等違法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持續淨化市場生態。嚴(yan) 厲打擊“偽(wei) 私募”,清理整頓金交所、“偽(wei) 金交所”,著力消除監管真空。另一方麵,需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有序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加快構築與(yu) 開放程度相匹配的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體(ti) 係。

  此外,金融監管部門還要形成合力,防範化解房地產(chan) 、地方債(zhai) 務等風險,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並加強對金融行業(ye) 機構的全鏈條監管,督促加強內(nei) 部治理和文化建設,守牢合規風控底線,以構建風險全覆蓋、無死角的金融監管體(ti) 係。

  6.房地產(chan) 供需兩(liang) 端支持政策將加力

  作為(wei) 國民經濟支柱產(chan) 業(ye) ,房地產(chan) 業(ye) 將在今年經濟企穩複蘇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下,2024年的房地產(chan) 政策將更加寬鬆,在落實好2023年已出台政策的基礎上,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進一步發力,出台新一輪力度更大的支持政策。與(yu) 此同時,中長期製度建設也將進一步加快。

  在需求端,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是主要任務,將繼續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準施策,不斷優(you) 化房地產(chan) 政策,進一步降低購房成本和購房門檻。能否全麵取消限購、限價(jia) 等過熱時期出台的限製性政策值得關(guan) 注。

  在供給端,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chan) 風險是首要任務,對行業(ye) 的金融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出台更多可操作性強的細化配套政策,保障民營房企融資支持政策進一步落地。

  此外,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是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一係列支持政策有望加快出台落地,特別是新一輪保障性住房建設將加快推進,相關(guan) 配套政策不斷完善,加快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

  7.高水平對外開放步穩蹄疾

  “開放的大門會(hui) 越開越大”是過去一年中國多次對外釋放的積極信號之一。在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動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進出口頂住了壓力,展現出增長的韌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2024年重點工作時明確指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所謂“高水平”,既要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吸引外商投資,又要加快培育外貿增長新動能,發揮、放大中國“全球最大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優(you) 勢。

  圍繞兩(liang) 大關(guan) 鍵點,2024年的穩外資、穩外貿政策不僅(jin) 要聚焦製度型開放,推進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ye) 市場準入,還要加快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等新的增長動能。

  此外,在加快銜接國際國內(nei) 標準規則的基礎上,促進國內(nei) 外貿易市場渠道連接同樣是高水平對外開放領域的重點內(nei) 容,政策層麵將通過完善體(ti) 製機製、搭建共性平台、優(you) 化公共服務,助力提升企業(ye) 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發展能力。

  8.清除壁壘,激發經營主體(ti) 內(nei) 生動力

  民營經濟活則經濟活,民營經濟穩則經濟穩。2023年7月以來,多部委相繼出台一攬子硬核舉(ju) 措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隨著這些舉(ju) 措的落地顯效,民營經濟發展有望迎來新機會(hui) 、拓展新空間。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不斷完善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的體(ti) 製機製,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的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麵落實一批舉(ju) 措。

  2024年,民營企業(ye) 發展的政策環境將更加友好,市場準入相關(guan) 不合理的限製措施、阻礙民營企業(ye) 發展的有形和無形的壁壘將被進一步清除,民營企業(ye) 營商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同時,國家還將加強對創新型民營企業(ye) 的支持和引導,鼓勵其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升級。

  9.國有企業(ye) 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入實施

  2023年,國有企業(ye) 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實施,圍繞增強企業(ye) 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控製、安全支撐“三個(ge) 作用”,國資央企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助力我國經濟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wei) 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hui) 穩定貢獻力量。

  2024年,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國資央企將深入實施國有企業(ye) 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支持國資央企優(you) 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的政策有望進一步加力。

  國資央企將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ye) 。隨著相關(guan) 指導文件落地,中央企業(ye) 財務管理數智化轉型將全麵啟動。國資央企將堅持把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建立更加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製。

  10.科技創新加快構築未來發展新優(you) 勢

  2023年,中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日益健全。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裝備製造業(ye) 支撐作用明顯。麵向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不少觀點認為(wei) ,2024年的產(chan) 業(ye) 政策重心是科技引領,前瞻布局。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guan) 口,相關(guan) 部署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謀劃了發展路徑。同時,政策會(hui) 進一步支持重點產(chan) 業(ye) 增強全球影響力,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這也會(hui) 帶來技術改造投資,有利於(yu) 穩住經濟基本盤。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高東(dong) 升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鞏固提升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聚焦船舶與(yu) 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通信設備等優(you) 勢領域,提升全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發展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進5G、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領域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應用場景建設;前瞻布局一批未來產(chan) 業(ye) ,推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加快構築未來發展新優(you) 勢。

  (作者:孫璐璐、程丹、江聃、賀覺淵、張達、秦燕玲、郭博昊)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