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廣州“萬億消費”是如何煉成的?

發布時間:2024-01-02 16:23:00來源: 廣州日報

  去年前11個(ge) 月廣州市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萬(wan) 億(yi) 元

  “萬(wan) 億(yi) 消費”是如何煉成的?

  作為(wei) 繼北京、上海之後的“社零外貿雙萬(wan) 億(yi) ”第三城,廣州如何增創商貿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鞏固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地位,高質量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2023年,廣州社會(hui) 商品零售總額僅(jin) 用11個(ge) 月便再次突破萬(wan) 億(yi) 。這一數據背後,是廣州成熟的商貿體(ti) 係、龐大的消費市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程度和市民敢於(yu) 消費的“安全感”。其中,住宿、餐飲等傳(chuan) 統場景消費加速複蘇,全麵激發消費潛能;牢牢把握電商直播風口,充分發揮根植千年商都底蘊的商貿中心優(you) 勢,並擴大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多方共同發力,將廣州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轉化為(wei) 消費優(you) 勢,展現城市經濟基因的韌性與(yu) 活力。

  元旦假日消費熱度高 展強勁潛力

  各大商圈紅紅火火,文旅地標人流如織,是這個(ge) 假期廣州消費市場暖意融融的真實寫(xie) 照。據初步測算,元旦假期三天,廣州共接待市民遊客589.3萬(wan) 人次,同比上升117%。吸引人氣、增加客流量的同時,也帶動了一波節日消費熱潮。

  “假期第一天,我們(men) 的客流量同比增長27%。2023年客流量同比2022年上漲51%。”位於(yu) 天河路商圈的正佳廣場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節假日是消費活力的縮影與(yu) 集中體(ti) 現。去年前11個(ge) 月,廣州市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萬(wan) 億(yi) 元,達10147.97億(yi) 元,同比增長6.7%,比去年1~10月提升0.4個(ge) 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1月,廣州市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為(wei) 9496.86億(yi) 元;2022年全年全市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為(wei) 10298.15億(yi) 元。這意味著,去年1~11月的社零總額數據幾乎達到去年全年水平。

  對於(yu) 廣州亮眼的社零“成績單”,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廣州包容、優(you) 良、開放的城市人文環境,對外來人口有吸引力,不斷增強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人口結構對消費形成強有力支撐。而從(cong) 區位上看,廣州背靠經濟發達的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吸引力輻射全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這些都是廣州的優(you) 勢。

  作為(wei) 國內(nei) 消費市場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日前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廣州提出要增創商貿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鞏固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地位,高質量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場景消費強勁複蘇 打造倍增效果

  商貿、文旅、餐飲等傳(chuan) 統場景消費的複蘇是社零成績單的“勝負手”。在這一領域,廣州無疑交出了較為(wei) 亮眼的成績單。去年1~11月,實體(ti) 消費在低基數下增速提升,百貨店和大型商超同比增長7.5%,同期全市住宿和餐飲業(ye) 實現零售額863.05億(yi) 元,同比增長21.4%。

  其中,體(ti) 驗型消費顯示出的潛力尤其強勁。以最為(wei) 關(guan) 鍵的中秋國慶“雙節”假期為(wei) 例,去年,廣州接待市民遊客近1759萬(wan) 人次,較2022年增長超105%,其中接待外地來穗遊客近920萬(wan) 人次,較2022年增長超107%,實現文旅消費總額超131億(yi) 元,較2022年增長112%;多商圈格局之下,市民的消費潛力進一步激發,以北京路商圈為(wei) 例,截至2023年11月11日,北京路步行街當年累計客流首次突破1億(yi) 人次,累計營業(ye) 額超160億(yi) 元,同比2022年分別增長66%和48%。

  2023年,演唱會(hui) 成為(wei) 年輕人中最受歡迎的新風尚。據統計,2023年廣州大中型演出數量全國第一,來穗舉(ju) 辦演唱會(hui) 的演出藝人數量全國第一,廣州登頂“演藝第一城”。

  時代文旅董事長、著名文旅實戰營銷專(zhuan) 家熊曉傑表示,現在的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其實也是一種撬動外地消費者到來的重要理由,看了演唱會(hui) 之後一定得住一晚上,這個(ge) 人群可以為(wei) 城市帶來新消費動力。“建議廣州可以圍繞這個(ge) 主題做更多打包服務,比如來看演唱會(hui) ,就打包推薦一係列周邊景點、景區、街區、博物館等可以聯遊的服務。”

  演唱會(hui) 的“火熱”隻是廣州場景式消費複蘇的縮影。實際上,傳(chuan) 統消費領域的細分賽道之上的驚喜不斷湧現。元宇宙、沉浸式體(ti) 驗、非遺國潮、悅己型消費新模式正在廣州蓬勃興(xing) 起,不斷推動城市消費業(ye) 態提質升級。

  激活電商消費活力 培育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直播間裏,主播們(men) “1、2、3上鏈接” 帶貨正酣;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園區中,全球商品上演著“雲(yun) 上”集散,供應鏈優(you) 勢一展無遺;電商巨頭“鏖戰”,一場又一場的線上區域促銷活動,燃起一波又一波的消費熱潮,激發出市場的無限潛力……

  廣州正以“直播電商第一城”的姿態,充分挖掘出商都底蘊在新消費模式下的競爭(zheng) 力,展示出電商直播的引擎效果。數據顯示,廣州線上消費持續活躍,去年前11個(ge) 月,限上批發零售業(ye)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0.7%,占全市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5%,拉動全市社零增長2.6%。當前,廣州消費的新業(ye) 態持續活躍,數字化、網絡化正在向不同的消費場景延伸。其中,尤其以直播電商的效應最為(wei) 明顯。

  據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吳偉(wei) 華介紹,廣州網絡零售商鋪、主播數、開播場次均位居全國第一,綜合排名位居全國十大直播之城榜首,全國直播電商百強地區廣州占9席,排名全國第一。以為(wei) 期10天時間的第三屆廣州11·11城市購物節為(wei) 例,據第三方數據顯示,本次購物節超百個(ge) 品牌商家成交額破億(yi) 元,廣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超600億(yi) 元,同比增長8.28%;市商務局組織發放的電商消費券在城市購物節中的5天時間內(nei) 帶動近4000萬(wan) 元的線上消費額,本土消費者及電商企業(ye) 均享受到實惠。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期間各大平台促成成交額、訂單量、用戶數齊創新高,多商家銷量破億(yi) 元。京東(dong) 采銷直播總觀看人數突破3.8億(yi) ,累計超過60個(ge) 品牌銷售破10億(yi) 元,近20000個(ge) 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倍,新商家成交單量環比增長超5倍。

  強化專(zhuan) 業(ye) 市場樞紐功能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轉化為(wei) 消費優(you) 勢

  如何將產(chan) 地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轉化為(wei) 消費優(you) 勢是未來麵臨(lin) 的重要課題。

  時尚美妝行業(ye) 一直以來都是廣州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根據天貓平台數據顯示,天貓75%美妝來自廣州,早在2020年,廣州時尚產(chan) 業(ye) 在天貓淘寶平台的銷售額就已經占到了廣州社零總額的四分之一,可見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對於(yu) 消費的帶動作用。

  《廣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規劃(2022—2025年)》指出,廣州要做強時尚消費,打造“服飾+美妝+珠寶+箱包”全時尚消費鏈條,構建產(chan) 業(ye) 型消費體(ti) 係。

  多方合力帶來的結果,是廣州的“顏值”消費不斷升溫,成為(wei) 去年社零結構的一大亮點。廣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市限額以上化妝品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15.7%、12.7%;金銀珠寶消費需求回升,實現商品零售同比增長4.6%,比1~10月提高1.9個(ge) 百分點。

  其中,專(zhuan) 業(ye) 市場的樞紐功能正顯示出其強大消費導流能量。廣州時尚產(chan) 業(ye) 基礎堅實雄厚,全市510家專(zhuan) 業(ye) 市場中與(yu) 時尚裝飾、搭配、家居等消費相關(guan) 的市場近300家。以火車站服裝商圈為(wei) 例,其位於(yu) 時尚行業(ye) 上遊,在“產(chan) ”這一端,有著廣州及珠三角各地服裝生產(chan) 基地優(you) 勢和良好口碑;在“銷”這一端,坐擁全國最繁忙的火車站和廣交會(hui) 帶來的巨量人群,曆經三十年發展,形成了引領全國、走向世界的服裝批發商圈。

  在近期的社交網站上,廣州各大專(zhuan) 業(ye) 市場正在變身年輕人city walk目的地,一些搜索詞“省錢好逛”“女生購物天堂”等成為(wei) 熱門。將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帶來的巨量人流導入消費領域,由此打開了廣州消費市場空間。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龍樂(le) 樂(le) 、許曉芳、譚偉(wei) 婷、陳薇薇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