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為誰而過度包裝?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根據茶葉過度包裝專(zhuan) 項治理行動工作安排,為(wei) 進一步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強化綠色簡約的經營和消費理念,日前公布了第二批20起典型案例。(2023年12月31日央視網)
茶葉過度包裝有多誇張?有報道舉(ju) 了一例:一款售價(jia) 980元的龍井茶葉禮盒,重量超過1000克,實際茶葉淨重僅(jin) 150克。誰說“一斤螃蟹半斤繩”過分,與(yu) “3兩(liang) 茶葉2斤盒”不可同日而語。茶葉過度包裝有多普遍?看看你家老人的儲(chu) 物間就知道。茶葉盒子越來越講究,從(cong) 紙板、竹子、木材到金屬,應有盡有,極盡精美,老人們(men) 舍不得丟(diu) ,於(yu) 是乎每位愛喝茶的老人家裏都有一個(ge) 小小“茶盒博物館”。
茶葉包裝為(wei) 誰而“過度”?可以很肯定地說,不是為(wei) 了老茶客。老茶客買(mai) 的都是“口糧茶”,實用為(wei) 上,品質及價(jia) 格是兩(liang) 大決(jue) 定因素,他們(men) 不會(hui) 傻乎乎地為(wei) 過度包裝買(mai) 單。相反,他們(men) 對過度包裝有天然的反感,認為(wei) 西施可以“清水出芙蓉”,隻有東(dong) 施才要“醜(chou) 婦競簪花”。很多“金玉其外”的茶葉盒子,連生產(chan) 廠家、生產(chan) 日期等重要信息都付之闕如,不“敗絮其中”才怪。
為(wei) 商人過度包裝。曾有報道稱,一款武夷岩茶,茶葉僅(jin) 50克,紅木禮盒超過1000克,禮盒成本200元,茶葉售價(jia) 6000元。價(jia) 格之虛、利潤之高,讓我想起白居易《琵琶行》的一句詩,“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mai) 茶去”。以至於(yu) 有些機構或企業(ye) 的采購人員也從(cong) 中嗅到“商機”,以高檔盒子裝劣質茶葉,然後按高價(jia) 報銷。
為(wei) 禮物授受者過度包裝。茶葉除了自飲,還可贈人。對於(yu) 後一種功能,包裝不但產(chan) 生溢價(jia) 還刺激需求,一舉(ju) 兩(liang) 得。同樣一包茶葉,花100塊錢包裝,能多賣200元,何樂(le) 而不為(wei) ?茶禮分兩(liang) 種情況:一種是民間禮尚往來,旨在增進感情,無可厚非;第二種是往而不來,以“敲門磚”“潤滑劑”形式存在,與(yu) 腐敗沾邊,需要正視。
由此看來,茶葉包裝不僅(jin) 事關(guan) 低碳環保,更關(guan) 乎消費環境、市場秩序、社會(hui) 風氣。因此,監管行動有必要保持“常溫”“恒壓”,讓茶葉包裝遍吹“簡約風”、盡著“清涼裝”。
(廣州日報 連海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