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的起點 新的出發(觀象台)

發布時間:2024-01-03 11:23:00來源: 人民日報

  劉誌強

  走過2023,我國實體(ti) 經濟實力更強、活力更足、體(ti) 質更優(you) 。展望2024,機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yu) 挑戰

  各行各業(ye) 鼓足幹勁、開拓奮進,實體(ti) 經濟將不斷孕育新動能、實現新成長,中國式現代化將擁有更加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走過2023,中國經濟站上了新的起點。從(cong) 大國重器接連問世到“卡脖子”技術相繼攻克,從(cong)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新”到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拔節”,實體(ti) 經濟新進展可圈可點。從(cong) 諸多成績中選取幾項,便能窺見產(chan) 業(ye) 升級的積極變化。

  一項是在全球市場的突出表現——2023年前三季度汽車出口量躍居世界第一。

  造車是幾代中國人不懈追求的夢想。從(cong) 1956年7月新中國第一輛汽車在長春下線以來,中國汽車工業(ye) 一步一個(ge) 腳印,既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又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實現了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強的跨越,中國加快從(cong) 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抓住汽車行業(ye) 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寶貴機遇,出台一係列政策舉(ju) 措,堅定不移發展新能源汽車。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汽車企業(ye) 的綜合實力、品牌影響力與(yu) 日俱增,為(wei) 2023年前三季度汽車出口量躍居全球第一提供了強勁支撐。這樣的成績,充分彰顯了中國製造在供需兩(liang) 端的強大優(you) 勢,也有力證明了我國產(chan) 業(ye) 政策的科學性有效性。立足優(you) 勢、統籌供需、科學施策,更多產(chan) 業(ye) 將加快成長,從(cong) 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

  一項是工業(ye) 領域的重大突破——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命名交付。

  船舶工業(ye) 是現代工業(ye) 的集大成者,反映著一個(ge) 國家的綜合工業(ye) 實力,大型郵輪更是目前全球最複雜的單體(ti) 機電產(chan) 品,零部件繁多、工程量巨大、建造周期長。就在幾年前,我國造船企業(ye) 負責人參觀歐洲郵輪船廠時,還感覺建造郵輪是一個(ge) “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自2019年開工點火以來,中國船舶集團通過引進消化加自主創新,先後攻克郵輪重量控製、振動噪聲、安全返港等關(guan) 鍵設計技術,成功建造出這座“海上現代化城市”,成為(wei) 中國製造邁向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高端的一個(ge) 生動縮影。攻堅克難、穩紮穩打,我們(men) 還將實現更多突破、取得更大成績。

  一項是能源結構的重大轉變——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曆史性超過化石能源。

  能源是工業(ye) 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如何既保障能源安全、確保生產(chan) 生活用能需求,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讓藍天白雲(yun) 越來越多,是關(guan) 係國計民生、發展全局的一件大事。這些年,我們(men) 一方麵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一方麵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水力發電有序推進、核電技術越發成熟,風電光伏發電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性不斷提升,安全可靠基礎上的能源低碳轉型穩步推進,既有助於(yu) 實現“雙碳”目標,也支撐起相當規模的能源消費,為(wei) 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留出了空間。

  一項項令人振奮的成績證明:走過2023,我國實體(ti) 經濟實力更強、活力更足、體(ti) 質更優(you) 。展望2024,機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yu) 挑戰。我們(men) 要增強信心和底氣,紮實做好各方麵工作。

  對於(yu) 實體(ti) 經濟來說,首先要做的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當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新技術新產(chan) 品層出不窮。同時,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加快重構,國際市場競爭(zheng) 更加激烈。作為(wei) 全球製造業(ye) 第一大國,我們(men) 要站穩腳跟、邁向高端,就必須緊緊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

  在光伏、動力電池、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我國企業(ye) 已形成規模優(you) 勢和技術優(you) 勢,下一步還需加快強鏈補鏈延鏈,鞏固提升領先地位。5G、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製造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創新活躍、競爭(zheng) 激烈,搶占先機尤為(wei) 重要,要利用好我們(men) 在供需兩(liang) 端的優(you) 勢,統籌推進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產(chan) 業(ye) 生態建設,加快布局、贏得主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種類多、體(ti) 量大、市場廣、產(chan) 值高,是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基底,我們(men) 要推進其“智改、數轉、網聯”,通過改造提升實現降本增效。大中小企業(ye) 共同努力,產(chan) 學研各方協同創新,中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格局中的地位就會(hui) 越發穩固。

  新的起點,新的出發。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前途美好、前景可期。各行各業(ye) 鼓足幹勁、開拓奮進,實體(ti) 經濟將不斷孕育新動能、實現新成長,中國式現代化將擁有更加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人民日報》(2024年01月03日第18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