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直播帶貨:為何能逆勢成長?如何實現持續發展?
直播帶貨透析
“1、2、3,上鏈接!”
這句簡潔明了的話,似乎有著無限魔力,回蕩在各個(ge) 網絡直播間內(nei) 。主播自信的語調,正是當前直播帶貨在中國風頭無兩(liang) 的寫(xie) 照。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ge) 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1%,實物網零對社零增長貢獻率達31.4%,占社零比重達27.5%,創曆史新高。根據商務大數據監測,2023年前10個(ge) 月,我國直播銷售額超2.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58.9%,占網絡零售額18.1%,拉動網零增長7.5個(ge) 百分點。
近年來,我國直播電商快速發展,從(cong) 平台數量到從(cong) 業(ye) 人數、從(cong) 參與(yu) 行業(ye) 到商品品類、從(cong) 直播場次到銷售金額,都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展現出強大的活力。作為(wei) 互聯網時代一種新型商業(ye) 模式,直播帶貨強勢崛起,成為(wei) 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道獨特風景。
在全球經濟複蘇乏力、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背景下,直播帶貨為(wei) 什麽(me) 能逆勢成長?它在拉動消費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對實體(ti) 經濟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如何才能實現持續發展?本報調研組走訪多地,探尋直播帶貨的成功密碼。
現象:數字時代的深刻變革
上午9點和晚上7點,“活力28”的3個(ge) 老頭兒(er) 準時出現在直播間,頭頂著“加我粉絲(si) 團”的燈牌和粉絲(si) 們(men) “開會(hui) ”。他們(men) 的直播略顯笨拙生澀,卻助推這一老牌國貨低穀重生,曾在短短兩(liang) 周內(nei) 漲粉550多萬(wan) 。
2023年10月,小紅書(shu) 家居博主“@一顆KK”忙著製作“雙11”預熱短視頻。她真名叫高馳,原本是某電視台記者,2020年一次偶然分享家中兒(er) 童小沙發的無意之舉(ju) ,居然讓商家賣爆了這款商品。這一契機讓高馳選擇跨行創業(ye) ,轉型做家居博主和賣手。2023年“618”期間,僅(jin) 有20萬(wan) 粉絲(si) 的“@一顆KK”賬號創下了單場直播帶貨破2000萬(wan) 元的業(ye) 績。
像“活力28”“@一顆KK”這樣的網紅主播在我國數以百萬(wan) 計,他們(men) 活躍在千千萬(wan) 萬(wan) 用戶的手機屏幕裏,做著同一件事——直播帶貨。
現在人們(men) 打開手機,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主播;進入直播間,可以買(mai) 到想買(mai) 的所有東(dong) 西。直播帶貨已成為(wei) 當前人們(men) 最主要的消費方式之一,也成為(wei) 支撐中國平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重點監測電商平台累計直播場次數超過1.1億(yi) 場,直播商品數超過7000萬(wan) 個(ge) ,活躍主播數超過270萬(wan) 人。
直播帶貨源於(yu) 網絡直播,真正嶄露頭角是在2016年。直播帶貨用了7年多時間,實現了由早期探索到規模化發展的轉變,期間大致可以分為(wei) 幾個(ge) 階段:
一是快速成長期。2016年被公認為(wei) 直播元年,4G網絡、智能手機完成普及,國內(nei) 湧現出一批直播平台,用戶數快速增長。“直播+內(nei) 容+電商”開始出現,一些主播巨量的帶貨業(ye) 績,引起行業(ye) 關(guan) 注,大量直播平台開始湧現,推動直播帶貨迅速進入高速成長期。
二是爆發增長期。2017年開始,直播帶貨的商業(ye) 模式逐漸成熟,各大電商平台和內(nei) 容平台紛紛入局,大批專(zhuan) 業(ye) 的直播帶貨機構和團隊出現,直播帶貨逐步走上了專(zhu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化的發展道路。特別是隨著短視頻平台的加入,加上疫情期間的客觀因素,直播帶貨進入爆發增長階段。
三是創新發展期。從(cong) 2022年開始,隨著發展日益規範,以及5G、AR(增強現實)、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驅動,直播帶貨行業(ye) 持續創新發展,不斷探索新的商業(ye) 模式和領域,進入汽車、房地產(chan) 等領域,顯示出更大的商業(ye) 潛力和創新空間。
回顧直播帶貨的發展曆程,可以看到一些明顯的變化:直播平台從(cong) 開始的野蠻生長到現在的規範發展、全麵競爭(zheng) ;帶貨主播從(cong) 早期的頭部主播獨領風騷到現在的全生態主播群出現;供貨商家從(cong) 原來的追捧頭部主播到自主直播、源頭工廠直播;帶貨領域從(cong) 開始的日常消費品為(wei) 主到現在的“無貨不帶”……這些變化既給消費者帶來了越來越好的購物消費體(ti) 驗,也帶來了一場數字時代深刻的商業(ye) 變革。
這種變革,直接體(ti) 現在直播帶貨的銷售模式上。直播平台帶有強烈的內(nei) 容屬性,主播通過自己的獨家技能、獨特風格與(yu) 用戶建立起緊密的情感聯係,進而在“其樂(le) 融融”中實現下單接單,這是直播帶貨得以實現的重要密碼。
在精心護膚品走紅的那段時間裏,精心官方旗艦店主播“大哥姐”總是眉飛色舞地陪粉絲(si) 們(men) 聊天。產(chan) 品早就賣沒了,嘮嗑為(wei) 的是聚人氣。這位主播被粉絲(si) 戲稱為(wei) “賣味精的朵拉”,迅速擁有了自己的“二創”,有很多人定時蹲守。
這種嘮嗑可不是“無效作業(ye) ”。在一些直播間,主播嘮嗑的時間可能不比介紹產(chan) 品的時間少。為(wei) 了有更多的鐵粉,主播們(men) 逐步摸索出了各自獨特的銷售策略和技巧。直播中,主播憑借自身魅力吸引消費者觀看,對商品進行講解,降低消費者信息差。同時,通過高頻次的粉絲(si) 互動、氛圍營造,強勢輸出信息;消費者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對主播或產(chan) 品產(chan) 生信任,進而產(chan) 生購買(mai) 意願。直播帶貨構建的一整套刺激消費的場景,十分符合行為(wei) 心理學領域的“刺激—機體(ti) —反應”模型,即主播通過場景、話術刺激消費者產(chan) 生消費意願,進而做出購買(mai) 的反應。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林誌傑認為(wei) ,直播帶貨很大程度上就是粉絲(si) 經濟,大量消費行為(wei) 是基於(yu) 粉絲(si) 的忠誠度。直播間更短的溝通鏈和決(jue) 策時間,促使消費者更易於(yu) 作出購買(mai) 決(jue) 策。
這種變革,體(ti) 現在零售業(ye) 版圖的變化上。
數據顯示,2022年,辛選集團的直播帶貨總成交額達500億(yi) 元,這個(ge) 數據大致相當於(yu) 當年中國超市百強第8位。而幾大以直播帶貨為(wei) 主業(ye) 的上市公司中,遙望科技2022年成交金額約150億(yi) 元,東(dong) 方甄選2023財年帶貨成交金額達100億(yi) 元,均能躋身中國超市百強前15位。
這些企業(ye) 的驕人業(ye) 績,不僅(jin) 有直播帶貨模式創新刺激的消費增量,也是對傳(chuan) 統消費存量的重新分配。正如當年電商平台對商場的衝(chong) 擊一樣,直播帶貨也必然帶來零售業(ye) 版圖的重構。
更為(wei) 重要的是,直播帶貨已不僅(jin) 僅(jin) 是商業(ye) 領域的變革。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已在促進消費、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化旅遊等多個(ge) 政策文件中,對網絡直播行業(ye) 健康發展進行規範和引導。2023年,直播帶貨更是頻頻被政策提及。商務部等9部門啟動縣域商業(ye) 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要大力發展農(nong) 村直播電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guan) 於(yu) 恢複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提出,促進電子商務、直播經濟、在線文娛等數字消費規範發展。
一些地方更是“重金”支持直播帶貨發展。2023年3月22日,北京市商務局提出鼓勵電商平台、直播平台、特色直播電商基地、直播(電商)服務機構、商貿流通企業(ye) 在京舉(ju) 辦網絡促銷、直播帶貨等相關(guan) 活動,最高可補貼100萬(wan) 元至150萬(wan) 元。2023年5月,深圳羅湖區推出直播電商十條措施,對符合條件的特色直播電商產(chan) 業(ye) 基地進行認定掛牌,最高給予500萬(wan) 元扶持;對采用自播方式銷售自有品牌產(chan) 品的企業(ye) ,給予最高5000萬(wan) 元扶持;對與(yu) 第三方合作開展直播等線上銷售業(ye) 務的企業(ye) ,給予最高2000萬(wan) 元扶持。2023年8月,蘇州出台《蘇州市關(guan) 於(yu) 支持直播電商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提出年帶貨銷售額在5000萬(wan) 元以上、在蘇州依法納稅等的主播,最高可獎勵100萬(wan) 元。
各級政府支持直播帶貨的動力充足。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認為(wei) ,直播帶貨是門檻最低的創業(ye) 就業(ye) 方式,極大地滿足了地方穩就業(ye) 的需求。對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來說,政府尤其看重直播帶貨在扶貧助農(nong) 等方麵的效果。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ye) 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認為(wei) ,直播帶貨對地方的帶動作用首先體(ti) 現在稅收上,因為(wei) 成交額高,直播帶貨商家幾乎都是當地的納稅大戶;網紅主播也有利於(yu) 提升當地影響力,對當地旅遊發展、拉動消費等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政策寄予厚望,預示著直播帶貨未來更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緣起:充滿機遇的新藍海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wan) 樹梨花開。”直播帶貨何以能夠迅速崛起?觀察直播帶貨的最後節點——消費者,能夠看到最直接的動力。
在北京一家互聯網企業(ye) 工作的張雨是辛選直播間的忠實粉絲(si) 。她一口氣給記者發來了十幾頁購買(mai) 記錄,這還僅(jin) 是她最近幾個(ge) 月的“戰果”。其中,有23.9元一袋的香菇、25元的東(dong) 北玉米、8.81元15個(ge) 的檸檬,還有230元一件的羽絨服。張雨告訴記者,這些商品價(jia) 格便宜,品質有保障,她已經多次回購,羽絨服自己買(mai) 了一件,這次又給媽媽買(mai) 了一件。
性價(jia) 比無疑是多數直播帶貨最大的“撒手鐧”,也是不少消費者青睞直播間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市消協一份基於(yu) 對5400多名消費者調查的結果顯示,受訪者選擇直播帶貨購物的主要原因,50.53%的受訪者選擇價(jia) 格便宜,44.56%的受訪者選擇展示效果好,21.05%的受訪者選擇聽從(cong) 主播推薦,29.12%的受訪者選擇衝(chong) 動購物。
電商之所以能比傳(chuan) 統銷售低價(jia) ,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通過對接海量消費者,實現以量換價(jia) 。而直播帶貨又是商家和消費者雙方進入門檻最低、參與(yu) 人數最多的一種模式,可以匯集起更多的消費群體(ti) ,以最大的量得到商家最大程度的讓利。
當然,直播帶貨僅(jin) 有低價(jia) 是不夠的。在直播間裏,相對動輒幾十萬(wan) 甚至幾百萬(wan) 上千萬(wan) 的觀看量,最後下單的依然是少數,其餘(yu) 是大量的“路人粉”,消費具有隨機性。激活他們(men) 的消費欲望,才是最大的增量。
“韓安娜呀”是小紅書(shu) 的一名生活博主。2019年前後,她在國外留學時,開始拍攝生活短視頻,想通過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外界建立更多聯係。很多人欣賞她的生活態度,開始關(guan) 注她。如今,“韓安娜呀”在小紅書(shu) 上擁有百萬(wan) 粉絲(si) ,走上直播帶貨之路。粉絲(si) 小雅告訴記者,進她的直播間不隻是為(wei) 了買(mai) 東(dong) 西,更多的是對博主生活方式、生活品位的喜歡。“看過她刻苦練瑜伽的視頻,就會(hui) 很自然地想要一件同款瑜伽服。”
就職於(yu) 某地產(chan) 公司的張政政認為(wei) 自己屬於(yu) 被動型消費者,平時喜歡刷刷直播間,也沒有特定喜歡的主播,但進去了就忍不住一條接一條地刷。她曾經刷到過一個(ge) 講解假發的直播間,最後居然下單買(mai) 了一頂假發來試戴。這幾年,她買(mai) 過名師推薦的學習(xi) 機、現場分解的國產(chan) 和牛,看主播推薦手掌大的無殼蟶子王肉,她也買(mai) 來嚐過鮮。
像小雅和張政政這樣刷直播的方式有一定的代表性。現在人們(men) 生活節奏快,現實生活中接觸新東(dong) 西的機會(hui) 反而不多,主播和購物榜單成為(wei) 他們(men) 了解新商品、新服務、新生活方式的渠道。直播帶貨本身帶有社交屬性,主播不僅(jin) 在帶貨,也在“種草”。林誌傑認為(wei) ,直播間場景式、氛圍化的內(nei) 容表達,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的分享,都可能帶來新的消費需求。
從(cong) 主播端來看,入行直播帶貨的動力十足,這是一個(ge) 門檻低卻充滿機遇、擁有無限可能的新藍海。
“我原先是個(ge) 賣煎餅的小販。”在快手擁有454萬(wan) 粉絲(si) 的“小煎餅”2019年入行網絡直播。在他看來,主播不用精通圖文編輯,也不用太多投入,會(hui) 說話、敢露臉就能開播。他告訴記者,開始自己就是拍著玩,一次拍了妻子和孩子跳舞的視頻,一下子就漲粉了,自己都感覺“紅得莫名其妙”。如今,“小煎餅”和妻子已轉型帶貨主播,有著不錯的收益。
當前,網絡上活躍著大量普通主播,他們(men) 都希望走出一條“視頻直播—成為(wei) 網紅—接單帶貨”的致富路。事實證明,視頻直播入行門檻低,創業(ye) 成本低,從(cong) 業(ye) 方式較為(wei) 靈活,為(wei) 大量普通人提供了迅速走紅進而快速致富的機會(hui) 。
茹小洛3年前還是一位全職媽媽,因為(wei) 經常需要購買(mai) 母嬰產(chan) 品,逛直播間就成了愛好,於(yu) 是萌生了當主播的念頭。在經過幾輪麵試和上百節培訓課後,茹小洛與(yu) 頭部電商簽訂了藝人經紀約,還與(yu) 頭部主播結為(wei) 師徒,開始了母嬰垂類帶貨主播的職業(ye) 生涯。去年,茹小洛全年銷售額超過2億(yi) 元。
帶貨主播的“造富神話”刺激著更多人湧入這條賽道。202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向社會(hui) 發布9個(ge) 新職業(ye) ,在“互聯網營銷師”職業(ye) 下增設“直播銷售員”工種,這意味著帶貨主播有了正式工種稱謂和職業(ye) 標準。伴隨著直播帶貨的快速發展,帶貨主播這個(ge) 行業(ye) 也日益細分。簡單看,目前帶貨主播大致可以分為(wei) 幾類:頭部主播,大多成立自己的公司,通過專(zhuan) 業(ye) 團隊運營;機構簽約主播;企業(ye) 主播;個(ge) 人主播等。
“主播很掙錢”似乎已成共識。記者采訪中發現,公司簽約主播底薪大多萬(wan) 元起步,加上提成,一個(ge) 月收入可達兩(liang) 三萬(wan) 元。
“我們(men) 日常合作的有200多位主播,都是普通的中腰部主播。”山東(dong) 優(you) 可熊母嬰用品有限公司直播負責人孔憲發告訴記者,“一場直播銷售額幾十萬(wan) 至上百萬(wan) 元,通常傭(yong) 金可達30%至50%。收入多少,自己算吧。”
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沒有看起來這麽(me) 美好。據《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yu) 短視頻)行業(ye) 發展報告(2022—2023)》顯示,以直播為(wei) 主要收入來源的主播中,僅(jin) 0.4%主播月收入10萬(wan) 元以上,95.2%月收入為(wei) 5000元以下。
僅(jin) 從(cong) 消費者和主播來解析直播帶貨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不夠的。直播帶貨隻有中國“風景這邊獨好”,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直播帶貨模式看似簡單,但其背後所需要的支撐體(ti) 係異常龐大複雜。中國電商20餘(yu) 年的發展,培育了中國網民網上購物消費的習(xi) 慣,這是直播帶貨借勢興(xing) 起的基礎;高度發達且價(jia) 格低廉的移動網絡,才能支持主播隨時開播、消費者隨時在線;便捷高效的移動支付體(ti) 係,才能滿足消費者隨時下單、秒殺搶貨的需求;覆蓋廣、速度快、價(jia) 格實惠的快遞物流網絡,才能做到天南海北一件包郵,讓消費者享受到次日達、當日達;隻有門類齊全、成本可控的中國製造,才能源源不斷地為(wei) 直播帶貨提供質優(you) 價(jia) 廉的各類商品,主播“1、2、3上鏈接”、消費者一秒搶購坐等收貨的背後,托起直播間的是強大的中國製造。
影響:供給側(ce) 與(yu) 產(chan) 業(ye) 鏈的重構
直播帶貨是數字時代銷售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但其深遠影響延伸到了生產(chan) 消費全鏈條。
從(cong) 企業(ye) 來看,直播帶貨帶來更大的銷量、更快的現金流和更直接的迭代升級動力,這也讓企業(ye) 對直播帶貨有了更大的熱情,很多企業(ye) 老板甚至親(qin) 自下場做起了主播。
記者在走訪的多個(ge) 企業(ye) 中發現,很多企業(ye) 負責人脖子上都戴著小麥克風,這邊跟記者聊完,轉頭就出現在直播鏡頭前帶貨,無縫銜接。
“老板出麵,消費者才會(hui) 相信這件衣服出自源頭工廠。”波特邦威原創服飾店鋪在抖音擁有129萬(wan) 粉絲(si) ,創始人陳錦康穿著自家產(chan) 品,每周6天直播賣貨,從(cong) 不打腹稿的他接過一件當季新品就能介紹出設計理念、麵料、品質和版型。
陳錦康給記者算了筆賬:過去按照傳(chuan) 統線下拿貨轉手經銷的模式,從(cong) 設計、訂貨、生產(chan) 、出貨到經銷商,回款周期至少需要半年;通過直播電商,設計到出貨最多半個(ge) 月,加上平台的賬期,快一點45天就能回款,能夠帶給企業(ye) 更好的現金流。
“直播能夠與(yu) 消費者零距離溝通,每一個(ge) 品質問題、版型問題、技術問題都可以直接反映到我這裏來。”陳錦康告訴記者,以前波特邦威目標消費者定位比較模糊,直播後才漸漸摸清消費群體(ti) 的特點和需求。2023年7月推出的一款商務男裝,直播單場銷售額就達到77萬(wan) 元。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廣東(dong) 米力電器有限公司直播負責人翁海斌。“我們(men) 一直是走性價(jia) 比路線,內(nei) 膽重量360g的電飯煲售價(jia) 150多元。”翁海斌拉開一個(ge) 空氣炸鍋的內(nei) 膽讓記者看,“每年我們(men) 都會(hui) 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在功能上升級,比如內(nei) 膽換成不鏽鋼,麵板增加可視化功能等。”
從(cong) 行業(ye) 來看,直播帶貨在整合產(chan) 業(ye) 鏈方麵獨具優(you) 勢。
“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上大多是中小微企業(ye) ,依靠自身難以實現產(chan) 業(ye) 規模跨越和產(chan) 業(ye) 鏈補齊延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wei) ,直播帶貨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中小商家迅速獲得品牌傳(chuan) 播、產(chan) 品宣傳(chuan) 、用戶關(guan) 注等流量紅利,有利於(yu) 突破消費半徑,縮短市場反饋鏈和產(chan) 品迭代周期。一些大的直播帶貨企業(ye) ,通過集合生產(chan) 企業(ye) 、統一品控標準、培育新興(xing) 品牌等方式,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生產(chan) 鏈的整合和升級。
烙色彩妝創始人、CEO楊妍告訴記者,烙色從(cong) 原料到包裝與(yu) 600多個(ge) 工廠有合作,其中15個(ge) 核心工廠,每家都有500名至1000名員工。辛選主播“蛋蛋”楊潤心和楊妍之間保持著熱線聯係,“我和烙色合作了近4年,看著他們(men) 用基礎類美妝產(chan) 品打下口碑,逐步升級,開發出更多產(chan) 品。”楊潤心告訴記者,她時常根據銷售經驗和直播間用戶需求,給烙色提供建議反饋。
“辛選至今合作超過11000個(ge) 品牌,相當一部分並不知名。我們(men) 經過重重篩選,發掘質優(you) 價(jia) 廉的品牌,再匹配給合適的主播。”在楊潤心看來,辛選主播最明顯的優(you) 勢,是背後完善的供應鏈體(ti) 係,而這個(ge) 供應鏈是能以直播需求和規模倒推定製的,從(cong) 而實現了供應鏈賦能的精準、高效與(yu) 成本節約,也更有利於(yu) 廠家及時推出新產(chan) 品、新組合。
從(cong) 地方來看,直播帶貨與(yu) 很多關(guan) 鍵詞聯係在一起,經濟增長、促進消費、就業(ye) 創業(ye) 、產(chan) 業(ye) 轉型、扶貧助農(nong) ……這也是各地支持直播帶貨的動因。
因與(yu) 電商、短視頻、社交媒體(ti) 等平台的天然聯係,我國直播電商相關(guan) 企業(ye) 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廣東(dong) 等地。北京有抖音、快手總部,知名直播電商包括東(dong) 方甄選、新榜、橘子娛樂(le) 等;上海是小紅書(shu) 根據地,主要直播電商包括小紅書(shu) 直播、嗶哩嗶哩等;浙江依托淘寶天貓,頭部直播電商雲(yun) 集,包括淘寶直播、遙望科技、無憂傳(chuan) 媒等;廣州則是“快手一哥”辛選的發家地。但在當前各地支持電商直播發展的努力下,這個(ge) 版圖正在拓展,一些城市正脫穎而出。
記者在山東(dong) 臨(lin) 沂采訪時發現,這個(ge) 城市既沒有太多頭部主播,也沒有大的頭部直播企業(ye) ,但其直播帶貨業(ye) 務卻異常發達。1000多萬(wan) 人口的臨(lin) 沂,有860多萬(wan) 快手注冊(ce) 用戶,600多萬(wan) 抖音注冊(ce) 用戶,電商注冊(ce) 量全國第一,交易量全國前三,形成了“傳(chuan) 統電商看杭州,直播電商看臨(lin) 沂”的局麵。
作為(wei) 中國北方地區的商品集散地,臨(lin) 沂擁有125個(ge) 大型商貿城,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市場集群,從(cong) 紡織、服裝、小家電、家居、建材、酒店用品到進口商品,幾乎涵蓋了所有日常消費品品類。各行各類的商品品牌,從(cong) 海爾、同仁堂、鴨鴨到京滇、佐華仕、敬修堂等,要麽(me) 在這裏建直播基地,要麽(me) 有合作的供應商。主播帶著一部手機來這裏,就能找到合作品牌方;品牌方落戶在這裏,可以輕鬆對接海量主播。伊迪曼、米力、優(you) 可熊等企業(ye) 均表示,當初考察直播帶貨市場,正是發現臨(lin) 沂有大量可對接的主播,才將企業(ye) 落戶這裏。
在臨(lin) 沂直播帶貨還有一個(ge) 優(you) 勢——物流便捷。“2022年,臨(lin) 沂快遞量14.3億(yi) 件,居北方城市第二。物流單量越大、價(jia) 格越低。”臨(lin) 沂大學物流學院副教授、臨(lin) 沂市商貿物流聯合會(hui) 秘書(shu) 長曹鬆榮介紹,40多年的發展,讓臨(lin) 沂建起了發達的物流專(zhuan) 線網絡,就連偏遠的新疆都有20多個(ge) 直達點位,不僅(jin) 可以配送“拋貨”小件,還能配送大件商品。
伊迪曼女鞋負責人楠姐告訴記者,伊迪曼的工廠在溫州,但把貨先從(cong) 溫州運到臨(lin) 沂,再從(cong) 臨(lin) 沂發往東(dong) 北及西北,價(jia) 格依然比溫州直接發貨劃算。
貨源多、主播多,成交量大、物流費用低,這幾個(ge) 因素交織在一起,讓臨(lin) 沂憑借中腰部主播的“蟻群效應”,成為(wei) 了直播電商的代表城市。
全國有大量像臨(lin) 沂一樣的城市,正在努力抓住直播帶貨這一風口。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170家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中有151家建立了直播基地,全國直播電商銷售額達1.98萬(wan) 億(yi) 元,增長60.6%,占網絡零售額的18.3%。
未來:在規範與(yu) 引導中前行
作為(wei) 一種新的商業(ye) 模式和經濟現象,直播帶貨的興(xing) 起是信息技術進步、社會(hui) 經濟發展、生活觀念轉變等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特別是鮮明的數字時代基因,使其和其他網絡現象具有相似的發展規律。因此,麵對直播帶貨的快速發展,需要提前思考一些問題,更好趨利避害,發揮其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思考一:規範管理才有健康發展。近年來,有關(guan) 部門已出台多項政策,對直播帶貨等平台經濟健康發展進行規範引導。作為(wei) 一種經濟活動,直播帶貨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各類問題不可避免,比如,虛假宣傳(chuan) 、缺斤短兩(liang) 、以次充好、貨不對板等問題已屢見不鮮,貨源壟斷、價(jia) 格壟斷等深層次問題也已進入視線,而隨著直播帶貨模式和手段的創新,未來可能還會(hui) 出現一些不曾遇到的問題。如何從(cong) 行業(ye) 自律、營商環境優(you) 化、法律法規完善等方麵規範引導、加強監管,既為(wei) 直播帶貨等新經濟創新發展創造條件,激發其活力,又為(wei) 消費者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需要整體(ti) 謀劃、提前布局,避免走入“先發展後治理”的路子。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直播與(yu) 短視頻、社交媒體(ti) 深度融合,主播帶貨的內(nei) 容屬性日漸凸顯,市場營銷與(yu) 內(nei) 容傳(chuan) 播的邊界已有交融之勢,個(ge) 別主播言行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討論甚至撕裂的案例已有出現。因此,對直播帶貨的引導、規範和監管,可能需要在更大範疇統籌考慮。
思考二:產(chan) 品始終是根本。隨著社會(hui) 分工日益細化,企業(ye) 的研發、生產(chan) 和銷售已逐步分離,部分企業(ye) 營銷職能已轉移給了外部。直播帶貨在產(chan) 業(ye) 鏈中處於(yu) 銷售環節。對企業(ye) 而言,直播帶貨是一個(ge) 新機遇,但最根本的還是要抓住產(chan) 品,產(chan) 品才是立足於(yu) 市場的法寶。胡麒牧認為(wei) ,對於(yu) 研發和營銷投入比例合理的企業(ye) 來說,直播帶貨能擴大銷售,反哺研發;但如果企業(ye) 過度依賴直播帶貨,研發生產(chan) 投入就會(hui) 被擠占,反而不利於(yu) 長遠發展。“直播帶貨越火,供給側(ce) 改革的壓力越大,越要花大力氣轉型升級”,否則就可能“成也網紅、敗也網紅”。
從(cong) 行業(ye) 來看,要關(guan) 注直播帶貨紅利在平台、主播和企業(ye) 等主體(ti) 之間的分配。這種利益分配既需要市場的自主調節,也需要正確的引導規範。隻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才能實現共贏、長贏。
思考三:發揮好促進就業(ye) 創業(ye) 的作用。近年來,受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平台經濟興(xing) 起、就業(ye) 觀念轉變的因素影響,我國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整體(ti) 狀況發生明顯變化,新就業(ye) 形態隊伍持續壯大。以直播帶貨為(wei) 代表的新職業(ye) ,創造了互聯網營銷師、操盤手、主播、助播等新職位,為(wei) 人們(men) 提供了發展新機遇和就業(ye) 新選擇。要引導發揮好直播帶貨等新業(ye) 態在擴大就業(ye) 規模、拓展普通人就業(ye) 機會(hui) 、滿足多元化職業(ye) 需求等方麵的積極作用。
這其中需要重視對青年人價(jia) 值觀、就業(ye) 觀的正確引導。一些網紅主播看似簡單的成功路徑與(yu) 模式,讓部分年輕人有了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夢想。微博發布的一項“當代年輕人就業(ye) 在關(guan) 注什麽(me) ”問卷數據顯示:近萬(wan) 名受訪應屆畢業(ye) 生中,61.6%的人就業(ye) 時會(hui) 考慮網紅直播等新興(xing) 職業(ye) 。張成剛認為(wei) ,年輕人青睞網紅職業(ye) ,可以理解。但要進一步優(you) 化學生職業(ye) 觀教育,幫助他們(men) 更好融入社會(hui) 分工。
思考四:正確引導社會(hui) 消費觀念。直播帶貨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和新的消費體(ti) 驗,也改變著人們(men) 的消費習(xi) 慣、消費心理和消費模式。一些直播間精心設計的銷售策略、主播完美的話術、看似低廉的價(jia) 格、接連不斷的贈品、各種“秒搶”的場景甚至包括背景音樂(le) ,都在激發著人們(men) 的消費欲望,“沒有人能夠空手而歸”。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直播帶貨和“誘導消費”“欲望消費”“超前消費”“衝(chong) 動消費”“從(cong) 眾(zhong) 消費”等概念越來越緊地綁在了一起。采訪中多位主播透露,直播帶貨退貨率很高,能夠控製在10%以內(nei) 就很成功,有的服裝類商品退貨率甚至高達70%,這也證明消費者在直播間購物有較強的非理性因素。要注意引導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避免享受型、奢侈型甚至過度型、浪費型消費風氣的泛濫。
(調研組成員:陳發寶 佘 穎 張 雪 薑天驕 敖 蓉 郭靜原 王金虎)
(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