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PM2.5年均濃度連續三年達標

發布時間:2024-01-04 14:37:00來源: 新京報

  北京PM2.5年均濃度連續三年達標【2023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wei) 32微克/立方米,達到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二級標準】

  1月3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舉(ju) 行北京空氣質量新聞發布會(hui) 。新京報記者從(cong) 會(hui) 上獲悉,2023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四項主要汙染物持續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wei) 32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

  去年氣象條件不利 遭遇多次外來沙塵影響

  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李翔介紹,2023年,對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工作是極為(wei) 不易的一年。這一年,正值氣候周期轉換、氣象條件整體(ti) 不利,同時又遭遇了多次外來沙塵影響,且發生頻率和嚴(yan) 重程度為(wei) 近十年來之最,影響空氣質量的外在因素形勢嚴(yan) 峻。

  加之這一年疫情防控轉段,社會(hui) 經濟活動水平回升,區域排放強度回到疫情前正常水平,如何通過加大大氣汙染治理力度來減緩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通過綜合手段降低汙染排放水平,都對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工作提出了嚴(yan) 峻挑戰。

  麵對挑戰,北京市與(yu) 周邊省區市積極開展聯防聯控聯治,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通過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能源結構優(you) 化、車輛結構調整,以及創新監管模式、持續揚塵治理百日攻堅、深入區域協同,攻堅克難,一微克一微克地摳,穩住了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去年PM2.5優(you) 良天數占比達九成

  經過全市共同努力,2023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四項主要汙染物持續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wei) 32微克/立方米,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_2)、二氧化硫(SO_2)等其他三項主要汙染物的年均濃度分別為(wei) 61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和3微克/立方米,均持續多年穩定達標。

  連續PM2.5“藍天”數超半年。2023年PM2.5優(you) 良天數占比達九成,PM2.5最長連續優(you) 良天數為(wei) 192天,比2022年增加了20天,相較2013年的13天,更是由不到半個(ge) 月增加到了超過半年。

  空氣質量保持整體(ti) 改善趨勢。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各項措施的環境效益持續釋放,空氣中主要汙染物濃度呈現長期整體(ti) 下降趨勢。與(yu) 2013年相比,2023年PM2.5、PM10、NO_2、SO_2分別下降64.2%、43.6%、53.6%、88.7%,空氣質量實現根本改善;與(yu) 社會(hui) 經濟活動和擴散條件水平相似的2019年相比,2023年PM2.5、PM10、NO_2、SO_2分別下降23.8%、10.3%、29.7%、25.0%,空氣質量整體(ti) 保持改善趨勢。

  去年全市降塵量較2019年下降37.9%

  李翔介紹,2023年,外來沙塵頻繁影響北京,根據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北京全年共有30天受到外來沙塵的直接影響,全年8天重汙染日中有6天是外來沙塵造成的重汙染日。其中,4月中旬發生一次嚴(yan) 重沙塵汙染過程,造成2天6級嚴(yan) 重汙染、2天5級重度汙染、1天4級中度汙染,PM10小時峰值濃度達到1384微克/立方米,是近十年空氣質量受到外來沙塵影響最重的年份,區域顆粒物本底濃度明顯增加。

  麵對不可抗拒的外來沙塵影響,北京市發揚“一微克”精神,力克沙塵帶來的揚塵“二次汙染”。2023年,全市降塵量為(wei) 3.6噸/平方公裏·月,較2019年下降37.9%,城市潔淨度明顯提升。

  ■ 釋疑

  如何看去年PM2.5年均濃度比前年略高?

  2023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wei) 32微克/立方米,比2022年(30微克/立方米)升高了2微克,如何看待這一變化?

  清華大學地球係統科學係教授張強說,空氣質量的同比變化有三個(ge) 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是疫情防控轉段以後,社會(hui) 經濟活動恢複到正常水平,帶來排放量增加。另外,每年氣象條件有較大波動,也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再就是持續減排的舉(ju) 措會(hui) 使排放降低,改善空氣質量。

  在第一個(ge) 因素中,2020年-2022年,包括京津冀在內(nei) ,全國受疫情影響,交通運輸量、能源消耗量和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降低,汙染物排放水平也會(hui) 自然下降。2023年社會(hui) 經濟活動水平回升,區域排放強度回到疫情前正常水平。在氣象條件方麵,2023年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擴散條件差,區域汙染傳(chuan) 輸貢獻增加。另外,2023年沙塵頻次近十年最高,在此背景下,如果本地減排措施不繼續加碼,2023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很可能會(hui) 高於(yu) 32微克/立方米。

  疫情前的2019年,社會(hui) 經濟活動和擴散條件水平與(yu) 2023年相似。2019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wei) 42微克/立方米。張強說,排除疫情防控的影響,和2019年相比,2023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下降23.8%,平均每年下降的速度是6%左右。“從(cong) 這個(ge) 趨勢可以看到,北京汙染減排的措施是在長期持續起作用的。”

  “空氣質量的改善是波動的,尤其是在空氣質量持續改善,PM2.5濃度進入低水平階段的時候,一方麵治理難度會(hui) 更大,另一方麵,每一微克的變化也更容易受到氣象條件的波動,容易出現波動和反複。”張強說,這種情況在發達國家空氣質量改善曆史上是非常普遍的。比如韓國首爾,從(cong) 2004年開始,用17年的時間將PM2.5濃度從(cong) 3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微克/立方米,中間有十年同比下降,五年同比上升。所以美國等發達國家用三年滑動平均值來評價(jia) 空氣質量,這樣能更好地去掉年際之間氣象條件變化的影響。

  張強表示,未來要以汙染物減排量的確定性對衝(chong) 氣象條件的確定性,實現長期持續改善的趨勢。

  新京報記者 張璐

  (來源:新京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