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2023年全年授權專利364.9萬件 申請國際知識產權逾8萬件

發布時間:2024-01-05 11:4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局長申長雨1月4日表示,中國2023年全年共授權專(zhuan) 利364.9萬(wan) 件,包括發明專(zhuan) 利92.1萬(wan) 件、實用新型專(zhuan) 利209萬(wan) 件、外觀設計專(zhuan) 利63.8萬(wan) 件。通過PCT(《專(zhuan) 利合作條約》)、海牙、馬德裏體(ti) 係分別提交專(zhuan) 利、外觀設計、商標國際注冊(ce) 申請73812件、1166件(2023年前11個(ge) 月)、6196件,國際知識產(chan) 權申請量逾8萬(wan) 件穩居世界前列。

  2024年全國知識產(chan) 權局局長會(hui) 議當天在北京舉(ju) 行,申長雨做工作報告時作上述表示。他說,2023年是中國實施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同時也是知識產(chan) 權管理體(ti) 製改革之年,全國知識產(chan) 權係統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除專(zhuan) 利授權、國際知識產(chan) 權申請外,中國2023年全年注冊(ce) 商標438.3萬(wan) 件,登記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13萬(wan) 件。認定地理標誌產(chan) 品13件,核準使用地理標誌專(zhuan) 用標誌經營主體(ti) 5842家,核準以地理標誌注冊(ce) 集體(ti) 商標和證明商標201件。

  申長雨指出,2023年知識產(chan) 權審查周期持續壓減。發明專(zhuan) 利平均審查周期縮短至16個(ge) 月,首次實現結案量超過進審量;商標注冊(ce) 平均審查周期穩定在4個(ge) 月,一般情形商標注冊(ce) 周期穩定在7個(ge) 月。發明專(zhuan) 利審查結案準確率達到94.2%,專(zhuan) 利審查滿意度指數達86.3,連續14年保持在滿意區間;商標審查、異議、評審抽檢合格率均達到97%以上。

  2023年,中國知識產(chan) 權工作重要進展的數據還顯示:

  知識產(chan) 權保護全麵加強。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示範區首批10家建設全麵啟動,第二批15家完成遴選;新建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8家、快速維權中心7家,總數達到112家;知識產(chan) 權糾紛在線訴調對接實現省級層麵全覆蓋;新批準籌建20個(ge) 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保護示範區;審結10件重大專(zhuan) 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jue) 案件和65件藥品專(zhuan) 利侵權糾紛早期解決(jue) 機製案件;知識產(chan) 權全係統辦理專(zhuan) 利糾紛案件1.4萬(wan) 件,同比增長50.1%;新設海外知識產(chan) 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21家、海外分中心2家,總數達到45家,累計指導企業(ye) 海外維權1300多起;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社會(hui) 滿意度提升至82.04分。

  知識產(chan) 權轉化運用加速推進。全國專(zhuan) 利商標質押融資額達8539.9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5.4%,惠及企業(ye) 3.7萬(wan) 家;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試點取得明顯成效,達成開放許可1.7萬(wan) 項;新認定一批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示範企業(ye) ,總數達到10531家;2022年專(zhuan) 利密集型產(chan) 業(ye) 增加值達到15.3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增至12.7%;2023年前11個(ge) 月,知識產(chan) 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達3345億(yi) 元。

  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體(ti) 係持續優(you) 化。開展首批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建設試點;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技術與(yu) 創新支持中心(TISC)、知識產(chan) 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地市級綜合性服務機構分別增至151家、197家和162家;上線知識產(chan) 權數據資源公共服務係統,開放數據總量達59種、專(zhuan) 題數據庫達18個(ge) ;全國知識產(chan) 權服務機構超8萬(wan) 家,從(cong) 業(ye) 人員近百萬(wan) 名,年營業(ye) 收入超過2700億(yi) 元。

  申長雨強調,知識產(chan) 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的橋梁和紐帶。要全力做好2024年知識產(chan) 權重點工作,努力開創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發展新局麵,更好服務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