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的青年設計團隊:青春繪就“海上移動城市”
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背後的青年設計團隊:
青春力量繪就“海上的移動城市”
“作為(wei) 一名長期奮戰在國產(chan) 首製大型郵輪設計建造最前線的青年工程師,在聽到習(xi) 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提及國產(chan) 大型郵輪完成試航時,既感到開心,也深受鼓舞。”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團委委員、二級主任師王高帥說。
最近,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好消息不斷。2023年12月24日,“愛達·魔都號”離港出海進行首次試運營;12月31日晚,國家主席習(xi) 近平發表新年賀詞,其中提到“國產(chan) 大型郵輪完成試航”;2024年1月7日,“愛達·魔都號”商業(ye) 首航圓滿完成。
王高帥所在的開發部大型郵輪項目青年設計團隊,是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成立的首批大型郵輪技術隊伍之一。自成立以來,該團隊長期奮戰在國產(chan) 首製大型郵輪設計建造的一線,從(cong) 事郵輪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和工程設計工作,在國外郵輪技術資料引進、大型郵輪建造合同簽訂,以及郵輪設計建造工作推進等方麵作出了突出貢獻。2023年9月,該團隊被共青團中央等23家全國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組委會(hui) 成員單位聯合認定為(wei) “一星級全國青年文明號”。
“年輕人有個(ge) 優(you) 點,就是敢闖!”
從(cong) 零經驗摸著石頭過河,到學習(xi) 吸收再創造,王高帥幾乎經曆了國產(chan) 大型郵輪設計開發的全過程。在公司前輩、領導的帶領下,他和團隊同事見證了一張張圖紙變成一艘323.6米長、70多米高的白色巨輪。
王高帥至今記得,最初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副總工程師、大型郵輪項目設計總監郭勇“招人”時的場景。“我想去!”消息剛宣布完,王高帥和多名青年就立馬響應號召,報名參加。看到這麽(me) 多人願意參與(yu) ,郭勇既欣慰又不忘鄭重地和大家“交底”,“我們(men) 國家沒有製造大型郵輪的經驗,這件事沒想得那麽(me) 簡單,大家要想好再作決(jue) 定,要做好堅持的準備”。
大型郵輪與(yu)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航空母艦,被譽為(wei) 造船工業(ye) “皇冠上的三顆明珠”。據了解,大型郵輪有兩(liang) 個(ge) 特點:一個(ge) 是“大”,郵輪的整船零件數達2500萬(wan) 個(ge) ,數量相當於(yu) C919大飛機的5倍、“複興(xing) 號”高鐵的13倍,所使用的電纜長度有4000多公裏,約等於(yu) 上海到拉薩的距離;另一個(ge) 是“複雜”,一艘豪華郵輪需要酒店、宴會(hui) 大廳、遊樂(le) 場、體(ti) 育場等場所,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空氣係統、飲用水係統、艙底壓載係統、配電係統等多個(ge) 係統的協調運行。
2013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三亞(ya) 國際郵輪港考察時要求加快郵輪港建設,大力發展郵輪產(chan) 業(ye) ,並提出“還要建造我們(men) 自己的郵輪”。當年10月,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啟動國產(chan) 大型郵輪項目。
盡管將麵臨(lin) 重重挑戰,但王高帥和同事仍堅定報名加入該項目。“年輕人有個(ge) 優(you) 點,就是敢闖!”他說,自己曾參與(yu) 過1.8萬(wan) 標箱超大型集裝箱船的設計工作,“雖然和大型郵輪的工作沒法比,但有了先前的經驗,我對郵輪設計的困難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從(cong) 最基礎的內(nei) 容學起
項目剛開始,團隊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學習(xi) 。一切都要從(cong) 最基礎的概念、理念學起,比如,貨船和郵輪的區別是什麽(me) ?郵輪的設計理念是什麽(me) ?“當時,國內(nei) 資料有限,甚至我們(men) 連郵輪的規格書(shu) 都沒見過。”王高帥回憶說,每次團隊拿到有限的資料就分組學習(xi) ,之後再通過交流匯報的方式進行總結,這樣一學就是數月。
2017年,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yu) 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等國外企業(ye) 簽署了中國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建造備忘錄協議。經過談判,一整套完整的郵輪設計圖紙終於(yu) 轉交到項目團隊手上。
當看到15萬(wan) 餘(yu) 張、2.1噸重的設計圖紙時,王高帥和同事都吃了一驚,“一艘貨船的圖紙也就200多份,但郵輪的有2000多份”。他們(men) 從(cong) 複刻圖紙開始學,遇到理解不了的問題就一遍遍進行嚐試,出了問題就一點點推敲問題出在哪兒(er) 。“如果能在同樣條件下、利用同樣工具複製出來,就算學會(hui) 了。”王高帥說。
實際設計過程中的困難還遠不止這些。
有人將大型郵輪形容為(wei) “一座海上的移動城市”。以“愛達·魔都號”為(wei) 例,全船的2125間客房可承載5246人,其中有超過4萬(wan) 平方米、總計16層的生活娛樂(le) 區域。因此,如何保證郵輪的安全性、穩定性就成為(wei) 開發設計最大的難題之一。王高帥告訴記者,大型郵輪的安全管理係統需要多個(ge) 模塊協作。“如果發生火災或進水,係統必須第一時間通知船員,船員能通過一鍵操作采取措施,保證人員安全返港。”他說,這對設計提出更高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功能模塊間的交叉影響,“有時候一個(ge) 麻煩解決(jue) 了,其他地方卻出了新問題”。
為(wei) 保證郵輪穩定性,王高帥與(yu) 團隊隊員黃毅銘對照意大利圖紙,專(zhuan) 門攻關(guan) 郵輪穩定性問題。想要準確測算,他們(men) 需要計算機進行大量計算,有時上午上班開始算,到下班時間還不一定有結果。
“如果一天一算,太耽誤時間了。”王高帥說,為(wei) 此他們(men) 分工進行,常常要連夜計算,計算過程中需要有人盯著,調整下一步的參數。那段時間,他們(men) 常常睡覺時定好鬧鍾,半夜醒來去看計算結果,並處理下一步計算,“這樣等到第二天上班,小組就可以對照計算結果分析討論”。
如此進行了3個(ge) 月的攻關(guan) ,他們(men) 為(wei) 郵輪設置出完備的穩定性安全手冊(ce) 。這段經曆也讓他們(men) 對很多穩定性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後期每每遇到相關(guan) 難題,他們(men) 總能更快找出症結所在。
邊學邊產(chan) 出 為(wei) 項目負責
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上,由中船集團參股的合資公司正式獲得大型郵輪合同。建造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的任務,讓包括青年團隊在內(nei) 的所有人都倍感壓力。從(cong) 那時起,王高帥成為(wei) 中船芬坎蒂尼郵輪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設計副經理(外派),“我們(men) 需要邊學習(xi) 邊產(chan) 出”。他回憶,當時領導提示,“訂單我們(men) 負責,能不能行都得自己兜著”。
大型郵輪設計大體(ti) 上需要經曆基本設計、詳細設計、生產(chan) 設計3個(ge) 環節。當時,團隊已初步完成詳細設計,但為(wei) 了保證項目實施,他們(men) 還需要給負責生產(chan) 設計的同事培訓,“畢竟我們(men) 前期了解整體(ti) 設計”。
那段時間,團隊成員幾乎全部都“泡”在一線。“盡管我們(men) 自主開發出了新一代造船管理平台,但建造階段出現問題,或者設計方案行不通,我們(men) 都要第一時間給出答複或者解決(jue) 辦法。”他說。即便到了試航階段,項目團隊也要緊跟項目進展。2023年9月,“愛達·魔都號”試航前,作為(wei) 安全設計小組組長的王高帥自告奮勇找到領導,希望借助試航機會(hui) ,檢查全船逃生通道。
時間緊、任務重,王高帥和團隊成員利用6天試航時間,逐一解決(jue) 安全通道問題,“從(cong) 上船開始,我們(men) 一直幹到最後的一天晚上10點多”。一旦發現問題,他們(men) 就立刻著手解決(jue) ,為(wei) 郵輪交付作出貢獻。
如今,“愛達·魔都號”順利交付,王高帥和團隊成員最大的感受就是如釋重負,“從(cong) 7月的第一次試航開始,大家壓力都很大,不過最終結果還是好的”。2023年12月,趁著最後試航的機會(hui) ,王高帥和所有團隊成員都被邀請登上遊輪體(ti) 驗。“我把愛人和孩子都帶上了,也讓他們(men) 知道過去幾年的辛苦終於(yu) 有了結果。”王高帥說。
國產(chan) 大型郵輪的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wei) 繼德國、法國、意大利、芬蘭(lan) 後全球第五個(ge) 有能力建造大型郵輪的國家。2022年8月,第二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在上海也正式開工。
第二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的開工建造,標誌著國產(chan) 大型郵輪進入“雙輪”同造時代。據了解,得益於(yu) 首製船的廣泛合作和自主創新所形成的技術知識積澱,二號船的設計建造周期要比首製船減少6個(ge) 月。“我們(men) 也越來越有信心,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men) 國家還會(hui) 有第三艘、第四艘甚至更多國產(chan) 大型郵輪。”王高帥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寶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