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量創曆史新高 車市還要“卷”向哪
2169.9萬(wan) 輛,“卷”了一年的車市銷量最終定格。1月9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以下簡稱“乘聯會(hui) ”)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乘用車零售同比增長5.6%,而廠商批發量高達2553.1萬(wan) 輛,創曆史新高。
2023年,車市“卷”字當頭。從(cong) 價(jia) 格到車型、從(cong) 燃油到新能源、從(cong) 內(nei) 銷到出口……車市“翹尾”收官同時,競爭(zheng) 格局也已生變。
以價(jia) 換量“慘勝”
來自乘聯會(hui) 的數據顯示,2023年乘用車累計零售量為(wei) 2169.9萬(wan) 輛,同比增長5.6%。對此,乘聯會(hui) 相關(guan) 人士直言:“由於(yu) 年末價(jia) 格促銷較同期增長超6個(ge) 百分點,因此乘用車零售增長也是內(nei) 卷嚴(yan) 重的‘慘勝’。”
“慘勝”背後,直指價(jia) 格戰。2023年3月,“東(dong) 風係”憑借“殺價(jia) ”出圈,引得眾(zhong) 多車企下場“應戰”,卻並未換來一季度的整體(ti) 銷量增長。但價(jia) 格內(nei) 卷未止,臨(lin) 近年末車市優(you) 惠更處於(yu) 高位。
“車企年末衝(chong) 刺和地方促消費共同推動市場火爆。12月促銷在力度和廣度上都有所增強,幾乎涉及所有廠商、所有車型,呈現曆史罕見的年末加力促銷衝(chong) 刺特征。”乘聯會(hui) 相關(guan) 人士以去年12月為(wei) 例形容車市價(jia) 格競爭(zheng) 的強度。“罕見”促銷力度帶來的變化,直觀反映在銷量數據上。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235.3萬(wan) 輛。從(cong) 增長幅度來看,同比增長8.5%,環比增長則達13.1%,直接突破兩(liang) 位數。
在車企“卷動”車價(jia) 的同時,承壓的經銷商更加大優(you) 惠去庫存。乘聯會(hui) 方麵表示:“2023年渠道庫存壓力較大,去年9月至年末渠道庫存增長較猛。”同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以下簡稱“流通協會(hui) ”)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wei) 53.7%,雖然同比環比有所下降,但汽車流通行業(ye) 仍處在不景氣區間。
流通協會(hui) 相關(guan) 人士表示:“臨(lin) 近年末,經銷商為(wei) 達成全年任務目標拿到年終返利,加大清庫力度。”據流通協會(hui) 調查顯示,37.4%的經銷商已完成全年任務;39.4%的經銷商任務完成率在70%—90%;23.2%的經銷商任務完成率不足70%,距離全年任務目標差距較大。
卷向海外
事實上,國內(nei) 車市激烈的競爭(zheng) 環境,成為(wei) 觸發價(jia) 格內(nei) 卷的導火索。對此,除彼此“殺價(jia) ”外,車企也通過新能源車及出口等尋找新抓手。
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累計零售達773.6萬(wan) 輛,同比增長36.2%,全年滲透率為(wei) 35.7%。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增長,2023年乘用車產(chan) 品結構也發生變化。乘聯會(hui) 相關(guan) 人士透露,2023年發布的燃油車新品僅(jin) 為(wei) 27款、純插混車型為(wei) 33款、增程式車型為(wei) 10款。此外,2023年推出的新車呈現明顯的高端化趨勢。數據顯示,2023年推出的A級純電動車型數量與(yu) 2022年持平、插混車型同比增加四款,增程式車型同比增加三款;B級以上推出的純電車型同比增加一款,插混車型同比增加八款。這意味著,新能源化、高端化成為(wei) 2023年車企聚焦的大方向。
乘聯會(hui) 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表示:“高端化車型具有溢價(jia) 優(you) 勢且售價(jia) 較高,能夠承載更多新配置和新技術投入,提升企業(ye) 品牌形象,形成高舉(ju) 高打的營銷爆點,更容易實現新車投資收益平衡,有利於(yu) 企業(ye) 技術可持續提升並為(wei) 後期通過規模化效應,逐步推進企業(ye) 整體(ti) 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提升打下基礎。”
此外,2023年車企更卷向海外。數據顯示,2023年乘用車出口量高達383萬(wan) 輛,同比增長62%。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104.8萬(wan) 輛,同比增長72%,新能源汽車出口正成為(wei) 出口新引擎。同時,根據乘聯會(hui) 整理的海關(guan) 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ge) 月汽車出口額達927億(yi) 美元,同比增長70%。乘聯會(hui) 方麵預計,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有望達1020億(yi) 美元,將超越日本的汽車出口額。
隨著出口量持續提升,2023年包括比亞(ya) 迪、吉利、長城、吉利、蔚來等眾(zhong) 多品牌,不斷拓展海外市場。蔚來汽車相關(guan) 人士表示:“全球市場拓展方麵,蔚來在挪威、德國、荷蘭(lan) 、丹麥和瑞典推進由產(chan) 品和服務等構成的完整運營體(ti) 係,並實現多款車型交付。”交出全年超300萬(wan) 輛成績單的比亞(ya) 迪也被傳(chuan) 出在法國、西班牙、德國等歐洲國家尋求建立整車工廠的可能性。
“中國品牌欲通過新能源車在國際市場實現彎道超車。”流通協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成員顏景輝表示,目前國內(nei) 市場競爭(zheng) 愈發激烈,國際市場正成為(wei) 眾(zhong) 多車企尋求增量的關(guan) 鍵點,因此也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zheng) 熱度。
合資品牌借“電”探路
自主品牌通過打出內(nei) 銷與(yu) 出海“兩(liang) 手牌”提升市場份額,並將壓力傳(chuan) 遞給合資品牌。
數據顯示,2023年自主品牌國內(nei) 零售份額52.9%,同比增加4個(ge) 百分點;2023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2%,同比增加4.6個(ge) 百分點。而此前占據中國市場主導地位的合資品牌,則進入調整期。以乘聯會(hui) 發布的2023年12月數據為(wei) 例,自主品牌零售124萬(wan) 輛,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8%;主流合資品牌零售79萬(wan) 輛,同比下降7%。
從(cong) 份額來看,德係品牌零售份額20.5%,同比份額持平;日係品牌零售份額16.5%,同比下降2.3個(ge) 百分點;美係品牌市場零售份額7.3%,同比下降1.1個(ge) 百分點。2023年12月,三大品牌零售份額均無增長。
近兩(liang) 年,不斷有合資企業(ye) 在中國市場退出或者重組的情況發生。2023年10月,廣汽集團發布公告顯示,董事會(hui) 審議通過《關(guan) 於(yu) 廣汽三菱重組的關(guan) 聯交易公告》,擬對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重組完成後廣汽三菱將成為(wei) 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此外,廣汽豐(feng) 田、悅達起亞(ya) 等合資企業(ye) 在2023年均有裁員傳(chuan) 聞傳(chuan) 出。崔東(dong) 樹表示:“隨著乘用車行業(ye) 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合資企業(ye) 原有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弱化,產(chan) 能壓力加大,麵臨(lin) 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課題。”
麵對中國市場加速向新能源轉型,合資車企也加速跟進。2023年廣州車展上,廣汽豐(feng) 田發布全新新能源品牌——鉑智,首款車型鉑智4正式上市;廣汽本田則帶來10款電動化車型參展,覆蓋純電、混動、插電混動三種技術路線。其中,全新純電動車e:NP2極湃2完成首發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市場推出多款ID.車型的“南北”大眾(zhong) (一汽—大眾(zhong) 和上汽大眾(zhong) ),銷量已開始收獲銷量紅利。來自乘聯會(hui) 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南北大眾(zhong) 新能源車批發量為(wei) 3.06萬(wan) 輛,占據主流合資純電動50.2%份額。乘聯會(hui) 方麵表示,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zhong) 強勢領先,大眾(zhong) 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yu) 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