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2年6月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要嚴(yan) 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chan) 糧寶地,把糧食生產(chan) 抓緊抓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3年7月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種子和耕地兩(liang) 個(ge) 要害,加強良種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cang) ’。”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四川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奮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cang) ”。
智能機械臂自動識別貯存箱的條形碼,將經過篩選和幹燥處理的野生稻和優(you) 質水稻種子,分送到零至零下4攝氏度的中期庫或零下20攝氏度的長期庫保存……這裏是即將投用的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能貯存農(nong) 、林、牧、漁等180餘(yu) 萬(wan) 份(劑)種質資源,最長貯存時間可達50年。
四川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ye) 創新攻關(guan) 、種業(ye) 企業(ye) 扶優(you) 、種業(ye) 基地提升、種業(ye) 市場淨化等五大行動,推動種業(ye) 大省向種業(ye) 強省跨越。《四川省製種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四川全省種子生產(chan) 基地麵積穩定在70萬(wan) 畝(mu) 以上,製種麵積達到30萬(wan) 畝(mu) 以上。
2023年首次審定2個(ge) 鎘低積累水稻品種、2個(ge) 間套作大豆品種、1個(ge) 機收專(zhuan) 用玉米品種等多個(ge) 創新品種;香型優(you) 質超級稻“宜香優(you) 2115”連續4年位居長江上遊地區推廣麵積前列,“川單99”等玉米新品種成為(wei) 西南地區主導品種……四川種業(ye) 創新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走進眉山市田長製辦公室調度中心,工作人員點擊地圖上任意一個(ge) 網格,大屏幕上隨即顯示對應網格的衛星遙感影像圖,以及相關(guan) 耕地數量、質量、田長等動態信息。“依托衛星遙感技術,實現了轄區耕地監測全覆蓋。”眉山市田長製辦公室副主任、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鄧建軍(jun) 說。
四川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田長製數字化網格化管理平台,設立統一規範的電子保護樁,輔以日常動態巡查,對耕地“非農(nong) 化”“非糧化”等行為(wei) 做到早發現早製止,嚴(yan) 守耕地保護紅線。
平整土地、修溝挖渠……廣安市廣安區龍台鎮高燈村、旺盛村的農(nong) 田裏,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配套項目正在施工,“田成方、路成網、溝相通、渠相連”已見雛形。2023年,四川啟動實施天府良田建設攻堅提質行動,逐步將6308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
資陽市安嶽縣千佛鄉(xiang) 廟坡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周維元介紹:“單種玉米或大豆,玉米畝(mu) 產(chan) 約800斤,大豆畝(mu) 產(chan) 約300斤。2023年,我們(men) 推廣帶狀複合種植210畝(mu) ,畝(mu) 均產(chan) 玉米約700斤、大豆約200斤。”
“2023年四川落實495萬(wan) 畝(mu)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同比增加185萬(wan) 畝(mu) ,占全國新增麵積的三成多。”四川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徐芝文介紹。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四川省糧食播種總麵積為(wei) 9606萬(wan) 畝(mu) ,總產(chan) 量達718.8億(yi) 斤,全年糧食產(chan) 量創26年來新高。全省糧食畝(mu) 產(chan) 達374.1公斤,比2022年增長3.3%。(人民日報 記者 張 帆 宋豪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