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70.7%受訪者期待嚴懲非法買賣、出租、出借電話卡、銀行賬戶等行為

發布時間:2024-01-11 11:0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刷單兼職、網絡虛假投資、網絡交友騙局……如今,電信網絡詐騙的手法變得愈發複雜、隱蔽,公安部門也連續對此開展了多輪打擊行動。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各種電信網絡詐騙手法中,刷單返利等兼職詐騙是受訪者遇到最多的網絡詐騙類型,70.7%的受訪者期待嚴(yan) 懲非法買(mai) 賣、出租、出借電話卡、銀行賬戶等幫助信息網絡犯罪行為(wei) 。

  近半數受訪者遇到過刷單返利類的兼職詐騙

  來自江西南昌23歲的羅嘉,最近因為(wei) 刷單被騙了7萬(wan) 元。起因是在網上瀏覽信息時看到一個(ge) 刷單兼職的廣告,“看到許多人反映都很不錯,觀察一段時間後,我覺得挺靠譜,就想試一下”。

  50元返65元,200元返280元……一開始做任務的時候,一切都很順利,直到1800元返2000元的時候,羅嘉突然被提示賬戶狀態異常無法提現。“客服”以操作失誤為(wei) 由,讓他不斷往不同的銀行賬戶匯款,“我也猶豫過,但跟我一起做任務的人都說提現成功了,我就沒想那麽(me) 多”。

  在連續多次轉賬幾千元到幾萬(wan) 元不等的金額後,羅嘉依然被告知不能提現,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受騙了,之前所謂一起做任務的人,也可能是“托”。羅嘉立刻報警凍結對方的銀行卡,但為(wei) 時已晚,錢早已被轉移。

  調查顯示,91.3%的受訪者遇到過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guan) 聯違法犯罪行為(wei) 。其中,46.7%的受訪者遇過刷單返利類的兼職詐騙,占比排在首位。36.1%的受訪者遇到過網絡投資理財騙局,31.5%的受訪者遇到過虛假網絡貸款。除此之外,受訪者還遇到過網絡交友詐騙(30.7%)、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詐騙(29.3%)、網絡賭博詐騙(25.9%)等詐騙形式。

  遇到電信網絡詐騙 近七成受訪者會(hui) 向有關(guan) 部門舉(ju) 報

  江蘇的李昕不久前在社交媒體(ti) 平台分享了自己遭遇網絡詐騙後維權成功的經曆。幾個(ge) 月前,她曾被一個(ge) 冒充自己朋友的騙子騙了上萬(wan) 元,意識到被騙後,李昕及時聯係警方,凍結了對方的賬戶。由於(yu) 反應迅速,李昕追回了部分損失。“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凍結賬戶,這樣錢才有追回的可能。”

  遇到電信網絡詐騙,大家都是如何應對的?調查顯示,68.4%的受訪者會(hui) 向有關(guan) 部門舉(ju) 報,59.6%的受訪者會(hui) 保持冷靜,注意保護和搜集證據,54.1%的受訪者會(hui) 向平台投訴,48.1%的受訪者會(hui) 尋求公檢法的幫助。“感覺做啥都沒用,隻能自己認栽”的受訪者占比為(wei) 11.1%。

  亞(ya) 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劉德良提醒,當意識到自己被騙時,要首先通知銀行及時凍結自己的賬戶,“如果走完筆錄流程再凍結賬戶可能就來不及了”。

  劉德良表示,針對此類詐騙行為(wei) ,銀行可以盡早介入,比如采取進一步限製大額轉賬、設置轉賬延遲等方式,“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詐騙分子把錢轉走”。從(cong) 受害人的角度出發,他建議要暢通受害人“自救”渠道,保證受害人能夠及時與(yu) 銀行取得聯係,高效溝通,並馬上采取有效的措施。

  70.7%受訪者期待嚴(yan) 懲非法買(mai) 賣、出租、出借電話卡等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多變,犯罪分子常常會(hui) 通過購買(mai) 、租用、借用等方式獲取他人名下的電話卡、銀行賬戶和互聯網賬號等進行犯罪活動。

  針對此類情況,公安部會(hui) 同有關(guan) 主管部門起草的《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guan) 聯違法犯罪聯合懲戒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了更具體(ti) 的懲戒措施,並從(cong) 金融、電信網絡以及信用三大領域進行懲戒。

  廣東(dong) 都匯律師事務所律師馬靈生提示,日常生活中,會(hui) 將自己的電話卡、銀行卡、支付賬戶、互聯網賬戶等有償(chang) 出租、出借、出售給他人使用的人員,“往往年齡較小,缺乏社會(hui) 經驗,法律意識淡薄,經濟實力薄弱”。

  羅嘉表示,自己在上學時,身邊確實有同學出借自己的信用卡賺取傭(yong) 金。由於(yu) 學校做過這方麵的宣傳(chuan) ,他清楚地知道這涉嫌“幫信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他感覺,隨著電信網絡詐騙手段越來越多,這種幫人“洗錢”的行為(wei) 也逐漸變得更加隱蔽。

  來自河南23歲的王麗(li) 最近因為(wei) 做刷單兼職卷入了電信網絡詐騙,對方先將錢打入她的賬戶,再讓她去電商平台購買(mai) 虛擬商品,從(cong) 中賺取傭(yong) 金。一開始王麗(li) 還以為(wei) 這隻是“幫人買(mai) 東(dong) 西”,直到幾天後自己的銀行卡被凍結,她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收到的錢是贓款,“我稀裏糊塗就成了詐騙集團洗錢的工具”。

  數據顯示,針對電信網絡詐騙及其各種關(guan) 聯違法犯罪行為(wei) ,70.7%的受訪者期待嚴(yan) 懲非法買(mai) 賣、出租、出借電話卡等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68.3%的受訪者希望能加大對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行為(wei) 的懲戒力度,還有58.7%的受訪者希望能嚴(yan) 懲偷越國(邊)境和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wei) 。此外,受訪者還期待對妨害信用卡管理(55.2%)、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43.9%)等行為(wei) 加大懲戒力度。

  王麗(li) 支持對電信網絡詐騙的相關(guan) 違法犯罪行為(wei) 加大懲戒力度,但她覺得,非法買(mai) 賣、出租、出借電話卡等行為(wei) ,有些是在“不知情”甚至“被騙”的情況下做出的,如何分辨當事人是否是“主觀故意”很重要。

  知道自己被利用後,王麗(li) 第一時間報警,目前警方對她進行了行政處罰,她的銀行卡也處於(yu) 凍結狀態且限製非櫃麵交易。“目前隻有等結案後我的卡才會(hui) 解凍。”

  馬靈生表示,如果普通人卷入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通常會(hui) 被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用於(yu) 實施相關(guan) 行為(wei) 的銀行卡、支付賬戶會(hui) 被公安機關(guan) 凍結。其次,由於(yu) 名下有賬戶涉案,行為(wei) 人會(hui) 被金融管控或金融懲戒,限製用卡、開卡,限製出境。最後,若相關(guan) 賬戶涉案金額流水達到一定數額,行為(wei) 人還可能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罪名,被公安機關(guan) 立案調查並采取相應強製措施。

  參加本次調查受訪者中,00後占16.3%,90後占38.9%,80後占32.7%,70後占9.7%,60後占2.1%,其他占0.3%;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占34.9%,二線城市的占38.0%,三四線城市的占20.9%,縣城或城鎮的占5.3%,農(nong) 村的占0.9%。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羅嘉、李昕、王麗(li) 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吳欣宇 記者 孫山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