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俞白眉:最好的創作總是能契合時代脈搏

發布時間:2024-01-11 15: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俞白眉,原名武濤,著名導演、編劇、製作人。代表作品:情景喜劇《閑人馬大姐》《東(dong) 北一家人》,電影《分手大師》《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

  15年前提起俞白眉,他是情景喜劇界的金牌編劇,而現在,他更多以主流商業(ye) 片導演的身份活躍在大眾(zhong) 視野中。

  從(cong) 作家、編劇、再到導演,俞白眉的藝術創作之路似乎充滿著“偶然”。他對藝術的興(xing) 趣和創作天賦展現得很早,從(cong) 小喜愛文學,高中時就開始自排自演小品,大學陰差陽錯學了計算機專(zhuan) 業(ye) ,痛苦地做了幾年“理工男”,但幾番波折後又重回創作道路。

  與(yu) 喜劇的第一次麵對麵接觸是在1994年。當時,俞白眉受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同學的邀請,去正在他們(men) 學校拍攝的一部情景喜劇當觀眾(zhong) 。一場戲結束,主演之一的宋丹丹坐到了他前麵的觀眾(zhong) 席上,帶頭鼓掌哈哈大笑。“那一刻我感覺這個(ge) 職業(ye) 太有魅力了,但同時也心灰意冷,覺得我這輩子離這事太遙遠了。”

  這部給了俞白眉巨大衝(chong) 擊的情景喜劇,就是著名演員、導演英達執導的《我愛我家》,而此時距離俞白眉與(yu) 英達合作還有6年。

  命運的齒輪總是在無聲中轉動,1997年12月30日的一場意外車禍,成了俞白眉“一生的拐點”。在醫院休養(yang) 的幾個(ge) 月裏,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從(cong) 此,文學創作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他開始以“俞白眉”代替原名武濤,在當時最早的網絡寫(xie) 手聚集地之一“榕樹下”文學網站上持續發布作品,

  2000年,一位朋友打來電話,邀請俞白眉為(wei) 一部電視劇創作劇本。沒有任何猶豫,俞白眉和朋友來到了北京闖蕩,並寫(xie) 出了以自己為(wei) 原型的劇本《網蟲日記》。經由王朔,劇本被送到英達手上,命運兜兜轉轉,終於(yu) 完成了閉環。之後,俞白眉成為(wei) 英達團隊的職業(ye) 編劇,陸續創作了《閑人馬大姐》《東(dong) 北一家人》《西安虎家》等一係列情景喜劇劇本,英達向別人介紹他時總說:“這是第一批從(cong) 我的觀眾(zhong) 成長起來的編劇。”

  電視劇編劇的身份將俞白眉推向成功,但這卻遠不是他創作之路的終點。

  2009年,俞白眉與(yu) 好友、著名演員鄧超成立話劇團隊,推出了《分手大師》《惡棍天使》等一係列舞台劇。正當小劇場演出發展得如火如荼時,光線傳(chuan) 媒向俞白眉發出了邀約:“要不要來拍電影?讓人發笑的能力還可以轉換到另外一種形式上。”

  成為(wei) 導演後,俞白眉也對劇本漸漸產(chan) 生了新的理解。“電影是一種視聽的藝術,如果說編劇在創作中負責傳(chuan) 達思想和建構故事的肌理,那導演就是最後的總工程師,要將這些內(nei) 容呈現出來。”

  從(cong) 一開始決(jue) 定寫(xie) 劇本,再到轉型做導演,俞白眉感慨自己“好像一直是被推著走的”。“如果沒有車禍,我就不會(hui) 寫(xie) 劇本,如果沒有那個(ge) 朋友的電話,我也不知道該怎麽(me) 進入這個(ge) 行業(ye) 。”隻不過相比其他人,俞白眉認為(wei) 自己對所做工作的興(xing) 趣更濃厚、也更投入和專(zhuan) 注,做編劇如此,做導演也是一樣。

  2023年年初,《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上映,這是俞白眉擔任導演的第四部電影,對於(yu) 他來說,這也是自己在導演之路上的重要一步。“以前的拍攝,大部分時候是在現場像炒菜一樣現‘炒’,這是第一次覺得我在鏡頭上有屬於(yu) 自己的控製能力。”非科班出身的俞白眉,靠著不斷學習(xi) 和經驗的積累明確自己作為(wei) 導演的方向。

  在俞白眉看來,《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雖然講述的是一個(ge) 相對遠離今天生活的故事,但它傳(chuan) 達的“直麵挫折、奮勇拚搏”的主題卻是與(yu) 當下時代密不可分的。“這個(ge) 世界在變化,創作的主題就要變化,最好的創作總是能和這個(ge) 時代的脈搏(契)合上。麵對這個(ge) 不確定的時代,我們(men) 應該如何去做?我未來的幾部戲都在關(guan) 注這件事,這是一個(ge) 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當被問及對當下的青年創作者有何期待,俞白眉引用了一位國外知名導演說過的話:你們(men) 應該想想中國人為(wei) 什麽(me) 而焦慮,中國人為(wei) 什麽(me) 而痛苦,中國人為(wei) 什麽(me) 而幸福?這段話曾給俞白眉帶來極大的觸動,俞白眉說,“藝術創作者要努力地幫這個(ge) 時代、幫我們(men) 在土地上的族群號脈,努力地去感知他們(men) 的心聲”。

  作為(wei) 創作者,你想拍出什麽(me) 樣的作品?對於(yu) 這個(ge) 問題,20多歲的俞白眉剛入行時想法很簡單:每兩(liang) 年能做出一個(ge) 當時的暢銷品就是成功。而如今,48歲的俞白眉會(hui) 回答:“我想拍出可以留在時間裏的作品。”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鄭欣宜 趙小萱 記者 周偉(wei)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