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普惠瀾湄各方
【東(dong) 盟專(zhuan) 線】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普惠瀾湄各方
中新社西雙版納1月15日電 題: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普惠瀾湄各方
作者 繆超 謝俊思 李朋飛
15日,中國籍船長林唐江的300噸位貨船“中盛號”停靠瀾滄江-湄公河上“中國第一港”關(guan) 累港碼頭,卸載完老撾啤酒、泰國飲料後,裝運中國百貨、建材準備送往緬甸萬(wan) 崩碼頭、老撾波喬(qiao) 省。
就在10多年前,他的300噸位貨船在湄公河上還稱得上“巨無霸”。但今天看來,已是微不足道。湄公河安全有了保障後,500噸位的大型貨船已不鮮見。
發源於(yu) 中國青海唐古拉山脈的瀾滄江-湄公河全長4900餘(yu) 公裏,是全球為(wei) 數不多一江連六國的國際河流。“然而,也正是因為(wei) 湄公河流經多國,各管一段,或者無為(wei) 而治,令不法之徒有機可乘。”林唐江在這條河上行船逾17年。曾經的航道上,劫持商船、非法偷渡、毒品販運、槍支販賣、人口拐賣、綁架勒索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時有發生。
2011年10月5日,湄公河慘案發生後,湄公河航運貿易一時中斷,沿岸流域多地發展蕭條,船企停工破產(chan) 、商船閑置碼頭,工人失業(ye) 待工,嚴(yan) 重影響到沿岸各國的共同利益。
中老緬泰四國經過多輪磋商,於(yu) 同年12月10日啟動首次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行動。彼時,瀾滄江-湄公河逐步恢複通航。
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編隊中方指揮長袁亞(ya) 平介紹,12年來,四國共開展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行動136次,水陸查緝、分段巡航等各類聯合行動200餘(yu) 次,聯合實戰演練7次,派遣聯合執法隊員近2萬(wan) 人次。共護航過往商船數千艘次,成功救助遇險商船200餘(yu) 艘次,挽回各類經濟損失約2億(yi) 元人民幣。
目前,四國執法艇水麵巡邏平均每月25天,水麵見警率平均達到80%以上,重點時間節點見警率達100%。老撾籍船長頌蓬說,湄公河能重新熱鬧起來,全靠聯合巡邏執法。“各國船主願意使用更大的船,顯示出我們(men) 對湄公河治安的信心。”
因江河安瀾,四國合作共贏成果正在普惠瀾湄各方。
近年來,中國建材通過湄公河航道源源不斷運抵老撾波喬(qiao) 省,使得湄公河岸邊的一個(ge) 經濟特區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開發麵積達10平方公裏。
在波喬(qiao) 省對岸的泰國清萊府,清盛港吐量迅猛增長,大量商品由此進出泰國。清盛港經理納塔蓬說,“正因為(wei) 湄公河航道治安環境的持續優(you) 化,使得各國物資有了良好的流通環境,流域民眾(zhong) 的生活也在一天一天變得更好。”
雲(yun) 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盧光盛認為(wei) ,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執法合作是全球第一個(ge) 在國際河流上由多個(ge) 國家共同開展聯合執法的安全合作機製,為(wei) 全球其他國際河流的聯合執法提供了示範性樣板,也為(wei) 全球非傳(chuan) 統安全威脅的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同時,我們(men) 也應當看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永遠在路上,各國仍需進一步加深合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