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為解決全球發展和安全問題提供思想引領”(大道之行)

發布時間:2024-01-23 15:06:00來源: 人民日報

  走進伊朗德黑蘭(lan) 市中心的德黑蘭(lan) 大學主校區,在綠蔭掩映下的行政樓裏,記者見到了伊朗著名漢學家、德黑蘭(lan) 大學亞(ya) 洲研究中心主任好麥特。在陣陣茶香中,好麥特用流利的中文向記者講起他與(yu) 中國的故事。

  2009年,好麥特前往中國吉林師範大學學習(xi) ,之後分別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完成了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學習(xi) 。學成後,他專(zhuan) 注於(yu) 中國研究,致力於(yu) 推動伊中兩(liang) 國文學與(yu) 文化的傳(chuan) 播與(yu) 交流。

  2018年6月,時任伊朗總統魯哈尼訪華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hui) 。習(xi) 近平主席在青島同魯哈尼會(hui) 談時,好麥特擔任伊方翻譯。“我非常榮幸能為(wei) 領導人做翻譯,那是一段非常難忘的經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好麥特說,“習(xi) 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引經據典,語速平緩、娓娓道來,讓我感覺溫暖而踏實,逐漸放鬆下來。”從(cong) 最初倍感壓力到進入狀態,好麥特出色地完成了翻譯工作。“會(hui) 談結束後,習(xi) 近平主席誇讚我的中文流利,還鼓勵我繼續努力做好中國研究工作。”好麥特說,他一直把習(xi) 近平主席的鼓勵當作對自己的激勵。“時至今日,我仍能真切感受到習(xi) 近平主席的親(qin) 和力。他溫文爾雅,令人敬佩。”

  這些年來,好麥特潛心研究習(xi) 近平主席的重要著作。好麥特辦公室的書(shu) 架上,擺放著《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係列著作等。“習(xi) 近平主席非常重視傳(chuan) 承與(yu)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中汲取營養(yang) 並應用於(yu) 國家治理中。”好麥特表示,想要了解今天的中國,就要認真把握習(xi) 近平主席的治國理政思想。從(cong) 習(xi) 近平主席的重要演講、文章、論述中,可以看到當代中國的發展思路、中國與(yu) 世界各國攜手發展的美好前景。“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些治國理念中蘊含的中國智慧,不僅(jin) 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也有助於(yu) 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好麥特說。

  從(cong) 2021年9月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到2022年4月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再到2023年3月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習(xi) 近平主席麵向世界提出的一係列重大倡議,對推動人類和平發展進步極具現實意義(yi) 。“這些倡議彰顯了中國智慧,為(wei) 解決(jue) 全球發展和安全問題提供思想引領。”好麥特認為(wei) ,在共同落實這些倡議的過程中,伊朗與(yu) 中國可以在眾(zhong) 多領域開展合作,推動伊中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向前發展。

  去年3月,在中方支持下,沙特與(yu) 伊朗兩(liang) 國代表團在北京舉(ju) 行對話,會(hui) 後雙方宣布同意恢複外交關(guan) 係。去年4月6日,在中方見證下,雙方在北京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即日起恢複外交關(guan) 係。“這是中國積極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生動實踐。”好麥特表示。

  當前,單邊主義(yi) 和強權政治衝(chong) 擊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ti) 係。好麥特說:“單邊主義(yi) 威脅各國人民生活和地區安全。世界需要多邊主義(yi) ,個(ge) 別西方國家應該摒棄零和博弈、冷戰思維。”他表示,中國始終支持並踐行多邊主義(yi) ,以開放、合作、共贏精神同世界各國共謀發展,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中國和伊朗都是文明古國。兩(liang) 國人民2000多年前便通過絲(si) 綢之路展開友好交往,結下深厚情誼。中華文明和波斯文明綿延數千年,不斷互相吸引、相互交流,為(wei) 人類文明史貢獻了精彩篇章。“伊中兩(liang) 國要深化友好合作,增進相互了解。”好麥特表示,隨著雙方各領域交流不斷深入,兩(liang) 國民眾(zhong) 都希望進一步加強對彼此的了解。近年來,好麥特潛心研究中國文化,並將多部當代中國優(you) 秀文學作品翻譯成波斯語出版,深受伊朗讀者喜愛與(yu) 好評。

  作為(wei) 德黑蘭(lan) 大學孔子學院的伊方院長,好麥特致力於(yu) 培養(yang) 更多了解中國的伊朗青年,學生們(men) 親(qin) 切地稱他為(wei) “好老師”。“現在,越來越多的伊朗青年對中國文化和語言感興(xing) 趣。”好麥特期待伊中兩(liang) 國教育機構與(yu) 高校開展更多交流與(yu) 合作,“助力伊中兩(liang) 國人民增進了解、傳(chuan) 承友誼,這是我們(men) 共同的責任”。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沈小曉 黃培昭)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