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雲南鎮雄山體滑坡:在數萬立方米的崩塌體中救人

發布時間:2024-01-24 15:1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山體(ti) 滑坡時,聽起來像放鞭炮一樣。”1月23日,雲(yun) 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塘房鎮涼水村村民王先生站在村路上,向記者回憶當時的情景。他有16名親(qin) 人在此次山體(ti) 滑坡中失聯了,這段時間他一直在等待親(qin) 人的消息,有一隻眼睛明顯充血。

  1月22日5時51分,涼水村合興(xing) 、和平兩(liang) 村民小組發生山體(ti) 滑坡,災害造成18戶房屋被掩埋、47人失聯。災害發生後,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記者從(cong) 雲(yun) 南省昭通市鎮雄縣“1·22”山體(ti) 滑坡災害處置指揮部獲悉,截至1月23日17時40分,共搜救出31名失聯人員,均無生命體(ti) 征。實施緊急轉移安置223戶918人。

  目前,救援人員仍在現場全力救援。

  等待16名失聯親(qin) 人的消息

  山體(ti) 滑坡時,村裏的很多人還在睡夢中。王先生也不例外,山體(ti) 滑坡的巨響先吵醒了他,隨後,他叫醒了熟睡中的妻子,他們(men) 從(cong) 床上跳下來就往外跑,衣服都來不及穿。一家人站在空地上,不敢回家。

  “滑坡的地方就在我家旁邊30米左右。”王先生的小女兒(er) 告訴記者,家旁邊原本是一個(ge) 山坳,山體(ti) 滑坡發生後,把那裏填平了,“那裏就是我爺爺他們(men) 住的地方,也是受災最嚴(yan) 重的地方”。據王先生的女兒(er) 介紹,村裏的山幾年前就有裂縫了,但裂縫並不嚴(yan) 重。

  聽說涼水村發生了山體(ti) 滑坡,涼水村高家院子自然村33歲的高先生徒步一個(ge) 多小時到達救援現場。當天下午,他和一些村民站在村裏沒倒塌的房屋前,一直關(guan) 注著救援進展。

  他在新聞中看見同村這麽(me) 多人失聯,就想過來幫忙。高先生表示,村民曾多次向當地相關(guan) 部門反映過山體(ti) 有裂縫,他還說:“這種情況這裏很多,後山裂縫更大,大概有1米多寬。”

  災害發生後,受災嚴(yan) 重的村民大都被轉移走了,留下來的人多是在等待失聯家人的消息。從(cong) 1月22日開始,每次有遇難者遺體(ti) 被找出來,王先生和妻子都會(hui) 去確認是不是自己的親(qin) 人。得到否定的消息,他就開始抽煙。22日,他一直守到22日20時許,當時氣溫已經達到零下,小女兒(er) 將父母“硬”拉了回來。

  1月23日5時,王先生就跑到現場等消息。截至1月23日17時許,他還未等到任何一名親(qin) 人的消息。

  “萬(wan) 一還有人嘞,繼續挖,繼續挖”

  一邊是親(qin) 人焦急地等待,另一邊是救援人員爭(zheng) 分奪秒地搶救。

  1月23日淩晨,雲(yun) 南省昭通市舉(ju) 行了鎮雄縣“1·22”山體(ti) 滑坡災害新聞發布會(hui) 。雲(yun) 南省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趙璐介紹,1月22日14時,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隊173人32車5犬抵達救援現場。同時,雲(yun) 南省消防救援總隊調派了多支救援隊,共計812人174車45犬挺進災區開展救援。

  昭通市自然資源局局長、昭通市“1·22”山體(ti) 滑坡災害處置指揮部成員吳君堯介紹,涼水村合興(xing) 、和平兩(liang) 個(ge) 村民小組發生崩塌地質災害,崩塌區屬構造侵蝕剝蝕中山地貌陡斜坡地形,坡向60°,斜坡坡度大於(yu) 30°,坡頂呈陡崖狀,坡腳為(wei) 緩坡平台,居民區分布於(yu) 坡腳平台區。

  經專(zhuan) 家組初步研判,此次災害屬坡頂陡崖區發生崩塌,崩塌體(ti) 橫寬約100米,高約60米,平均厚度約6米,崩塌體(ti) 方量約5萬(wan) 立方米,崩積體(ti) 崩落至中部斜坡區後,崩積物強大的衝(chong) 擊力運動至中下部陡坡區刮鏟表層土體(ti) ,形成崩滑碎屑流衝(chong) 擊至坡腳,總方量約7萬(wan) 立方米。崩滑碎屑流導致下方房屋倒塌,崩塌區與(yu) 居民區高差約150米。

  災區連續降溫、持續下雪,滑坡體(ti) 尚不穩定,救援人員要在上萬(wan) 立方米的崩塌體(ti) 之中尋人,難度可想而知。

  趙璐介紹,救援人員采取搜救犬、生命探測儀(yi) 聯合應用等搜救方式,以房找人、以路找人、以物找人、以犬找人,對埋壓區進行淺表搜救。

  多支救援隊從(cong) 四麵八方馳援災區。災情發生後,中國安能集團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製,從(cong) 多地迅速調派112名救援隊員奔赴現場,全力展開救援工作。中國安能現場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現場天氣寒冷,雨雪導致道路濕滑,作業(ye) 麵狹窄,救援難度很大,要采取24小時倒班作業(ye) ,不間斷搜尋失聯人員。

  在現場,記者看到崩塌體(ti) 麵積巨大,現場不少大體(ti) 積塊石,鋼筋橫七豎八裸露在外麵,救援難度進一步加大。

  中國安能南寧基地救援大隊隊長黃彪帶著30餘(yu) 人在現場負責崩塌體(ti) 開挖、轉渣及人員搜救任務,經過隊員們(men) 的努力,1月23日,他們(men) 搜救出兩(liang) 名失聯人員,當時已無生命體(ti) 征。在黃彪看來,此次救援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要克服道路崎嶇陡峭濕滑,天寒地凍等不利因素;二是挖掘設備作業(ye) 空間狹小,轉運土方不便,需多次反複轉運。

  當日16時許,消防人員找到一名失聯人員,隨後,他們(men) 在該區域不停尋找。“是不是失聯人員”的話語時常在現場響起。一位現場救援指揮人員表示:“萬(wan) 一還有人呢,繼續挖,繼續挖。”隨後,他們(men) 找出了多名遇難者遺體(ti) 。

  目前,現場共有省、市、縣救援力量1000餘(yu) 人,搜救犬81隻,挖機、裝載機、運輸救援車輛150餘(yu) 台(輛)參與(yu) 救援,現場部署6支專(zhuan) 業(ye) 搜救分隊,利用雷達生命探測儀(yi) 、音視頻探測儀(yi) 、無人機、搜救犬等技術手段,在3個(ge) 區域開展搜救作業(ye) 。

  時刻監測山體(ti) 穩定情況

  在救援現場,當地老百姓和救援人員都十分擔心是否會(hui) 出現二次滑坡現象。

  1月22日17時45分,大理藍天救援隊副隊長劉國舟等一車5人奔赴災區。他們(men) 負責在災區現場負責邊坡雷達監測,隨時監測山體(ti) 的位移情況,及時發出預警,防止可能出現的二次滑坡威脅村民以及救援人員安全。

  劉國舟表示,從(cong) 1月23日的監測情況來看,山體(ti) 有蠕動的跡象,目前比較穩定。

  北京朗森基科技有限公司區域總監張海霞介紹,通過邊坡雷達監測,可以監測5公裏山體(ti) 的邊坡情況,通過山體(ti) 的形變大小以及速率,判斷山體(ti) 是否會(hui) 發生二次滑坡,從(cong) 而為(wei) 現場的救援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該公司技術工程師徐成林談到,1月23日的監測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階段,1月23日10時許到12時30分,邊坡發生了10毫米形變,這意味著形變量比較大。當日13時10分,救援人員從(cong) 現場緊急撤離。他表示,當日下午的山體(ti) 形變速率比較平穩。

  徐成林介紹,邊坡有5個(ge) 發生過程,分別是蠕變、勻速變形、加速變形、崩塌、穩定,從(cong) 目前山體(ti) 形變的大小和速率來看,還算比較穩定。

  1月23日夜裏,眾(zhong) 多救援人員仍然奮戰在救援一線,全力搜救失聯人員。張海霞表示,今夜,他們(men) 將與(yu) 救援人員奮戰在一起,“救援不能停,邊坡監測也不能停”。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麗(li) 梅 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