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政協委員建言打造“養老+托育”一站式專業機構

發布時間:2024-01-24 15:3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23日電 (記者 劉文曦 徐婧)打造“養(yang) 老+托育”一站式專(zhuan) 業(ye) 機構、建立“中高本碩”養(yang) 老托育服務人才體(ti) 係、製定和完善養(yang) 老驛站評估體(ti) 係和標準化運營體(ti) 係……正在召開的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上,北京市政協委員圍繞養(yang) 老托育服務體(ti) 係建設、養(yang) 老驛站優(you) 化升級、失能老人照護等社會(hui) 熱點問題建言獻策。

  近年來,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為(wei) 基礎、社區為(wei) 依托、機構為(wei) 補充、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框架。逐步構建以幼兒(er) 園開設托班為(wei) 主渠道,托育機構、單位社區托育點為(wei) 補充的托育服務供給體(ti) 係。

  來自工會(hui) 界別的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工會(hui) 主席安春玲認為(wei) ,北京在“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方麵,還存在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托育的供給能力不足、專(zhuan) 業(ye) 化機構總量短缺與(yu) 結構矛盾並存、服務水平與(yu) 民眾(zhong) 的期待存在差距等不足之處。

  安春玲建議從(cong) 三方麵實現養(yang) 老托育設施建設“一體(ti) 推進”。首先,打造“家門口”的養(yang) 老托育服務點。通過探索“新建小區配建”“老舊小區改建”“未來社區共建”“固定時間互訪”4種共配模式,靈活分隔使用空間;其次,探索新型養(yang) 老托育模式,加快促進老幼同托模式落地。打造“養(yang) 老+托育”一站式專(zhuan) 業(ye) 機構,構建“一老一小”在同一個(ge) 園區內(nei) 享受專(zhuan) 業(ye) 服務的服務機構綜合體(ti) ,既保障獨立生活區又構建共享活動區,實現老人情感需求和幼兒(er) 認知建立的雙向滿足;再次,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培養(yang) 是高質量養(yang) 老托育服務體(ti) 係建設的根本保障,要創新“老幼共護”人才培育機製。強化保育師和養(yang) 老護理員一體(ti) 培訓,建立“中高本碩”養(yang) 老托育服務人才體(ti) 係,實現一名專(zhuan) 業(ye) 人員一體(ti) 服務幼兒(er) 和老人,培養(yang) 更多高質量實用型人才。

  來自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別的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酒店管理學院執行院長許豔麗(li) 從(cong) 優(you) 化養(yang) 老驛站的功能定位建言。

  許豔麗(li) 建議,一是要建立養(yang) 老驛站服務對接常態化機製,有效對接老年人需求和養(yang) 老驛站服務,使供給雙方能夠定期做出調整優(you) 化;二是對養(yang) 老驛站和養(yang) 老照料中心的職能定位進行整合劃分,養(yang) 老驛站主要發揮中介、媒介和中轉的作用,以接收能夠自理、需要幫助的老人為(wei) 主,並作為(wei) 主要的中轉站,負責將失能失智半失能的老人轉至養(yang) 老照料中心;三是推動養(yang) 老驛站運營主體(ti) 實現規模化、連鎖化運營。同時,製定和完善養(yang) 老驛站評估體(ti) 係和標準化運營體(ti) 係,以標準化運營體(ti) 係來規範和引導養(yang) 老驛站的準入和建設。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長期失能老年人的照護問題已成為(wei) 必須麵對和解決(jue) 的社會(hui) 問題。針對如何構建社區失能老人照護模式,來自婦聯界別的北京市政協委員、醫養(yang) 康(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餘(yu) 立新從(cong) 社區和家庭兩(liang) 個(ge) 角度建言。

  餘(yu) 立新建議,依托社區養(yang) 老服務綜合體(ti) ,構建一個(ge) 社區整合式長期失能照護模式。建議發展小型、靈活的照護組織,如家庭照護小組、鄰裏互助小組等。鼓勵專(zhuan) 業(ye) 化的跨學科照護團隊參與(yu) ,協作提供更全麵、更人性化的照護服務。

  餘(yu) 立新指出,家庭照護者是長期失能照護的重要力量。建議對家庭照護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訓,包括照護技能培訓、心理疏導、健康管理等。這不僅(jin) 可以提升家庭照護者的照護能力,還可以減輕他們(men) 的身心負擔,通過為(wei) 家庭照護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也能更好地保障失能老人的照護質量和生活品質。(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