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光纖係統……科技鋪就返鄉路 智慧春運暖人心
◎本報記者 都 芃
2024年春運將於(yu) 1月26日正式啟動,3月5日結束,為(wei) 期40天。來自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今年春運期間,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的營業(ye) 性客運量將達18億(yi) 人次,自駕出行客流約有72億(yi) 人次。
在這場“人口大遷徙”中,少不了科技的身影。幫旅客拿行李的客運智能服務機器人、調節室內(nei) 光線和溫度的智能天窗、給地下空間輸送陽光的智能光纖係統……這些技術成果大幅提升春運效率,為(wei) 旅客帶來舒適便捷的出行體(ti) 驗。
機器人大展身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出現在機場、火車站,為(wei) 旅客提供高質量服務。
京張高鐵部分沿線車站推出客運智能服務機器人。該機器人不僅(jin) 可以提供站內(nei) 導航、查詢列車到發時間等服務,還可以幫助旅客搬運大件行李。
客運智能服務機器人有封閉儲(chu) 物箱,可以為(wei) 旅客運送最重約100公斤的行李。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來到機器人麵前,可以將行李放在它的儲(chu) 物箱內(nei) ,隨後掃描二維碼或進行人臉識別,機器人就會(hui) 在站內(nei) 跟隨旅客行走。旅客還可以讓機器人“帶路”,前往指定檢票口檢票乘車。
在旅客看不見的地方,機器人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動車組結構複雜,零件眾(zhong) 多。僅(jin) 一節車廂底部就有3000多顆螺栓需要檢查,十分耗費人力。如今,動車檢修人員有了機器人“同事”,檢修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動車組智能檢修機器人由車底機器人、360度綜合檢測係統、控製單元、多視覺圖像采集單元以及數據處理中心等部分組成。這種機器人能夠自動檢測動車組,並對采集數據進行詳細分析。
動車組智能檢修機器人的手臂能夠360度靈活旋轉,輕鬆實現多角度檢測。即便在狹窄車底等複雜工況中,機器人也能夠對齒輪箱、牽引電機、車軸、製動盤、空氣彈簧等關(guan) 鍵部件進行快速檢測。
利用高分辨率的圖像處理係統,動車組智能檢修機器人可大幅提升檢修作業(ye) 效率。它能夠迅速完成車底部件的全景掃描和智能分析,將8節車廂的動車組總體(ti) 檢修時間從(cong) 原來的2.5小時縮至45分鍾。
機器人“同事”不僅(jin) 活躍在檢修車間,高鐵商品倉(cang) 庫也有它們(men) 的身影。
深夜11點是一天中高鐵商品倉(cang) 庫工作人員最忙碌的時候。次日始發高鐵的商品出庫、終到高鐵商品移交、新進商品的入庫等工作都會(hui) 在此時進行。為(wei) 了有效提升高鐵商品倉(cang) 儲(chu) 效率,上海華鐵旅客服務有限公司引進智能高鐵商品配送機器人。
這類機器人能夠按照規劃好的路線移動並搬運指定商品。當倉(cang) 庫內(nei) 的所有商品全部按批次錄入係統後,每個(ge) 批次都會(hui) 生成不同序列號。智能高鐵商品配送機器人能夠根據序列號準確找到商品,縮短商品積壓時間,顯著提升高鐵商品配送效率。
行李托運不再苦惱
對機場來說,安全高效處理旅客托運行李是提升運輸效率的關(guan) 鍵。如今,隨著多種技術成果的應用,旅客行李托運變得更高效。
在行李托運流程中,最耗費時間的就是等待行李安檢以及必要時返回值機櫃台進行開包檢查。目前,國內(nei) 絕大多數機場都是通過機場廣播、航顯係統來通知旅客前來開包檢查。多數情況下,收到通知時,旅客早已離開值機櫃台,但又被叫回。這給旅客帶來諸多不便。
為(wei) 解決(jue) 行李托運痛點問題,山東(dong) 機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托運行李信息平台,並在濟南國際機場率先上線運行。該平台不僅(jin) 可以主動向行李異常旅客推送信息,使他們(men) 更快返回值機櫃台,還可以對行李進行全流程追蹤,讓旅客實時掌握托運行李狀態。這樣就能大幅提升行李檢查效率,有效解決(jue) 了安檢開包員找人難、旅客獲取開包信息不及時等問題。
通過安檢,隻是行李托運流程的第一步。隨後,行李會(hui) 被傳(chuan) 送帶運至航站樓。下一步便是被搬上行李運輸車,運至機艙中。
民航成都物流技術有限公司裝備技術總監向勇說,在行李托運流程中,航站樓內(nei) 運輸、分揀等環節都已經實現自動化。但行李分揀後的裝車工作,目前仍然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人工完成行李裝載不僅(jin) 消耗大量人力資源,而且存在效率低、出錯率高等問題。每年民航公司因行李問題而被投訴的事件很多。
向勇介紹,他所在團隊自主研發的行李自動裝載係統(以下簡稱係統)能夠實現機場行李的自動化裝車。係統主要利用工業(ye) 機械臂、視覺識別、人工智能等完成托運行李的識別和抓取,並自動完成行李在拖車上的碼放。
向勇說,係統具有諸多優(you) 勢。首先,借助多種感知技術,係統可以實現軟包、硬包等各類行李的輕柔抓取,減少行李損傷(shang) 。其次,係統能夠用於(yu) 機場不同場景的行李自動裝載。再次,得益於(yu) 智能化程度高,係統可以實現行李實時碼垛、裝車智能核驗等。同時,係統設備占地麵積小,無需對原係統進行改造便可快速安裝。最後,係統有多重安全防護,穩定性較強。
讓車站有家的感覺
火車站是春運旅客最集中的區域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落地,火車站逐漸朝智能化方向發展。
位於(yu)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的廈門北站是中國高鐵站房中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車站之一。這裏的工作人員可以實時控製車站的亮度、溫度等,為(wei) 旅客創造舒適的候車環境。
廈門北站的智能天窗可以根據實時監測的光照強度、風力、降雨量及室內(nei) 外溫差等數據,自動開合窗戶或窗簾,改善室內(nei) 環境,節約利用能源。“據測算,智能天窗每年可以讓通風係統停止運轉40天,相當於(yu) 減少14.13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廈門北站副站長孫宇峰說。
“這裏是旅客出站後會(hui) 經過的地下空間。即使不開燈,依然亮堂堂。”廈門北站值班站長吳振斌說。
讓地下室亮堂堂的,是智能光纖係統。該係統的“秘密武器”是在室外安裝的82套采光機。它們(men) 每天如向日葵般“追”著太陽采集陽光。大通量特種光纖將采集的陽光輸送至地下空間,替代電力照明。
“光纖照明覆蓋麵積達7000平方米。”吳振斌介紹,這個(ge) 係統全年可以節約用電約72萬(wan) 度,相當於(yu) 減少排放565噸二氧化碳。
讓智能光纖係統、智能天窗等設備有序運行的,是廈門北站應用的站房智慧管控係統。該係統可以對站房內(nei) 所有空調、照明、電梯等設備進行統一管控。有了這個(ge) 係統,2萬(wan) 多平方米的候車大廳在15分鍾內(nei) 就可以實現快速製冷。除此之外,該係統還能夠自動分析、判斷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況,讓設備始終處於(yu) 最優(you) 能耗狀態。
候車時間緊,想吃頓熱乎飯,怎麽(me) 辦?
位於(yu) 濟南站內(nei) 的全國首家鐵路智能餐廳,最快48秒便可做出一碗麵,平均2.5分鍾炒出一盤菜,能夠在最短時間內(nei) 為(wei) 候車時間緊張的旅客提供食物。
“炒菜是靠機器人完成的。該機器人擁有278項國家專(zhuan) 利,能夠保證炒出來的菜品口味標準化。”鐵路智能餐廳負責人任國濤告訴記者,一道菜從(cong) 顧客點單,到配送上桌,最快僅(jin) 需5分鍾。
如果覺得5分鍾太長,鐵路智能餐廳還為(wei) 旅客準備了智能化無人麵館。工作人員隻需在機器中加入麵粉,48秒後一碗美味的牛肉麵就出鍋了。“這台機器在製作第一碗麵時大概要2分鍾預熱。從(cong) 做第二碗麵開始,隻需48秒就可以完成。”任國濤介紹,該機器能夠實現從(cong) 和麵、切麵再到入鍋的全流程操作可視化。
高鐵智能餐廳裏最耀眼的“明星”當屬全自動智能咖啡機。不同於(yu) 普通自動咖啡機,這款帶有機械臂的咖啡機不僅(jin) 可以製作濃縮咖啡,還能夠模仿人類衝(chong) 煮咖啡動作,為(wei) 顧客送上一杯手衝(chong) 咖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