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糧食安全背後的“水力量” 看灌區新建改造如何“水到渠成”

發布時間:2024-01-29 14:33: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從(cong) 水利部了解到,今年,我國將推進新建和現代化改造1197處大中型灌區,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水利基礎。

  國債(zhai) 資金支持1197處灌區新建和改造項目

  水利部表示,今年,將加快推進灌區現代化建設與(yu) 改造。完成全國農(nong) 田灌溉發展規劃編製,科學布局灌區現代化建設,利用國債(zhai) 資金支持1197處灌區實施新建和現代化改造項目,其中新建灌區175處,灌區現代化改造1022處。統籌灌區骨幹工程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不斷完善灌排工程體(ti) 係。

  目前,水利部正督促指導地方紮實做好前期工作,完善一處開工一處,確保全部按時開工,年底基本完成年度主要建設任務。

  灌區工程加緊施工 提升改建項目加快推進

  這兩(liang) 天,江西梅江灌區工程正在加緊施工,目前整體(ti) 工程完成了總投資的39%,今年4月汛期到來之前,已完工的項目將為(wei) 7.2萬(wan) 畝(mu) 早稻、1.3萬(wan) 畝(mu) 臍橙和3000畝(mu) 設施蔬菜提供穩定的灌溉用水。

  今年,江西全省將推進25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及現代化改造,建成後,預計可新增恢複灌溉麵積100萬(wan) 多畝(mu) ,改善灌溉麵積200多萬(wan) 畝(mu) ,新增糧食產(chan) 能5億(yi) 斤。

  江西省水利廳農(nong) 村水利處二級調研員 黃林春:通過推動傳(chuan) 統灌區逐步轉變為(wei) 農(nong) 田灌溉自動化、灌溉方式高效化、用水計量精準化、管理智能化的現代化灌區,到2025年底,全省灌溉麵積占耕地麵積比例,由現在的75%提高到85%左右。

  在湖南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韶山灌區,這個(ge) 20世紀60年代建設的老灌區,目前提升改建項目也正加快推進。

  湖南省韶山灌區工程管理局局長 楊鋒:今年3月底前將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確保100萬(wan) 畝(mu) 農(nong) 田的春耕灌溉用水。

  今年,湖南將實施32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yu) 現代化改造,深入推進25處大中型灌區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通過開展清淤掃障、抗旱能力提升、標準化管理等六大專(zhuan) 項行動,提升全省糧食生產(chan) 能力。

  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副局長 賀萬(wan) 峰:在年底前,預計可新增恢複改善灌溉麵積452萬(wan) 畝(mu) ,新增糧食產(chan) 能4.9億(yi) 公斤,灌區保灌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打通堵點梗阻 暢通灌區輸水渠係

  瀏陽是湖南糧食生產(chan) 大縣。近兩(liang) 年,由於(yu) 來水較少,當地農(nong) 村不少小水庫和山塘淤積多蓄水少,導致灌溉水源不足。在普跡鎮一處山塘,挖掘機正在清理兩(liang) 米多厚的淤積物,今年春灌前就可以恢複正常的蓄水容量。

  湖南省瀏陽市普跡鎮人民政府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辦副主任魏巧彬:我們(men) 從(cong) 去年3月份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治了81口山塘。通過整治,從(cong) 原來的5000畝(mu) 的灌溉麵積提升到8000畝(mu) ,增加了將近3000畝(mu) ,山塘整個(ge) 蓄水能力提高了。

  可在過去,當地小水庫和山塘的清淤治理卻一直推進緩慢。

  湖南省瀏陽市普跡鎮副鎮長 淩向榮:過去水利部門是主要負責這個(ge) 主幹渠,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主要是負責這個(ge) 田間的這個(ge) 小渠道。我們(men) 曆年來都是以鎮村和老百姓自發來解決(jue) 中梗阻的問題,總是還有一些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

  淩向榮說,過去由於(yu) 農(nong) 村勞動力短缺,財力有限等原因,小型農(nong) 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不到位,不少輸水渠道常年失修,經常出現用水不足等問題。

  為(wei) 全麵解決(jue) 湖南全省大中小型灌區渠道及建築物淤堵、侵占等影響通水灌溉的問題,湖南統籌整合2億(yi) 元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模式,從(cong) 去年2月開始,開展為(wei) 期三年的灌區清淤掃障行動。由水利部門牽頭,打通田間渠道和幹支渠之間的銜接,疏通淤堵。

  湖南省瀏陽市水利局副局長 雷文浩:通過一年的工作,山塘清淤提高了蓄水能力238立方米,改善和新增灌溉麵積3.48萬(wan) 畝(mu) 。第一年中梗阻渠道打通53公裏,新增和改善灌溉麵積1.26萬(wan) 畝(mu) 。

  湖南灌區清淤掃障行動,不僅(jin) 要提升小水源蓄水能力,同時,針對當地山地丘陵多、灌溉難的特點,還要保證經濟作物用水上得了山。眼下,當地正加快推進,力爭(zheng) 通過三年行動,基本疏通全省灌區所有淤堵渠道。

  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副局長 賀萬(wan) 峰:到2025年,預計可以完成萬(wan) 餘(yu) 處小型灌區建設改造,新增蓄水能力超1.5億(yi) 立方米,有效提升全省小型農(nong) 業(ye) 水利設施的灌溉保障能力,基本實現“蓄得住水、灌得到田、上得了山”的目標。

  打通最後一公裏 大小水管引水潤田

  這幾天,江西九江德安不少農(nong) 田裏正在鋪設小水管。農(nong) 民桂行光告訴記者,他家的農(nong) 田離幹渠較遠,過去水流到地頭得三四天,一路下來跑冒滴漏的損失不少。如今水管全都埋在地下,密閉性好還不浪費。

  江西省德安縣林泉鄉(xiang) 清塘村農(nong) 戶 桂行光:一年可能有個(ge) 七八次灌溉,每次損水的量可能都在30立方米左右。一年用水和雇人放水10來萬(wan) 塊錢,現在鋪設管道以後,節約了4萬(wan) 到5萬(wan) 塊錢。

  小水管聯通大農(nong) 田,通過地下的供水管網,灌溉用水可以越溝穿田延伸到最遠的地塊。不僅(jin) 供水不暢、途中滲漏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jue) ,管護維修成本也降低不少,更重要的是,灌溉能力大大提高。

  小水管聯通大農(nong) 田推進的同時,廬山南部鄉(xiang) 鎮正在用大水管把鄰近小灌片聯通起來,解決(jue) 部分區域水源不足的問題。過去,當地9個(ge) 灌片水源獨立,部分灌片農(nong) 田灌溉得不到保障。特別是2022年夏天的特大旱情,那些依靠山塘水庫取水的小灌區出現了整體(ti) 性幹涸。

  江西省廬山市河湖水庫管護中心主任 占匡廬:通過管道的鋪設,把9個(ge) 灌片之間互相水係連通,4.5萬(wan) 畝(mu) 的農(nong) 田得到有力的灌溉保障。

  過去獨立的9個(ge) 小灌片,如今串成一個(ge) 灌區,覆蓋4個(ge) 鄉(xiang) 鎮,15個(ge) 行政村,灌區內(nei) 的水庫山塘實現了統一調度合理配置水源。在廬山,目前,當地已用大水管聯通了62個(ge) 小灌片。

  江西省廬山市水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 張旭:我們(men) 整合62個(ge) 小灌片為(wei) 兩(liang) 個(ge) 中型灌區,通過溝通水係,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保證了高標準農(nong) 田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農(nong) 業(ye) 用水有效利用係數從(cong) 0.5提升到了0.72。

  去年,江西啟動推進解決(jue) 農(nong) 田灌溉“最後一公裏”問題攻堅行動,計劃籌集資金15億(yi) 元,推廣小水管聯通大農(nong) 田、大水管聯通小灌片等做法,用三年時間全麵解決(jue) 260多萬(wan) 畝(mu) 農(nong) 田灌溉“最後一公裏”問題。通過攻堅行動,目前,全省已有30%的農(nong) 田實現了集中供水,集中分水管理。

  江西省水利廳農(nong) 村水利處二級調研員 黃林春:到去年年底,全省新增灌溉麵積100餘(yu) 萬(wan) 畝(mu) ,改善灌溉麵積210萬(wan) 畝(mu) ,新增節水能力2.99億(yi) 立方米,新增糧食產(chan) 能2.46億(yi) 公斤。

  (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