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職業教育質量怎麽樣
2023年12月28日,《2023中國職業(ye) 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以下簡稱《質量年報》)發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ye) 教育與(yu) 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新波代表課題組發布了《質量年報》的具體(ti) 內(nei) 容。
自2012年以來,教育部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司委托相關(guan) 部門分別撰寫(xie) 中職和高職質量年度報告。從(cong) 2020年開始,教育部職成司委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製完成中國職業(ye) 教育質量報告。而這份最新的《質量年報》,有來自80所職業(ye) 院校和科研機構共85人參與(yu) 寫(xie) 作和統稿。
用王新波的話說,2023年《質量年報》呈現出時代性、創新性、全麵性和典型性四大特點,彰顯了數字化戰略行動、助力更充分就業(ye) 、助推職業(ye) 教育“走出去”、多樣招生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專(zhuan) 創融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ye) 素養(yang) 、專(zhuan) 業(ye) 支撐“一老一小”服務人口高質量發展、傳(chuan) 承技術技能和踐行工匠精神等8個(ge) 方麵的年度亮點。
新時代,我國職業(ye) 教育改革得到空前發展,《質量年報》也不回避發展中麵臨(lin) 的三方麵挑戰:一是辦學條件不充分對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挑戰;二是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對職業(ye) 教育適應性提出新挑戰;三是人口變動對職業(ye) 教育未來發展提出新挑戰。
正如《質量年報》中呼籲的那樣,職業(ye) 教育既要把握“大有可為(wei) ”的曆史機遇期,又要正視“大有空間”的現實差距,值得思考和關(guan) 注。
數字化成為(wei) 職業(ye) 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載體(ti) 和新方向
在2023年的《質量年報》中,前言裏的第一句話就是感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2022年年末,我國總人口14.1175億(yi) ,較上年減少85萬(wan) 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是-0.60‰。人口規模、結構、遷移和紅利轉型等變動情況,對職業(ye) 教育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據《質量年報》介紹,麵對數字化浪潮,職教戰線以構建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為(wei) 抓手,匯聚各類資源556萬(wan) 條,累計訪問量超30億(yi) 人次。數字化正在成為(wei) 職業(ye) 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載體(ti) 和新方向。
2022年9月,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向社會(hui) 公示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首次標識了97個(ge) 數字職業(ye) 。
在教學模式改革方麵,2022年,越來越多的職業(ye) 學校,都在探索如何將數字化技術融入教學實際場景,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讓技能培養(yang) 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提升學生職業(ye) 技能水平。
上海市工業(ye) 技術學校與(yu) 國有企業(ye) 合作,共同探索“互聯網+”“智能+”虛擬仿真實訓教學新形態,打造“5G+智能實訓黑燈工廠”,運用三維動畫、虛擬仿真、MR等數字化技術建設可交互的教學資源,使學生通過UI交互、在離線或在線情況下,均能學習(xi) 課程並直觀理解抽象教學內(nei) 容,教學效能顯著提高。
而在河南職業(ye) 技術學院,校方也在積極探索基於(yu) 大數據的分類培養(yang) 育人模式,創建人職匹配大數據分析平台,開發出“職業(ye) 性向測評”“成長畫像學習(xi) 導航”“智慧化精準就業(ye) ”三大係統。
據河南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溫道軍(jun) 介紹,學校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仿真等信息化手段,漸進式開發了與(yu) 相應年齡階段學生需求和身心水平相適應的AI體(ti) 驗、趣味編程、巧手製作、5G+MR科普等模塊,構建“模塊化+進階式”課程體(ti) 係。
“2022年職業(ye) 教育最大的不平凡,就是職教的地位更加凸顯,縱向貫通體(ti) 係已經打通。”《質量年報》項目負責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ye) 與(yu) 繼續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宗誠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職教“走出去” 成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新名片”
2022年,全國高等職業(ye) 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專(zhuan) 業(ye) 889個(ge) ,在校生81563人。我國發起並成功舉(ju) 辦首屆世界職業(ye) 技術教育發展大會(hui) ,“魯班工坊”引領的中國職業(ye) 教育國際品牌效應愈加凸顯,4148個(ge) 國際課程標準被“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采用。
天津輕工職業(ye) 技術學院為(wei) 埃及魯班工坊提供係列訂製式專(zhuan) 業(ye) 虛擬仿真軟件,同步建設當地校內(nei) 實訓基地,開發豐(feng) 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推動魯班工坊數字化轉型,探索構建魯班工坊中高職貫通教育培養(yang) 體(ti) 係,埃及魯班工坊(開羅高級維修技術學校)3+2魯班工坊項目納入埃及國民教育體(ti) 係。
安徽省高等職業(ye) 學校主動服務國家首倡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企業(ye) 提供培訓、技術、翻譯等服務與(yu) 資源。湖北省高等職業(ye) 學校麵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建設培訓基地,攜手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千裏馬機械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等“走出去”的湖北企業(ye) ,為(wei) “走出去”項目定向培育技能人才。
“職業(ye) 教育在助力企業(ye) 參與(yu) 國際產(chan) 能方麵,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cong) 規模上,我們(men) 有許多職業(ye) 院校參與(yu) 進來,另一方麵就是我們(men) 打造了特有的模式,包括魯班工坊、墨子工坊等,職業(ye) 教育國際品牌愈加凸顯。”宗誠說。
助力更充分就業(ye) ,職教優(you) 勢獨特
在迎向時代浪潮、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同時,職業(ye) 教育最終要解決(jue) 的問題,始終是人才培養(yang) 。
在這一年裏,職業(ye) 學校也在逐步完善符合職業(ye) 教育辦學規律和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考試招生製度,探索多樣招生模式,為(wei) 有意願、夠條件的學生提供多種升學發展路徑,促進普通教育和職業(ye) 教育橫向融通。
2022年6月,南京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海南科技職業(ye) 技術大學等本科高等職業(ye) 學校陸續舉(ju) 行畢業(ye) 典禮暨學士學位授予儀(yi) 式,我國職業(ye) 教育迎來了首屆本科層次畢業(ye) 生,就業(ye) 情況良好。這意味著,職業(ye) 教育在培養(yang) 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麵還有很大的潛力。
與(yu) 此同時,在助力更充分就業(ye) 這件事上,職業(ye) 教育也展現出了自身的獨特優(you) 勢。
職業(ye) 學校立足區域性、行業(ye) 性特色優(you) 勢,通過“訪企拓崗”等渠道,深入了解當地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中小微企業(ye) 用人需求,大力培養(yang) 適應企業(ye) 一線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主動引導學生到製造類企業(ye) 、基層一線等人才短缺領域就業(ye) 。截至2022年8月,全國1388所高等職業(ye) 學校2773名書(shu) 記校長共走訪用人單位12.16萬(wan) 次,校均走訪企業(ye) 達82家,為(wei) 廣大畢業(ye) 生爭(zheng) 取更多實習(xi) 和就業(ye) 的機會(hui) 。
此外,職校學生的就業(ye) 對口度也較高。數據顯示,2022屆中職畢業(ye) 生就業(ye) 對口度75.14%,高職畢業(ye) 生就業(ye) 對口度70.56%,較2021屆上升超過3個(ge) 百分點。
職業(ye) 學校畢業(ye) 生已成為(wei) 支撐中小企業(ye) 集聚發展、產(chan) 業(ye) 邁向中高端的重要力量,而提升學生就業(ye) 能力的關(guan) 鍵,是技能培訓。職業(ye) 學校、技工學校、培訓機構緊盯製造業(ye) 重點領域、現代服務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續強化職業(ye) 技能培訓,紮實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提升培訓學員應對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轉崗轉業(ye) 的能力。
數據顯示,聚焦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村轉移勞動者、失業(ye) 人員等重點群體(ti) 和製造業(ye) 、康養(yang) 等重點領域,全年開展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2228萬(wan) 人次,開展社會(hui) 職業(ye) 培訓616萬(wan) 人次;2022年,全國取得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超過1100萬(wan) 人次,較2021年增加超過80%,評聘技師、首席技師近500人。
“在促進就業(ye) 這方麵,職業(ye) 學校發揮著重要作用。”宗誠說。
新技術衝(chong) 擊帶來新挑戰
《質量年報》中也提到,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演進、交替突破和科教融匯的迫切要求,對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發展、資源建設、學校治理能力,都提出了新挑戰。
據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產(chan) 業(ye) 數字人才研究與(yu) 發展報告(2023)》顯示,當前,我國數字人才缺口在2500萬(wan) 到3000萬(wan) 左右。這意味著,職業(ye) 教育數字人才供給、高水平的數字技術創新平台和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無法有效滿足數字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需求”。
優(you) 質數字化教學資源供給不適應職業(ye) 教育教學新常態,職業(ye) 學校治理能力難以應對職業(ye) 教育數字化發展新變化。尤其是職業(ye) 學校數字校園建設,仍存在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宗誠感慨道,“建設正在跟上,但是應用尚且不足,教師的數字素養(yang) 、思維模式也需要著重培養(yang) 。”
針對這些挑戰,溫道軍(jun) 則表示,河南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將繼續探索技能型社會(hui) 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職業(ye) 啟蒙和職業(ye) 體(ti) 驗教育模式,“推進不同層次教育縱向貫通,提升職業(ye) 教育的社會(hui) 影響力和輻射作用”。
《質量年報》中還提到,近年來,盡管各級政府增加了職業(ye) 教育經費投入,改善了辦學條件,但職業(ye) 學校底子薄、曆史欠賬多,投入總量不足,辦學條件總體(ti) 薄弱,仍然製約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2023年5月19日舉(ju) 行的“高水平學校與(yu) 專(zhuan) 業(ye) 群建設”研討會(hui) 上,主旨報告中顯示,對照基本辦學條件指標,核心的教學條件、監測指標,全部合格的中等職業(ye) 學校隻占到四分之一,高等職業(ye) 學校隻有五分之一。
2022年11月2日,教育部等五部門製定並印發了《職業(ye) 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了職業(ye) 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的目標任務,製定了路線圖和時間表,提出到2023年年底80%以上的職業(ye) 學校辦學條件重點監測指標全部達標,到2025年年底達標比例提高到90%以上。
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教育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指出“職業(ye) 教育是與(yu) 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明確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層次和形式的職業(ye) 教育,著力提升職業(ye) 教育認可度,建立健全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職業(ye) 教育保障製度和措施等內(nei) 容。
“有了國家的立法,接下來就需要各地結合自身的實際,落實到地方層麵。現在,山東(dong) 、天津等地都相繼出台職業(ye) 教育條例,這些都是細化落實的舉(ju) 措。”宗誠說。
在人口負增長的時代背景下,可以預見的未來是,教育適齡人口減少將對一些辦學條件不夠好、育人水平不夠高、缺乏競爭(zheng) 力和吸引力的職業(ye) 學校生存發展“造成極大衝(chong) 擊”。在下一個(ge) 曆史階段,如何實現人口紅利轉型,對職業(ye) 教育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提出了戰略性要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