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村裏的年輕人”都在幹啥?

發布時間:2024-01-29 14:38:00來源: 成都商報

  一個(ge) 村來了300多位“新農(nong) 人”

  “村裏的年輕人”都在幹啥?

  黑龍江蔓越莓、廣西砂糖橘、四川魚子醬……這些“新土特產(chan) ”讓我們(men) 看到,隨著農(nong) 業(ye) 技術的進步,新設施和新模式的推廣,加上各地對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的扶持,部分農(nong) 產(chan) 品已經走出原有的傳(chuan) 統主產(chan) 區,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條件的限製。

  而在這背後,有數不清的人們(men) ,特別是年輕人,加入到了這一場關(guan) 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實踐中。

  1月26日,我們(men) 村裏的年輕人——“鄉(xiang) 村青創薈”成都青年創新創業(ye) 係列主題實踐活動在成都市郫都區東(dong) 林藝術村啟動。現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見到了這些“村裏的年輕人”。

  1

  種柑橘、養(yang) 鱘魚、培育水稻

  村裏的年輕人科技務農(nong)

  在天府之國的鄉(xiang) 村土地上,既有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歸巢雁”,也有憧憬農(nong) 村生活的“新村民”,但是現在他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的身份——“新農(nong) 人”。1月26日,這些新農(nong) 人匯聚在東(dong) 林藝術村,來了一場經驗交流。

  蒲江縣的鐵牛村,有60多位常駐“新村民”以及300多位不定期居住的“新村民”,這些人來自全國20多個(ge) 省市,有跨國公司的老總,有設計師,有金融專(zhuan) 家,都是各行各業(ye) 的人才。正是因為(wei) 他們(men) 通過延長柑橘產(chan) 業(ye) 鏈、植入新興(xing) 消費業(ye) 態、引入生態種植技術等路徑,才使得這裏的柑橘能夠賣上好價(jia) 格。

  成都彭州的鱘魚養(yang) 殖基地,是生產(chan) 魚子醬的上遊環節。魚子醬產(chan) 量的瓶頸在於(yu) 鱘魚產(chan) 卵期太短,那麽(me) 如何繼續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讓一條鱘魚遊活一個(ge) 產(chan) 業(ye) ,“科技賦能”成為(wei) 了關(guan) 鍵詞。記者了解到,去年剛剛從(cong)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chan) 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碩士畢業(ye) 的馬之瑞,現在在這裏從(cong) 事科研工作。和馬之瑞一起進入公司的,還有5名平均年齡25歲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們(men) 的共同的研究方向是突破鱘魚產(chan) 卵期的瓶頸,實現全年產(chan) 卵,努力推動魚子醬產(chan) 業(ye) 的發展。

  再看這位小夥(huo) 子,他是成都萬(wan) 茂欣欣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業(ye) 職業(ye) 經理人舒星宇,一位“90後”新農(nong) 人。

  大學畢業(ye) 後,舒星宇放棄了原本在企業(ye) 的工作選擇回村,用高科技幫助農(nong) 民種好田。他與(yu) 小夥(huo) 伴組建了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xiang) ,並陸續引進了更多現代化的農(nong) 業(ye) 科技手段。目前,這個(ge) 年輕的“新農(nong) 人”團隊共有31人,成員平均年紀不到27歲,最年輕的才19歲。2023年,他們(men) 一共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服務種植了4萬(wan) 畝(mu) 土地,收獲水稻和小麥2000多萬(wan) 斤。

  2

  首批鄉(xiang) 村走播隊

  展示鄉(xiang) 村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和工藝品

  目前,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首期“鄉(xiang) 青”供需機會(hui) 清單發布。

  據了解,這份清單由團市委牽頭,各區(市)縣廣泛收集鎮村發展和青年創業(ye) 需求,整理匯集首期清單。清單包含農(nong) 業(ye) 服務、應用場景、消費場景、農(nong) 副產(chan) 品四大類別,共計100條需求,涵蓋農(nong) 產(chan) 品業(ye) 務、人才與(yu) 場地需求、品牌推廣、市場開發、運營招商、金融服務等場景,釋放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青年發展機遇。

  活動現場進行了成都青年首批鄉(xiang) 村走播隊成員代表授旗儀(yi) 式。據介紹,團市委廣泛聯係媒體(ti) 行業(ye) 、電商行業(ye) 青年、互聯網領域青年達人、在蓉高校大學生等青年群體(ti) ,組建成都青年首批鄉(xiang) 村走播隊,打造屬於(yu) 成都本土青年的直播品牌。在現場,成都青年首批鄉(xiang) 村走播隊成員代表接受授旗,號召更多青年人加入鄉(xiang) 村走播隊行列,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不僅(jin) 如此,“成都青年鄉(xiang) 村走播活動”首場集中直播也同步開展——通過“走播”的形式到鄉(xiang) 村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市集各個(ge) 攤位上與(yu) 鄉(xiang) 村創新創業(ye) 青年們(men) 直播互動,展示鄉(xiang) 村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和傳(chuan) 統工藝品,推薦村(社)文旅消費場景。

  據悉,作為(wei) 當天發布的“創意鄉(xiang) 村”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團市委將組織開展“4+N”場直播活動,接入23個(ge) 區(市)縣當地代表性鄉(xiang) 村農(nong) 產(chan) 品、文創產(chan) 品銷售需求和村(社)文旅消費場景推薦需求,為(wei) 本地主播或團隊提供業(ye) 務賦能和實戰機會(hui) 。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攝影報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