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向海泉州”網絡主題活動舉行 大咖齊聚講述泉州故事
中新網泉州1月29日電 (吳冠標)“泉州承載了人類古典航海的曆史記憶,是串聯起古代中國文明、東(dong) 南亞(ya) 文明、印度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乃至地中海文明的海上明珠。”中國海交史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薑波28日在“何以中國·向海泉州”網絡主題活動上如是說。
當晚,數十位專(zhuan) 家學者、非遺傳(chuan) 承人、企業(ye) 家、音樂(le) 人等大咖齊聚福建泉州,圍繞“耕海千帆競”“刺桐萬(wan) 國商”“古厝吐新生”“愛拚才會(hui) 贏”四個(ge) 篇章,講述泉州的故事,全方位展示這座“世遺之城”的輝煌曆史和文化底蘊,以“向海泉州”作答“何以中國”。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回顧當年的申遺曆程,泉州申報世界遺產(chan) 主翻譯曾國恒仍心潮澎湃。“當世界各地專(zhuan) 家提出‘Emporium of the World’這個(ge) 概念時,我們(men) 這些參與(yu) 申遺的團隊成員眼淚都快落下來了。”
在曾國恒眼中,泉州能留下如此多的曆史遺產(chan) 並保持活態傳(chuan) 承,與(yu) 老百姓的守護密不可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世遺點洛陽橋邊,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已經連續掃橋數十年了,洛陽橋仿佛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泉州籍音樂(le) 人楊宗南認為(wei) ,泉州是著名僑(qiao) 鄉(xiang) ,擁有分布在世界17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華僑(qiao) 華人950萬(wan) 人,“向海而生,有容乃大,愛拚敢贏”的精神在泉州籍僑(qiao) 胞的身上體(ti) 現得淋漓盡致,而他們(men) 又都對家鄉(xiang) 有著十分濃厚的感情,關(guan) 心家鄉(xiang) 發展,常常支援家鄉(xiang) 建設。
“有海的地方,皆有咱厝人。這次我帶來的這首《咱厝》,展現的就是僑(qiao) 胞及他們(men) 濃厚的鄉(xiang) 愁。”楊宗南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立足於(yu) 文化傳(chuan) 播、交流、推廣、融合去進行音樂(le) 創作。“我是閩南人,又會(hui) 閩南語,做這些是我的使命。”
泉州市文旅局局長呂秀家指出,申遺的成功大大激發了本土泉州人對文化的熱愛。目前泉州世遺已有百名觀察員、千名誌願者、萬(wan) 名守護人,泉州文物“活起來”了,泉州旅遊火爆“出圈”了。“我堅信,網紅泉州一定會(hui) 持續長紅。”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網絡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世界文化遺產(chan) 司)、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yu) 社會(hui) 文物司、福建省委網信辦、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委網信委、人民網主辦,泉州市委網信辦、國家文物局新聞中心、泉州市文物局、人民視頻、泉州廣播電視台承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支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