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力打造大灣區智能算力樞紐
“要讓用戶像用電一樣方便地使用算力。”新年伊始,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高文忙著推進各項工作,繼續加大“中國算力網”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算力調度中心建設力度。
鵬城實驗室,坐落在深圳西麗(li) ,5座辦公大樓的園區內(nei) ,聚集了近30個(ge) 院士領銜的基礎研究工作室、近2000名科研人才,堪稱國家網絡與(yu) 通信領域“最強大腦”。
作為(wei) 實驗室主任,高文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服務大灣區的發展、更好地服務於(yu) 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
“人工智能時代,算力就是生產(chan) 力。”高文說,要像建設電網一樣建立一張“算力網”,鏈接起全國算力,既鏈接全國,又麵向全球:以鵬城實驗室為(wei) 總調度中心,北向通過廣東(dong) 韶關(guan) ,鏈接全國“東(dong) 數西算”各大主要節點;南向出口經河套地區,鏈接香港,方便融入全球創新環境。
一南一北,一內(nei) 一外,兩(liang) 大數據通道打通後,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wei) 全國人工智能技術和產(chan) 業(ye) 與(yu) 國際合作的拉動力和橋頭堡。
為(wei) 此,高文帶領實驗室團隊,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國產(chan) 自主首個(ge) E級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鵬城雲(yun) 腦Ⅱ”,擁有每秒百億(yi) 億(yi) 次計算能力,相當於(yu) 52萬(wan) 台家用電腦的算力之和,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鵬城·腦海”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發布,實現“算力-數據-算法”全鏈條自主可控,並構建涵蓋50餘(yu) 個(ge) 合作夥(huo) 伴語種的多樣化工具集,向全球開源開放;2023年12月,“中國算力網”香港城市節點正式成立。這是鵬城實驗室與(yu) 香港科技大學共同合作的結果,意味著香港科學家也可以背靠內(nei) 地,使用全國的算力,開展科研。
“深港合作,雙向奔赴,互利互惠。”高文說,實驗室需要借助香港的國際化優(you) 勢,加強全球合作,同時,作為(wei) 立足於(yu) 大灣區的國立科研機構,實驗室有義(yi) 務帶著香港一起發展。
高文和他的團隊,不僅(jin) 在科技上積極加強與(yu) 香港的合作,還設立相關(guan) 的大灣區科創基金,助力香港科技界更好受益於(yu) 祖國良好的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孵化環境,實現創新創業(ye) 夢想,還可以利用內(nei) 地的廣闊市場,讓聯合攻關(guan) 的實用課題快速投入市場。
“隻有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與(yu) 產(chan) 業(ye) 生態越來越好,鵬城實驗室才能更好地成為(wei) 集聚資源、催生創新的豐(feng) 沃土壤。”高文感慨。
這些年來,他不斷見證並參與(yu) 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各類要素的高效聚集與(yu) 融合:高端人才跨地區流動日益頻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集建設,省、市等各級戰略規劃協同配合……
“粵港澳大灣區已站在了科技發展前沿。”談及未來,高文有信心也有底氣,他和團隊將繼續攻克一批國家急需、產(chan) 業(ye) 急需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為(wei) 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全球科技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