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

發布時間:2024-01-30 11:10: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認真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的各項決(jue) 策部署,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圍繞各級領導幹部如何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國家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董昀。

  1

  牢記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根本宗旨,緊緊圍繞金融高質量發展主題創造性開展工作

  記者:每年新年過後,黨(dang) 中央都會(hui) 圍繞重大命題、麵向“關(guan) 鍵少數”舉(ju) 辦專(zhuan) 題研討班。如何理解今年專(zhuan) 題研討班以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的重要意義(yi) ?

  董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本次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明確指出:“黨(dang) 中央決(jue) 定舉(ju) 辦這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zhuan) 題研討班,目的是促進高級幹部深化對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認識,推動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各項決(jue) 策部署”,道出了本次研討班以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的深刻考量和重大意義(yi) 。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世界各主要經濟體(ti) 的現代化曆程,金融在其中均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作用。在大國博弈當中,金融也是必爭(zheng) 之地,事關(guan) 一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guan) 鍵時期,舉(ju) 辦這次以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的專(zhuan) 題研討班,對於(yu) 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y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經濟是肌體(ti) ,金融是血脈,兩(liang) 者共生共榮。從(cong) 兩(liang) 者的辯證關(guan) 係看,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xing) ,金融興(xing) ;經濟強,金融強。我們(men) 要充分認識到,經濟之於(yu) 金融,起到的是決(jue) 定性作用,沒有雄厚的實體(ti) 經濟基礎和穩定的經濟運行作為(wei) 根基,離開了服務實體(ti) 經濟這個(ge) 根本,金融發展便無所依托,就成為(wei) 無本之木。這便是“經濟興(xing) ,金融興(xing) ;經濟強,金融強”的道理所在。同時也要看到,經濟肌體(ti) 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血脈的有力支撐。金融的作用就是使得儲(chu) 蓄資源得以跨主體(ti) 、跨空間地有條件轉移,不斷將儲(chu) 蓄轉化為(wei) 投資,從(cong) 而引導實體(ti) 經濟中的資源配置。如果資源配置到生產(chan) 效率較高的部門,則其使用效率也得到提高。這就是“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的內(nei) 在機理。

  當前,我國社會(hui) 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化解這一矛盾,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從(cong) 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新時代的金融工作中,必須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新時代的硬道理,推動金融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具體(ti) 地說,作為(wei) 國民經濟的血脈,金融要更好地服務於(yu) 實體(ti)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疏通資金進入實體(ti) 經濟的渠道,從(cong) 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供給體(ti) 係對國內(nei) 需求結構的適配性,確保經濟循環暢通無阻,推動實體(ti) 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

  記者:新征程上,推動金融更有力有效支持服務實體(ti) 經濟,有哪些主要著力點?

  董昀:首先,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發達經濟體(ti) 對我國的技術封鎖、遏製、打壓可能不斷升級,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顯。如何為(wei) 科技創新提供可持續的資金支持,實現“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將是金融界、科技界、實業(ye) 界需要攻關(guan) 的一項重大課題。

  第二,實現“雙碳”目標,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jia) 格政策和標準體(ti) 係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第三,在新的起點上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需要繼續破解如何讓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更好獲得金融服務的難題,切實增強我國金融體(ti) 係的普惠性。

  第四,在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規模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如何建立可持續的養(yang) 老金體(ti) 係,如何為(wei) 老年人提供優(you) 質金融服務,是我國金融麵臨(lin) 的新課題。

  第五,當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格局日新月異,數字金融領域的大國博弈日趨激烈。如何在已有基礎上繼續推動我國金融業(ye) 的數字化轉型,提高我國數字金融國際競爭(zheng) 力,是金融強國建設需要直麵的新問題。

  在新形勢下完成好上述新任務新課題,要求金融業(ye) 牢記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根本宗旨,緊緊圍繞金融高質量發展主題創造性開展工作。特別是要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精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優(you) 化我國金融結構,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you) 質金融服務,以金融的有力支撐推動經濟結構的優(you) 化升級和經濟社會(hui) 的高質量發展。

  2

  努力學習(xi) 金融知識,熟悉金融業(ye) 務,把握金融規律

  記者:在此次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在您看來,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體(ti) 現在哪些方麵?

  董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多次就各級領導幹部提升金融工作能力本領提出要求:2014年5月,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新形勢下,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堅持在實踐中深化學習(xi) 、在學習(xi) 中深化實踐,不斷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學會(hui) 正確運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成為(wei) 善於(yu) 駕馭政府和市場關(guan) 係的行家裏手;2017年4月,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努力學習(xi) 金融知識,熟悉金融業(ye) 務,把握金融規律,既要學會(hui) 用金融手段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又要學會(hui) 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強化監管意識,提高監管效率。

  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指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的金融工作必須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wei) 目標,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以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zhuan) 業(ye) 性、戰鬥力為(wei) 重要支撐,以全麵加強監管、防範化解風險為(wei) 重點。會(hui) 議還提出,要堅持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標準,鍛造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金融幹部人才隊伍。這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能力本領的要求。

  ——純潔性是政治要求,即新時代的領導幹部和金融人才必須不斷深化對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認識,擁護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理念,深刻把握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本質,努力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有力支撐。

  ——專(zhuan) 業(ye) 性是業(ye) 務能力要求,即新時代的領導幹部和金融人才必須能夠準確把握金融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熟悉金融業(ye) 及其相關(guan) 領域(如經濟、法律、會(hui) 計、科技、社會(hui) 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流程,了解國內(nei) 外金融理論與(yu) 實踐的新變化新趨勢新動向,有過硬的專(zhuan) 業(ye) 能力,以適應金融強國建設的需要。

  ——戰鬥力是作風要求,即新時代的領導幹部和金融人才必須經受嚴(yan) 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曆練、實踐鍛煉、專(zhuan) 業(ye) 訓練,直麵風高浪急甚至是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在複雜嚴(yan) 峻的鬥爭(zheng) 中經風雨、見世麵、壯筋骨,在矛盾衝(chong) 突麵前敢於(yu) 迎難而上,同時把握好鬥爭(zheng) 策略,破解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各類難題,同時辦好金融發展和金融安全兩(liang) 件大事。

  記者:如何理解要求領導幹部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

  董昀:萬(wan) 事萬(wan) 物是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經濟和金融之間亦是如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肌體(ti) ”與(yu) “血脈”的比喻生動刻畫出經濟與(yu) 金融休戚與(yu) 共、緊密相連的關(guan) 係。在經濟社會(hui) 運行過程中,金融體(ti) 係不斷將作為(wei) 國民經濟“血液”的貨幣資金輸送到經濟“肌體(ti) ”當中,服務於(yu) 經濟社會(hui) 的持續發展;而經濟肌體(ti) 的健康反過來也為(wei) 金融血脈暢通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堅強保障,同時為(wei) 金融業(ye) 的繁榮發展創造出大量的金融服務需求。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就是堅持係統觀念,從(cong) 整體(ti) 上謀劃經濟金融發展戰略,從(cong) 強國建設和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戰略全局謀劃金融強國建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此次研討班開班式上對金融強國的論述,生動體(ti) 現了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金融強國應當基於(yu) 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同時具備一係列關(guan) 鍵核心金融要素。這表明,經濟興(xing) ,金融興(xing) ;經濟強,金融強,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不可能真正建成金融強國。同時,現代金融發展也有自身規律,金融強國必須擁有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這些關(guan) 鍵核心金融要素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men)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長期努力,久久為(wei) 功。

  記者:金融工作有很強的政治性和專(zhuan) 業(ye) 性,領導幹部應當如何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

  董昀:領導幹部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可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著手:

  學習(xi) 和掌握馬克思主義(yi) 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善於(yu)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yi) ,從(cong) 經濟與(yu) 金融的內(nei) 在聯係去把握金融發展規律,去認識和處理金融問題;要善於(yu) 運用曆史唯物主義(yi) ,從(cong) 曆史視角認識我國金融發展規律,認清發展大勢,把握前進方向。

  保持曆史耐心和戰略定力。要充分認識到建設金融強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曆史性任務,準確把握麵臨(lin) 的重大戰略機遇,看大局、謀大勢,分清主流、支流,抓住經濟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要害和主要矛盾,既保持戰略清醒,不急於(yu) 求成、大幹快上,又努力積極作為(wei) ,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做到“蹄疾而步穩”。

  堅持係統觀念。要用普遍聯係的、全麵係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來理解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克服極端化、片麵化、短視化,從(cong) 多個(ge) 維度、多個(ge) 方麵係統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金融發展規律。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要以穩定立大局,以進取謀未來,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jue) 破,不斷積累更多積極因素,實現經濟社會(hui) 大局穩定。

  學好用好金融知識及其相關(guan) 領域基礎知識。要加強對金融知識及經濟、法律、會(hui) 計、科技、社會(hui) 等相關(guan) 領域基礎知識學習(xi) ,既了解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業(ye) 務,又把握金融體(ti) 係、投融資體(ti) 製機製、風險防控等。在掌握知識、弄清原理的基礎上,要結合實際做好實踐運用,自覺按照經濟規律、市場規律、金融規律辦事,做到依法管理金融、科學發展金融,不斷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製,切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3

  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積極傳(chuan) 播者和模範踐行者

  記者:在此次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強調,要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如何理解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內(nei) 涵?其對於(yu) 做好金融工作有怎樣的重要意義(yi) ?

  董昀:文化關(guan) 乎國本、國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men) 稱之為(wei) 構成綜合競爭(zheng) 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hui) 力量之中,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hui) 和諧的‘黏合劑’。”這一重要論斷表明,文化對於(yu) 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xing) 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yi) ,經濟、政治和社會(hui) 發展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和推動。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指出,黨(dang) 中央把馬克思主義(yi) 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持續推進我國金融事業(ye) 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說明,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開拓形成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重要思想源泉,這條金融發展道路之所以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浸潤滋養(yang) 是分不開的。

  在此次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統闡述了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yi) 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wei) 。這一深刻闡釋,既吸收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髓,又彰顯了現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是“兩(liang) 個(ge) 結合”特別是“第二個(ge) 結合”在金融領域的生動反映。

  ——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就是要傳(chuan) 承和發展言必信、行必果,以誠為(wei) 本、以信為(wei) 先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誠信文化和信用體(ti) 係,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失信成本,以完備可靠的信用體(ti) 係支撐金融高質量發展。

  ——以義(yi) 取利,不唯利是圖,就是要傳(chuan) 承和發展富民厚生、義(yi) 利兼顧,見利思義(yi) 、義(yi) 在利先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處理好義(yi) 與(yu) 利的關(guan) 係,以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和實體(ti) 經濟的金融需要為(wei) 價(jia) 值導向,推動金融機構在服務國家戰略、履行社會(hui) 責任和維護公平正義(yi) 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就是要未雨綢繆,做到居安思危,把握好快和穩的關(guan) 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確保貨幣金融政策穩健有效,推動金融發展行穩致遠。

  ——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就是要守正不守舊、不懼新挑戰,把握好守正和創新的關(guan) 係,在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前提下,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動金融創新發展,力戒脫實向虛,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質量。

  ——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wei) ,就是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增強金融從(cong) 業(ye) 者的規矩意識、法治意識,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xing) 領域立法,堅決(jue) 懲治違法犯罪和腐敗行為(wei) ,鏟除違法違規行為(wei) 滋生的土壤,為(wei) 金融業(ye) 發展保駕護航。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蘊含著取之不盡的智慧,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wei) 金融係統注入傳(chuan) 承傳(chuan) 統、積極向上的文化基因,指明了提升金融軟實力、建設金融強國的前進方向。金融機構和從(cong) 業(ye) 人員以及各級領導幹部要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積極傳(chuan) 播者和模範踐行者,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五個(ge) 方麵實踐要求,紮紮實實落實在本職崗位上、具體(ti) 行動中,為(wei) 金融高質量發展夯實文化之基、鑄牢文化之魂。(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郝思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