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部門發文細化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滿足房企合理融資需求

發布時間:2024-02-01 12:34:00來源: 經濟日報

  為(wei) 充分發揮經營性物業(ye) 貸款作用,滿足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合理融資需求,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經營性物業(ye) 貸款管理的通知》,細化經營性物業(ye) 貸款的管理口徑、期限、額度、用途等要求,指導商業(ye) 銀行依法合規開展相關(guan) 業(ye) 務。

  《通知》明確,2024年底前,對規範經營、發展前景良好的房地產(chan) 開發企業(ye) ,全國性商業(ye) 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ye) 可持續基礎上,除發放經營性物業(ye) 貸款用於(yu) 與(yu) 物業(ye) 本身相關(guan) 的經營性資金需求、置換建設購置物業(ye) 形成的貸款和股東(dong) 借款等外,還可發放經營性物業(ye) 貸款用於(yu) 償(chang) 還房地產(chan) 開發企業(ye) 及其集團控股公司(含並表子公司)存量房地產(chan) 領域的相關(guan) 貸款和公開市場債(zhai) 券。

  據了解,經營性物業(ye) 貸款是商業(ye) 銀行現有的一類貸款品種,主要投向已開發完成並投入運營、可產(chan) 生持續現金流收益的經營性物業(ye) 資產(chan) ,如商業(ye) 綜合體(ti) 、購物中心、寫(xie) 字樓等。目前,大型房企多持有一些優(you) 質的經營性物業(ye) 資產(chan) ,但可獲得的抵押貸款規模有限,且不能用於(yu) 償(chang) 還房企債(zhai) 務。該政策的出台有利於(yu) 大型優(you) 質房企快速盤活存量資產(chan) ,緩解資金鏈緊張。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相較於(yu) 項目建設階段發放的房地產(chan) 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ye) 貸款額度較高、期限較長,且用途相對靈活。《通知》明確,經營性物業(ye) 貸款既可用於(yu) 承貸物業(ye) 在經營期間的經營性資金需求,也可用於(yu) 置換借款人為(wei) 建設或購置該物業(ye) 形成的貸款、股東(dong) 借款等,但不得用於(yu) 購地、新建項目或其他限製性領域。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認為(wei) ,《通知》對專(zhuan) 注主業(ye) 、合規經營、資質良好、經營穩健、具備發展潛力和一定係統重要性的優(you) 質房企來說更為(wei) 有利、更有助益,將“資產(chan) 激活”與(yu) “負債(zhai) 接續”“權益補充”“預期提升”更好地銜接在一起,協助有市場、有前景、有競爭(zheng) 力、有暫時困難的優(you) 質房企提升信用、防範化解風險、降低融資成本、滿足合理融資需求,有效地助力符合條件的不同所有製房地產(chan) 企業(ye) 紓困解難、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

  自2023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召開以來,中央及相關(guan) 部委推出了一係列房地產(chan) 支持政策,特別是關(guan) 於(yu) 房企風險管控和資金支持方麵,強調2024年要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chan) 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製房地產(chan) 企業(ye) 的合理融資需求,延長並落實好房地產(chan) “金融16條”支持政策,有效擴大民營房企融資渠道,加大其融資規模。

  龐溟預計,房地產(chan) “金融16條”、金融“三支箭”等措施將繼續滿足各類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合理融資需求,為(wei) 優(you) 質房企房地產(chan) 開發、銷售、保交樓等環節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liang) 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重點領域提供融資支持,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將繼續因城施策、精準實施,更好地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此外,龐溟分析,長遠來看,貨幣信貸和其他金融政策應與(yu) 土地、財稅、住房、城規、產(chan) 業(ye) 、社會(hui) 等方麵政策緊密配合,深入研判房地產(chan) 市場供求關(guan) 係和城鎮化格局等重大趨勢性、結構性變化,構建多層次、多主體(ti) 、多渠道的房地產(chan) 融資體(ti) 係,加快探索和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服務構建租購並舉(ju) 住房製度與(yu) 壯大多層次住房保障體(ti) 係,助力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本報記者 姚進)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