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樓市政策調整效果如何
□ 2023年12月14日,北京、上海同日調整優(you) 化房地產(chan) 政策,帶動了年底北京樓市成交量出現一定翹尾行情,也使得上海樓市出現積極變化。
□ 2024年,宏觀政策將繼續發力穩經濟,“先立後破”的政策基調也給房地產(chan) 政策帶來了更強的優(you) 化預期。
2023年12月14日,北京、上海同日調整優(you) 化房地產(chan) 政策,帶動了年底北京樓市成交量出現一定翹尾行情,也使得上海樓市出現積極變化。整體(ti) 而言,京滬新政大幅降低居民置業(ye) 門檻和置業(ye) 成本,對購房和換房都有積極促進作用,短期提振效果明顯。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北京地區相關(guan) 政策落地後,2023年12月15日至12月31日,北京新房成交4443套,同比增長28.4%,日均成交261套,較2023年12月1日至12月14日日均增長120%,在部分項目集中網簽等因素帶動下,各周成交量環比持續走高。2024年以來,新房前兩(liang) 周周均成交量與(yu) 新政前一周基本持平。
二手房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網簽12963套,和新政實施前11月的12545套基本持平。2023年全年,北京二手房住宅網簽155432套,超過2022年的14.1萬(wan) 套。
“北京新政帶動房地產(chan) 市場實際成交上漲20%左右。”中原地產(chan) 首席分析師張大偉(wei) 說。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guan) 榮雪認為(wei) ,自2023年9月一線城市全麵落地“認房不認貸”後,市場對於(yu) 一線城市政策鬆綁具有較高期待,北京、上海接連鬆綁購房政策,無疑是向市場傳(chuan) 遞出重磅利好信號。
1月30日,上海再度發布重磅政策,規定自1月31日起,在上海市連續繳納社會(hui) 保險或個(ge) 人所得稅已滿5年及以上的非上海市戶籍居民,可在外環以外區域(崇明區除外)限購1套住房。“此前非上海市戶籍人士購房,需滿足‘5年社保+已婚’條件,現在取消了已婚條件。”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yan) 躍進表示,上海外環以外區域約占全市60%的房源量和交易量,購房空間充足,可以更好滿足相關(guan) 群體(ti) 首套房或剛需房的置業(ye) 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yu) 換房家庭而言,必須先賣掉二手房才能置換新房,北京當下二手房掛牌房源已接近17萬(wan) 套,從(cong) 整體(ti) 情況來看,中低端房源出現了滯銷現象。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wei) ,預計二手房掛牌量短期內(nei) 將處於(yu) 高位,二手房價(jia) 格仍有一定下跌壓力,若優(you) 化政策繼續推進,二手房價(jia) 格也有望逐漸趨穩。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12月15日至12月31日,上海新建住宅成交6193套,日均成交364套,較12月1日至12月14日均增長19%。調整後的政策發布當周成交量就實現了環比大幅增長,但受製於(yu) 供給量不足,之後各周成交量環比持續下降,不過,周均成交量仍高於(yu) 新政發布前一周水平。2024年1月1日至1月14日,成交量整體(ti) 穩定在相對高位,實現環比增長。
“上海部分總價(jia) 在600萬(wan) 元左右的近郊新盤出現了較好的銷售。二手房稅費成本明顯降低,很多房東(dong) 願意賣房,也願意降價(jia) ,加上換房需求的增加,二手房市場有部分明顯活躍跡象。”嚴(yan) 躍進說。
2023年底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工作會(hui) 議指出,2024年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重點抓好住房和房地產(chan) 板塊、城鄉(xiang) 建設板塊、建築業(ye) 板塊、基礎支撐板塊四大板塊工作。
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2024年,宏觀政策將繼續發力穩經濟,“先立後破”的政策基調也給房地產(chan) 政策帶來了更強的優(you) 化預期。
張大偉(wei) 表示,2023年北京樓市“小陽春”主要依賴學區房和前期積壓的需求釋放,預計2024年市場高點很可能出現在3月份至4月份。預計1月房屋成交量在1.2萬(wan) 套至1.3萬(wan) 套之間,春節過後,3月成交量有望再次超過1.5萬(wan) 套。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預計,今年一線城市的限購門檻會(hui) 再降低,更多低能級城市或通過發放購房補貼等方式促進購房需求釋放。“對於(yu) 新房市場,房企要做好‘以價(jia) 換量’的準備,目前入市群體(ti) 對房價(jia) 本身較為(wei) 敏感,房企在優(you) 惠層麵要更務實,多一點實際讓利更能帶動銷量提升。”張波說。
“北京、上海政策優(you) 化力度較大,涉及麵較廣,從(cong) 降低購房成本和購房門檻上全麵發力,有利於(yu) 促進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陳文靜說。(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方)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