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長了“動物園腦袋” “人類家長”們怎麽看
假如你此刻同時快速穿梭於(yu) 國內(nei) 幾大動物園,大概率會(hui) 遇見這些人。
當你去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尋訪著名的“杜杜”時,可能會(hui) 在山路上偶遇園長沈誌軍(jun) ——網友感慨“看到沈園長的概率簡直比動物都高”。沈誌軍(jun) 笑言,他巡園時都不一定能看到所有動物。“動物它有權利不見人,而我必須每天都要麵對這些事情。”
你也會(hui) 看到上海野生動物園00後保育員張淑雯,正在悉心照顧4歲的紅猩猩“小葡萄”。“小葡萄”很喜歡這個(ge) 年輕的人類“奶媽”,出門玩耍時,它和張淑雯常常像好朋友一樣手牽手散步。
而你見到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時,他也許正和救護人員一起準備驅車到野外,放歸一隻被成功救護的野生動物。
如今很多年輕人說,自己長了“動物園腦袋”,逛動物園成了生活中一件很流行、非做不可的事,其中一些動物還成了人氣極高的大明星,擁有自己的粉絲(si) 群甚至周邊。
那些和動物朝夕相處的“人類家長”們(men) ,怎麽(me) 看“動物園熱”?當熱潮襲來,動物園方該如何做好管理、保護、科普、科研工作?新年伊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獨家專(zhuan) 訪了國內(nei) 多家知名動物園的管理者、工作人員。
動物園治愈年輕人的“自然缺失症”
一隻動物忽然會(hui) 因為(wei) 一個(ge) 奇特的原因火,這往往超出動物園工作人員的想象。
比如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以下簡稱“紅山動物園”)的“杜杜”。
“杜杜”是紅山動物園岡(gang) 瓦納展區新引進的物種,大家起初單純覺得新奇。2023年2月,有網友在社交媒體(ti) 上說白臉僧麵猴長相“炸裂”,紅山動物園就站出來“護犢子”:“‘炸裂’是個(ge) 什麽(me) 形容詞?我們(men) ‘杜杜’明明長得很乖巧,且有‘星味兒(er) ’。”隨後,“動物園回應白臉僧麵猴長相炸裂”的話題衝(chong) 上微博熱搜,被多家媒體(ti) 轉發。網友紛紛拍視頻調侃,“杜杜”迅速走紅網絡。
但紅山動物園副園長白亞(ya) 麗(li) 認為(wei) ,紅山動物園的火熱不僅(jin) 是因為(wei) 動物個(ge) 體(ti) ,更多是因為(wei) 動物園的理念和溫度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紅山動物園一直希望建立起野生動物與(yu) 野外棲息地的聯係,用生態化、立體(ti) 化的形式呈現動物與(yu) 環境、物種與(yu) 物種之間的關(guan) 係,盡量模擬野外環境,為(wei) 大家展現出野生動物的野性魅力。
白亞(ya) 麗(li) 感慨,來到動物園的年輕人的確越來越多了。根據2023年的數據,來園遊客中,20-30歲的年輕人占將近六成。
位於(yu) 青藏高原的西寧野生動物園(以下簡稱“西野”),是青海省境內(nei) 唯一一家大型野生動物園,承擔著全省的野生動物救護工作。2023年,西野遊客量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70萬(wan) 人次。
許多年輕人不遠千裏趕來西野,排著隊觀看明星“猻大娘”一家,爭(zheng) 著和雪豹“傲雪公主”拍照,微信上用著兔猻的表情包,還在微博“超話”關(guan) 注被放歸的荒漠貓“黃太急”。
為(wei) 什麽(me) 年輕人會(hui) 愛上西野的動物?齊新章說,比如兔猻,其實動物園一直都在養(yang) ,但就沒有幾個(ge) 人來看。後來,齊新章有意識地宣傳(chuan) 推廣和提前策劃,為(wei) 動物取了有趣的名字。
齊新章認為(wei) ,動物的“反差萌”容易受到年輕人喜歡,比如兔猻體(ti) 型很小,戰鬥力較弱,但是看起來氣勢非常強大,總露出一副“我藐視這個(ge) 世界”的表情。
在紅山動物園園長沈誌軍(jun) 看來,城市裏的現代動物園,是為(wei) 珍稀的野生動物在都市裏打造的一個(ge) 棲居場所。同時,城市的年輕人也想親(qin) 近大自然、親(qin) 近小動物,在現代動物園裏,他們(men) 能找到共情和共鳴,緩解學習(xi) 和生活壓力。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學習(xi) 壓力挑戰都比較大,所以希望能有一個(ge) 放空的場所,那麽(me) 逛動物園自然也就成了治愈年輕人‘自然缺失症’的一味良藥。”沈誌軍(jun) 覺得,追逐自然、自由是每個(ge) 人的天性。
紅山動物園既是動物園,也是一個(ge) 野生動物收容救助中心,經常有市民把初學飛行掉到地上的雛鳥、受傷(shang) 或迷途的小動物送到紅山動物園來,這都是天性善良的表現。“關(guan) 注自然,熱愛生命,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標誌。”沈誌軍(jun) 說。
“動物福利”永遠沒有“天花板”,隻有更好
年輕人越發喜愛動物園,洶湧的愛意伴隨著更深入的思考。網絡上,大家開始關(guan) 注動物保護、動物園管理等內(nei) 容,並對其產(chan) 生興(xing) 趣。
動物的“人類家長”們(men) 日常到底在做些什麽(me) ?為(wei) 了照顧好動物,他們(men) 會(hui) 做出哪些努力?
上海野生動物園從(cong) 今年1月5日到28日,在抖音上開了40場直播,帶大家“雲(yun) 遊”動物園。直播鏡頭裏,東(dong) 北虎打鬧嬉戲,再一躍而起咬下用繩子掛起來的食物;“卡皮巴拉”(水豚)情緒穩定地湊在一起嚼著青草,不為(wei) 外界幹擾;黑猩猩“阿朵”悠閑地躺在輪胎上,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
上海野生動物園00後保育員張淑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她如今的工作單位,就是自己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工作場所。
張淑雯小時候幾乎每個(ge) 月都要去一次動物園,動物讓她獲得了“治愈感”。高考填報誌願時,張淑雯的爸媽更希望女兒(er) 學金融、教育等專(zhuan) 業(ye) ,而張淑雯堅持報考動物醫學專(zhuan) 業(ye) ,並如願被錄取。
畢業(ye) 後進入動物園,張淑雯一開始被分配在袋鼠和羊駝區域工作,後被調去靈長類區域。她主要負責照顧的動物是一隻名叫“小葡萄”的紅猩猩幼崽——是上海野生動物園內(nei) 出生的第一隻紅猩猩。因為(wei) “小葡萄”的媽媽要帶剛出生5個(ge) 月的弟弟,所以照顧“小葡萄”的重任就落到了張淑雯的身上。
張淑雯最開始和“小葡萄”接觸時,“小葡萄”有些害怕,不敢靠近。隨著接觸增多,“小葡萄”發現張淑雯並沒有危險,便逐漸熟悉起來。
照顧猩猩幼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不管遇到什麽(me) 東(dong) 西它都會(hui) 去接觸,比如在花壇中亂(luan) 吃東(dong) 西,在草裏挖東(dong) 西。這種行為(wei) 習(xi) 慣可能是與(yu) 生俱來的。”為(wei) 此,張淑雯通常會(hui) 用一些“小葡萄”喜歡的東(dong) 西吸引它的注意力,同時趁它不在時,提前把那一塊區域存在危險的東(dong) 西清理掉。
“猩猩幼崽跟小孩差不多,很貪玩,所以我們(men) 會(hui) 給它一些毛絨玩具或者木頭。到一定年齡後,它的活動量需要增加,我們(men) 會(hui) 添加一些爬梯等玩具。”在上海野生動物園的紅猩猩廣場上,就有專(zhuan) 門為(wei) 猩猩製作的雲(yun) 梯和蹦床。
張淑雯介紹,她和其他工作人員會(hui) 在每個(ge) 階段對紅猩猩的飲食種類進行調整,以確保幼崽在成長的各階段補充所需營養(yang) 。“每天會(hui) 通過觀察它們(men) 的攝入量、糞便、精神活動等檢查它們(men) 是否存在問題,而且猩猩幼崽對環境的溫度也非常敏感,我們(men) 會(hui) 不時為(wei) 它們(men) 調節溫度,每天都會(hui) 做好相應記錄。麵對幼崽,我們(men) 需要更多的耐心,有更強的責任心去照顧它們(men) 。”張淑雯說。
“大自然裏有很多不確定性、驚喜、挑戰,動物不會(hui) 被圍觀,行動也不會(hui) 受約束,時間也自由支配,命運自己去掌控。動物園很難做到這一點,隻能在模仿自然方麵做得更好一些。”紅山動物園副園長李梅榮說。
李梅榮介紹,紅山動物園在“豐(feng) 容”方麵投入了很多,分為(wei) 環境豐(feng) 容、食物豐(feng) 容、社群豐(feng) 容等很多層麵。場地和籠舍建設就屬於(yu) 環境豐(feng) 容的一部分。紅山動物園有個(ge) 本土動物保育區,裏麵生活著獐。動物園為(wei) 獐營造了一片沼澤地,種滿了蘆葦、菖蒲還有荇菜等植物,獐就常常在水生蘆葦中出沒。
李梅榮說,獐的神經非常敏感,過去,獐會(hui) 在動物園的籠舍裏瘋狂跑,經常撞傷(shang) ,“在營造了沼澤的環境後,獐的行為(wei) 變得自然了很多”。紅山動物園給金錢豹打造了一個(ge) 栽滿灌木的小山頭,豹子在小山上曬太陽,還會(hui) 在落葉裏藏食物。
沈誌軍(jun) 說,雖然紅山動物園的飼養(yang) 員在絞盡腦汁每天給動物換著花樣做玩具、做豐(feng) 容,但也會(hui) 出現動物偶爾發生刻板行為(wei) (動物的一種行為(wei) ,一般會(hui) 發生在被關(guan) 了很久之後,比如圍著籠子一直走——記者注)的時候。“每每在後台看到這些留言的時候,我們(men) 都感覺到內(nei) 疚和羞愧。隻有我們(men) 去花更多精力,努力提升動物福利,減少刻板行為(wei) ,我們(men) 才能對得起公眾(zhong) ,對得起這些動物。”
“動物福利永遠是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沒有‘天花板’。”沈誌軍(jun) 說。
做好動物保護、救助、科研和科普至關(guan) 重要
今年1月23日,當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聯係上齊新章時,他正在青海湖北岸附近的一個(ge) 山頭,放歸一隻被成功救護的高山兀鷲。
放歸前,救護人員給它戴上了衛星定位裝置。“這或許是國內(nei) 首個(ge) 救護後佩戴定位裝置放歸的高山兀鷲。”齊新章介紹,如果這隻高山兀鷲在野外遇到什麽(me) 意外情況,救護人員能及時進行二次救護,同時也希望通過設備,掌握更多的高山兀鷲野外生活的習(xi) 性。
對於(yu) 西野而言,野生動物救護工作是常態。該動物園還有另一個(ge) 名字——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近年來,西野前後救護了約1800隻野生動物,許多被救助的野生動物經過評估後符合放歸條件,回到了大自然。
“動物被觀賞”,並不是動物園的唯一功能。做好動物保護、救助、科研和科普工作,是大眾(zhong) 往往看不到、卻至關(guan) 重要的部分。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是親(qin) 子遊的熱門選擇之地。但其實,長隆長期致力於(yu) 做好科研工作。長隆成立了長隆動植物研創院,推進全球珍稀物種保育研究工作。學院下設長隆鳥類研究中心、長隆靈長類研究中心等15個(ge) 分支研究中心,同時構建了認知科普、研學科普、保育科普體(ti) 係,開發了100多門課程,宣傳(chuan) 野生動物保護知識,並推動科普進校園。
2019年,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突破繁育難題,科莫多龍成功交配。2020年,經過兩(liang) 個(ge) 月的妊娠期和長達8個(ge) 月的孵化期,9條科莫多龍被成功孵化。目前,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已繁育有25隻科莫多龍後代,是全國最大的科莫多龍繁育基地。有人說,“龍年去長隆一睹真‘龍’了”。
做好動物保護,至少有兩(liang) 點,一是救護,二是繁育。“這是動物園的本分。”齊新章說,“要保護野生動物,遇到受傷(shang) 的、病弱的個(ge) 體(ti) ,就去把它們(men) 救活,努力幫助具備條件的個(ge) 體(ti) 重回野外;有一些個(ge) 體(ti) 沒辦法回歸野外,就在動物園裏養(yang) 好它們(men) ,甚至通過人工繁育來擴大種群數量,這也是一種保護;還有一些極端個(ge) 體(ti) 既沒辦法放歸野外,也沒辦法人工繁育。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飼養(yang) 展示,讓更多人開始知道、了解這個(ge) 物種,關(guan) 注、關(guan) 心這個(ge) 物種,對於(yu) 它們(men) 也是一種幫助。”
理想的動物園是什麽(me) 模式的?
在齊新章看來,動物園要完美踐行自己的宗旨,做好保護和教育。
“理想的動物園,可能在野生動物救護方麵做得非常好,有非常完善的醫療救護條件,能夠救護大量野生動物。在繁育上,能攻克一個(ge) 又一個(ge) 的珍稀瀕危物種的人工繁育難題,甚至在人工繁育的種群擴大到足夠規模之後,能去野外進行放歸,重建野外種群。除此之外,它要能夠開展很好的保護教育,引導公眾(zhong) 正確看待自然、對待自然,共同參與(yu) 到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中。”
齊新章說,還有更多細節值得重視,比如生活在動物園的每一個(ge) 動物的福利都得到了保障,它們(men) 生活得既健康又開心;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有非常高的專(zhuan) 業(ye) 素質和水平,能夠照顧好這些野生動物、開展科普教育;遊客來到動物園也有非常高的覺悟,能夠自覺地學習(xi) 野生動物保護的知識和理念。
在西野入園處,第一塊科普牌上寫(xie) 著珍妮·古道爾的名言:“唯有了解,才會(hui) 關(guan) 心;唯有關(guan) 心,才會(hui) 行動;唯有行動,才有希望。”齊新章始終堅信,隻有關(guan) 注的人足夠多、影響力足夠大,物種才能獲得更多的保護資源,對於(yu) 保護野外種群才會(hui) 更有幫助。
沈誌軍(jun) 說:“現在,公眾(zhong) 對動物園關(guan) 注度越來越高,動物園也常常成為(wei) 輿論關(guan) 注的焦點。但是,因為(wei) 被關(guan) 注而改變始終是被動的,一個(ge) 動物園進步的原動力應當來自動物園從(cong) 領導到員工整個(ge) 群體(ti) 對動物園核心價(jia) 值理念的統一認知,需要團隊一起走下去。對於(yu) 我們(men) 來講,這條路永遠沒有盡頭。”
對於(yu) 動物成為(wei) 明星的現象,沈誌軍(jun) 認為(wei) ,動物園傳(chuan) 遞信息時需要“有趣”,這樣可以吸引人來看,但是需要保證科學專(zhuan) 業(ye) ,把握好尺度,避免把動物宣傳(chuan) 得過於(yu) “萌寵化”。動物園應該引導遊客理解“什麽(me) 是正確的野生動物保護”,並進行改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餘(yu) 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