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加快布局海洋新興產業和潛力產業
海洋經濟——廣州加快布局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潛力產(chan) 業(ye)
蛟龍入海 奔向海洋創新發展之都
南沙龍穴造船基地廣船國際造船廠區,一艘艘嶄新的巨輪鱗次櫛比,一台台橙色的龍門吊氣貫長虹,繁忙的生產(chan) 景象昭示了造船業(ye) 的強勁複蘇;“夢想”號大洋鑽探船、“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數字海底地震儀(yi) 、水下滑翔機……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下,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探海利器”,正助力中國逐夢深藍。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作為(wei) 南海之濱的綜合性門戶城市,廣州不斷增強海洋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科技創新力,提升海洋治理能力,加快實現現代海洋創新城市建設新躍升。
產(chan) 業(ye) 強海 將船舶修造打造成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二次創業(ye) ”再出發,產(chan) 業(ye) 強海是關(guan) 鍵一環。
2023年是船舶工業(ye) 快速複蘇的一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ge) 月,中國造船產(chan) 量同比增長12.3%,達到3809萬(wan) 載重噸,占全球總量的50.1%。細數去年的造船成績,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有關(guan) 負責人充滿自豪:“2023年上半年,公司接單同比增長90%,造船訂單生產(chan) 已經排到2028年。”
“廣州將發揮國內(nei) 三大造船基地優(you) 勢,進一步提升船舶與(yu) 海洋工程裝備產(chan) 業(ye) 高端製造競爭(zheng) 力。以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沙中船龍穴修造船基地為(wei) 發展重點,打造千萬(wan) 噸船舶修造及海洋工程裝備基地。”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2023年10月10日,廣州市船舶與(yu) 海洋工程裝備配套產(chan) 業(ye) 招商推介大會(hui) 在南沙舉(ju) 辦,80多家全國船舶與(yu) 海洋工程裝備相關(guan) 企業(ye) 參加,7家有來穗投資發展意向的企業(ye) 現場簽署《合作意向協議》,高標準謀劃行業(ye) 專(zhuan) 項規劃和專(zhuan) 項扶持政策,成立由分管市領導擔任組長的市船舶與(yu) 海洋工程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工作專(zhuan) 項小組,組織編製船舶與(yu) 海洋工程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將船舶與(yu) 海洋工程裝備產(chan) 業(ye) 打造成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
科技興(xing) 海 加快布局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海洋經濟的發展,需要前沿技術的突破,也需要科技成果的落地。
廣州正在大力推進天然氣水合物產(chan) 業(ye) 化進程,加快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搶占海洋能源科技戰略製高點。2023年11月,廣州市政府與(yu)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國家級深海科技創新中心,推動天然氣水合物產(chan) 業(ye) 化等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
與(yu) 此同時,廣州正加快布局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潛力產(chan) 業(ye) 。貫徹落實《南沙方案》,聚焦設在南沙先行啟動區符合條件的鼓勵類產(chan) 業(ye) 企業(ye) 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ye) 所得稅政策,圍繞深海勘測、海洋能源開發、海洋資源開發、涉海領域科研成果的研發與(yu) 有關(guan) 裝備製造等8大領域,將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與(yu) 製造、高端船舶、海水淡化設備、非常規資源開發及設備製造等27個(ge) 小項納入《廣州南沙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產(chan) 業(ye) 目錄(2022版)界定指引》優(you) 惠產(chan) 業(ye) 目錄。
2023年,掛牌成立廣州市資源規劃和海洋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匯聚海洋領域產(chan) 學研用資源力量,支持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科研成果轉化。推動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申報專(zhuan) 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ye) ,截至2023年6月,全市海洋類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有88家。
規劃引領 完善海洋規劃政策體(ti) 係
畫好“施工圖”,才能穩步呈現“實景畫”。廣州堅持規劃引領,不斷完善海洋規劃政策體(ti) 係。
2023年,廣州出台全麵建設海洋強市實施意見,在空間發展布局、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海洋管理、海洋開放合作等方麵提出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廣州海洋事業(ye) 發展的政策體(ti) 係,是廣州高層次謀劃全麵建設海洋強市的綱領性文件。
製定全麵建設海洋強市三年行動方案,圍繞海洋空間、科技、產(chan) 業(ye) 、生態、文化、治理等重點領域,進一步聚焦2025年的發展目標,開展“十大行動”,構建“一帶雙城、串珠成鏈”海洋經濟發展格局。此外,在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和2049戰略規劃中設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專(zhuan) 篇,城市性質首次出現海洋城市內(nei) 容。
逐夢深藍,揚帆遠航。展望2024年,廣州將深入貫徹海洋強國戰略、省委“1310”具體(ti) 部署、市委“1312”思路舉(ju) 措,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強化用海資源保障,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培育全民海洋意識,全力建設海洋創新發展之都。
專(zhuan) 家“高”招
聚焦深遠海開發 瞄準智能裝備
中國海洋大學向海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大海
廣州發展海洋經濟具有突出的區位優(you) 勢、規模優(you) 勢、科技優(you) 勢和人才優(you) 勢;廣州產(chan) 業(ye) 門類齊全,能夠為(wei) 海洋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供很好的產(chan) 業(ye) 配套。
廣州發展海洋產(chan) 業(ye) ,應該把握好三個(ge) 原則:一是聚焦深海遠洋開發,避開廣州海域資源不足的短板;二是關(guan) 注通用核心技術和基礎性產(chan) 業(ye) ,對海域、岸線、港口的要求較低,有利於(yu) 發揮廣州的自身優(you) 勢;三是要把握產(chan) 業(ye) 升級趨勢,在製造業(ye) 方麵引領深水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在服務業(ye) 方麵不斷向高端化延伸。
與(yu) 此同時,廣州可考慮主動加強與(yu) 周邊城市協調,加強海洋產(chan) 業(ye) 的區域統籌與(yu) 分工,構建海洋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分布式發展格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杜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