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廣州“新春第一會”,釋放哪些新信號?

發布時間:2024-02-20 14:28:00來源: 廣州日報

  “我們(men) 將以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緊迫感,再接再厲、闊步前進!”

  “‘一項目一策’倒排工期、明確節點、落實責任,做到應開盡開、能開早開!”

  “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ye) 家,培育具有‘院士基因’的青年科學家和‘企業(ye) 家基因’的創業(ye) 者。”

  開工第一日,甲辰龍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廣東(dong) “新春第一會(hui) ”再度聚焦高質量發展。

  昨日,廣州市馬不停蹄地召開了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來自廣州各區、相關(guan) 職能部門、科技教育界、企業(ye) 界的代表們(men) 圍繞科技自立自強,聚焦產(chan) 業(ye) 創新引領,暢所欲言,深入交心,共商高質量發展大計,為(wei) 進一步推動廣州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堅定了信心決(jue) 心,明晰了努力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

  “新春第一會(hui) ”布置的工作重點,往往對全年都有著指導意義(yi) 。而“大幹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的開局之年如何起步,更是對廣州今後十幾年的城市發展有著全局性影響。

  那麽(me) 廣州這座3萬(wan) 億(yi) 之城的“新春第一會(hui) ”都透露了哪些關(guan) 鍵信息?

  二次創業(ye) ,勇立潮頭

  不知不覺,2024年已過去50天,春光裏,早行人已經踏上征途。

  一年春作首,萬(wan) 事幹為(wei) 先。廣州“新春第一會(hui) ”的會(hui) 場激蕩著一股“二次創業(ye) 再出發”的精氣神,處處透露出強烈的緊迫感。

  中央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遠景目標。廣州著眼服務全國全省大局,提出二次創業(ye) 再出發,“大幹十二年,再造新廣州”,到2035年率先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今天到2035年的12年時間裏,廣州分秒必爭(zheng) 。

  “我們(men) 將以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緊迫感,再接再厲、闊步前進!”大會(hui) 現場,廣州11個(ge) 區紛紛立下2024年經濟發展軍(jun) 令狀,吹響高質量發展的衝(chong) 鋒號。

  “‘一項目一策’倒排工期、明確節點、落實責任,做到應開盡開、能開早開!”廣州市發改委主任李海洲也感受到了催征的鼓點。他表示,廣州將大力推進1593個(ge) 重點項目“攻城拔寨”,聚焦219個(ge) 新開工項目集中攻堅。

  政府雷厲風行,企業(ye) 信心滿滿。1月31日,中國生物製藥南方總部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開業(ye) 運營。在大會(hui) 現場,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正大製藥集團副董事長謝其潤表達了中國生物製藥能夠發揮自身的國際化優(you) 勢,與(yu) 廣州攜手共建大灣區智慧城市群的願景。

  2月18日,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釋放了“奮力建設靠創新進、靠創新強、靠創新勝的現代化的新廣東(dong) ”的信號;19日,也就是昨天,“大幹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的鏗鏘號角,傳(chuan) 遍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全場;今天,2024年廣州市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這就是二次創業(ye) 征途上廣州的節奏。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早一點開工,就能早一點耕耘,多一分收獲,全市上下追風趕月,一刻也不耽誤。因為(wei) 這次起步,不僅(jin) 關(guan) 乎廣州今年發展的步調,更關(guan) 乎廣州將以什麽(me) 樣的姿態,開啟新的征程。

  科創引領,自立自強

  科技創新,是改變世界經濟版圖的關(guan) 鍵變量。廣州,也向來都是一座充滿創新基因的城市。

  如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浪潮,為(wei) 廣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曆史契機。

  今年的廣州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緊緊圍繞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和科技互促雙強的主題進行,彰顯了廣州緊緊擁抱新的科學春天的決(jue) 心。

  實現彎道超車,廣州科創有著底氣所在:冷泉生態係統、人類細胞譜係2個(ge) 大科學裝置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4個(ge) 項目入選國家顛覆性技術專(zhuan) 項,居全國第二,“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躍升到全球第八位……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重要創新主體(ti) 和創新平台,圍繞廣州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地建設,廣州不斷勇闖科技“無人區”,攻克“卡脖子”難題,實現越來越多“從(cong) 0到1”的突破。

  產(chan) 業(ye) 科技,互促雙強

  實驗室裏的科研成果要轉化成看得見的“生產(chan) 力”,方能為(wei) 廣州成為(wei) 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中心、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提供不竭動力。

  會(hui) 場上,推動產(chan) 業(ye) 與(yu) 科技互促雙強,讓廣州更多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金點子一個(ge) 接一個(ge) 。

  “聯合中山大學組建科技成果轉化‘一聯盟兩(liang) 中心三平台’,舉(ju) 辦環中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會(hui) 、青年創變匯等活動”,這是海珠區的憧憬。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大力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全力推動產(chan) 業(ye) 提檔”,這是黃埔區的決(jue) 心。

  “打造‘政產(chan) 學研用’緊密合作的創新生態,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努力把廣州科技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勝勢”“出台科技成果轉化‘1+N’政策,完善‘產(chan) 業(ye) 出題、科技答題、市場閱卷’的機製,形成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需求為(wei) 牽引、產(chan) 學研深度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ti) 係”……無論是發改委,還是科技局,都將科技產(chan) 業(ye) 融合作為(wei) 廣州發展的戰略之舉(ju) ,長遠之策。

  營城如棋,落子有聲。廣州“新春第一會(hui) ”正是抓住科技和產(chan) 業(ye) 的棋眼。

  怎樣抓住科技產(chan) 業(ye) 的機遇,加速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答案同樣藏在“新春第一會(hui) ”上。

  為(wei) 科創產(chan) 業(ye) 互促凝聚更多創新人才——鞏固並發揮國家科教人才高地優(you) 勢,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ye) 等重要創新載體(ti) ,推動人才蓄水池“由淺到深”。

  廣州南方航空出台了科技型企業(ye) 股權激勵、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中長期激勵機製;華南理工大學培養(yang) 出上市公司、大型企業(ye) 創始人、掌舵者超200位。技術成果轉化迎來黃金發展期,讓更多科學家向著企業(ye) 家轉型。

  “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ye) 家,培育具有‘院士基因’的青年科學家和‘企業(ye) 家基因’的創業(ye) 者。”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一席話振聾發聵,這不但是這座城市對科學家的態度,更是廣州科技企業(ye) 遍地開花的秘訣。

  為(wei) 科技創新主體(ti) 打造更廣發展空間——為(wei) 各類創新主體(ti) 提供發展平台,完善激發創新活動所需的創意、開放和交往空間。

  拓展科技、產(chan) 業(ye) 縱深,廣州將建設更多科創大平台,承載產(chan) 業(ye) 大發展。

  市教育局提出,支持廣醫“雙一流”建設、廣大新工科建設,支持港科大(廣州)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計劃;科技局提出,加快建設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琶洲智數創新區、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和環中大、環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北部增長極起飛,東(dong) 部中心提質增效,加速形成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核心集聚地,挺起廣州城市產(chan) 業(ye) 硬支撐。

  為(wei) 科技創新發展提供更好服務保障——促進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創新深度融合,創新服務模式、業(ye) 態和場景,提升金融、商貿、消費等現代服務業(ye) 發展水平。

  越秀區將堅持“產(chan) 業(ye) 友好型”理念,推出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舉(ju) 措,打造企業(ye) 最有感的營商環境標杆城區;南沙區將出台優(you) 化營商環境係列舉(ju) 措,充分釋放15%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等政策疊加效應,推動企業(ye) 籌建、政策兌(dui) 現等環節協同高效。

  千年商都,機遇之城。廣州正推動幹部作風大轉變、營商環境大提升,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有需必供”,打造全國產(chan) 業(ye) 生態最好、政務服務最優(you) 、綜合成本最低的營商環境高地,為(wei) 科技創新提供高質量支撐和保障服務。

  會(hui) 場內(nei) ,共識不斷凝聚,掌聲陣陣,暖意融融;會(hui) 場外,熱火朝天的奮鬥圖景更是已然形成,車站機場,返程的人潮湧動;工廠車間,開工的機器轟隆,訂單紛至遝來,物流輪轉不息……所有奮鬥者的足跡,匯聚成廣州這個(ge) 早春裏最美的景象。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賈政

  記者觀察

  從(cong) “新春第一會(hui) ”,看廣州如何“龍行千裏”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申卉

  昨天,廣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會(hui) 上再一次擂響“二次創業(ye) ”再出發的金鼓,明確廣州要大幹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率先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

  大幹十二年,提出這個(ge) 麵向2035年的目標,對當下的廣州到底意味著什麽(me) ?

  2035,提及這個(ge) 年份,人們(men) 常常用“暢想”來形容,正如歌裏所唱的,“我和2035有個(ge) 約……未來由我們(men) 主演”,這是少年對未來的美好期待。而即使是在正式的規劃文件中,也總是會(hui) 在2035的後麵加上一個(ge) “遠景目標”的後綴。

  然而,如果隻看到目標之“遠”,而選擇左顧右盼、遲疑觀望,這樣也許永遠都抵達不了勝利的彼岸。當我們(men) 對“再造一個(ge) 新廣州”解析一番,就會(hui) 發現,想抵達遠景目標之“遠”,必須在這個(ge) 春天就啟程。

  從(cong) 數據上看,要實現2035遠景目標,就如廣州市委主要領導在會(hui) 上所言,到2035年,廣州的經濟總量要翻一番。如今,廣州的GDP已經躍升到3萬(wan) 億(yi) 的新台階,這個(ge) 經濟體(ti) 量想要翻番,並不容易。這意味著廣州要在接下來12年的時間裏,地區生產(chan) 總值再增加一個(ge) 3萬(wan) 億(yi) 。

  實現這樣翻天覆地的跨越式發展,絕不可能一口吃一個(ge) 胖子,而是要把“再造新廣州”的任務分解到每年、每月,甚至每天。按照這個(ge) 速度,廣州幾乎在每個(ge) 月都要拚出一個(ge) 甚至兩(liang) 個(ge) 千億(yi) 級城市的經濟體(ti) 量。

  隻要路在腳下,遠方就不再遙遠。

  這次的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幾個(ge) 與(yu) 時間相關(guan) 的關(guan) 鍵詞“火”了,讓我們(men) 見證了廣州“龍行千裏”的速度。

  “第一時間”,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後,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召開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第一時間學習(xi) 貫徹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精神。

  “今晚!”在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結束當晚,廣州隨即舉(ju) 行2024年企業(ye) 家交流活動,廣州市政府招商代表團和各區招商小分隊即刻赴歐洲招商推介。

  “明天!”如何錨定萬(wan) 億(yi) 投資目標不動搖?大會(hui) 開完第二天,廣州就舉(ju) 行一季度重點項目開工活動,開工項目319個(ge) 、投資3212億(yi) 元,而且要“一項目一策”倒排工期、明確節點、落實責任,做到應開盡開、能開早開。

  正是在這緊鑼密鼓的節奏中,廣州,似乎變成了一個(ge) 動詞,一個(ge) 向著2035不斷躍升的動態。在這道廣州劃出的跨越式發展的軌道上,我們(men) 心向高遠,無懼路長;我們(men) 乘風破浪,一往無前;我們(men) 日積跬步,終至千裏!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