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灌木林地調為耕地 一批國土變更弄虛作假典型問題曝光
在硬化地麵覆土,將灌木林地等調整為(wei) 耕地
一批國土變更弄虛作假典型問題曝光
本報北京2月19日電 (記者楊召奎)記者今天從(cong) 自然資源部獲悉,該部日前公開通報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專(zhuan) 項督察發現的7個(ge) 弄虛作假典型問題和9個(ge) 工作不認真、把關(guan) 不嚴(yan) 造成調查結果耕地麵積錯誤超過1000畝(mu) 的典型。
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結果中的耕地數據是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的基本依據。為(wei) 配合做好2023年度考核工作,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於(yu) 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對2023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工作同步開展專(zhuan) 項督察,聚焦耕地流入流出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督促地方政府及相關(guan) 部門嚴(yan) 格落實責任,嚴(yan) 把變更調查質量關(guan) 。
其中,督察發現的7個(ge) 弄虛作假典型問題為(wei) :北京市大興(xing) 區北臧村鎮政府、順義(yi) 區北小營鎮北小營村村委會(hui) 弄虛作假在硬化地麵覆土,兩(liang) 區調查自查未發現問題;山西省大同博信農(nong) 副產(chan) 品有限公司弄虛作假在硬化地麵上覆土,天鎮縣調查自查未發現問題,大同市檢查及山西省核查把關(guan) 不嚴(yan) ,未發現問題;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水口鎮政府和嵩溪村組織以臨(lin) 時移種甘蔗定點擺拍方式虛假舉(ju) 證,造成耕地調查不實;安徽省蕪湖市無為(wei) 市弄虛作假將209畝(mu) 養(yang) 殖坑塘違規調查為(wei) 耕地;貴州省遵義(yi) 市綏陽縣弄虛作假舉(ju) 證,將1278.1畝(mu) 灌木林地、喬(qiao) 木林地等其他農(nong) 用地調查為(wei) 耕地,縣級政府對調查工作組織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縣級核查流於(yu) 形式;重慶市璧山區大路街道辦工作人員在開展變更調查工作過程中,采取養(yang) 殖水麵間插“穀樁”方式舉(ju) 證,調查人員將88.53畝(mu) 現狀不符合水田調查標準的圖斑調查為(wei) 水田,璧山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未對舉(ju) 證材料嚴(yan) 格審查;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政府通過召開會(hui) 議方式有組織地主導弄虛作假,導致8900畝(mu) 耕地調查不實,定西市自然資源局核查未發現。
(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