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科研人員初步建立青藏高原水生微生物基因組和基因目錄

發布時間:2024-02-22 16: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武漢2月21日電 (馬芙蓉 孫慧)中國科研人員搜集來自青藏高原濕地、淡水湖、鹽水湖、河流、溫泉和冰川等六種水生生態係統的498個(ge) 水體(ti) 環境DNA樣本,並進行宏基因組測序,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水生微生物基因組和基因目錄。相關(guan) 成果於(yu) 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這項工作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繆煒與(yu) 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合作完成。繆煒21日受訪時表示,上述基因組和基因目錄作為(wei) 高海拔水生微生物資源的重要資源庫,蘊藏著發現新的微生物譜係和功能的潛力,有助於(yu) 拓展對全球微生物物種、遺傳(chuan) 和功能多樣性的認識。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獨特地形特征使其成為(wei) 眾(zhong) 多河流的主要源頭,被譽為(wei) “亞(ya) 洲水塔”。其類型多樣的水生態係統,孕育著豐(feng) 富的水生微生物。

  研究團隊耗時4年,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水生微生物基因組和基因目錄(Tibetan Plateau Microbial Catalog,簡稱“TPMC”)。繆煒介紹,TPMC目前包含3萬(wan) 多個(ge) 中高質量的原核微生物(細菌和古菌)宏基因組組裝的基因組,聚類為(wei) 1萬(wan) 多個(ge) 物種,其中88%為(wei) 未注釋物種。此外,包含近3億(yi) 個(ge) 非冗餘(yu) 基因,其中15%為(wei) 新基因;7萬(wan) 多個(ge) 生物合成基因簇,50%為(wei) 新基因簇。

  利用這些數據,研究團隊分析發現,青藏高原微生物組的微生物組成相似性和共有基因數量,隨著距離和海拔的差異增大而下降。“這一微生物的傳(chuan) 播模式提示青藏高原可能不僅(jin) 扮演著‘水塔’的角色,還具有‘微生物塔’的作用。”繆煒說。

  繆煒表示,此項研究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牽頭發起的“萬(wan) 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進展之一。相關(guan) 原核微生物基因組目錄已發布於(yu)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