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攜手打造適應區域產業發展高技能“人才圈”
中新網北京2月21日電(記者 杜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之際,京津冀協同發展人工智能助力人才培養(yang) 先行先試改革示範園區成立大會(hui) 21日在北京經濟管理職業(ye) 學院固安校區召開。園區將立足大興(xing) 、廊坊、天津、雄安新區等一小時“都市圈”,麵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數字經貿、航空保障、數字文創五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圈”,聯合京津冀高等院校“教育圈”,打造適應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圈”,“四圈融合”推進環京南地區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園區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hui)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hui) 、河北省教育廳共同成立,位於(yu) 河北省省級重點開發區——固安工業(ye) 園區,緊鄰大興(xing) 國際機場,總占地麵積1221.9畝(mu) 。
園區立足服務京南、天津、廊坊、雄安等京津冀地區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創新建設職普融通共同體(ti) 、產(chan) 教融合聯合體(ti) 、科教融匯集合體(ti) “三體(ti) ”培養(yang) 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體(ti) 係。園區以“本科人才訂單式培養(yang) 〞為(wei) 目標,以中國特色學徒製多主體(ti) 、多類型、多模式、多層次院校跨區域協同培養(yang) 為(wei) 模式,以五個(ge) 產(chan) 業(ye) 學院及協同創新研究院、產(chan) 教融合研究院、院士小院“5+3”格局為(wei) 平台,打造“校—企—園”發展共同體(ti) ,用教育賦能京津冀三地產(chan) 業(ye) 發展;立足大興(xing) 、廊坊、天津、雄安新區等一小時“都市圈”,麵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數字經貿、航空保障、數字文創五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圈”,聯合京津冀高等院校“教育圈”,打造適應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圈”,“四圈融合”推進環京南地區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以園區為(wei) 核心,向大興(xing) 臨(lin) 空經濟區、廊坊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雄安新區智慧城市產(chan) 業(ye) 園、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區域輻射,構建教育、科技、產(chan) 業(ye) 資源集聚的“校—企—園”發展共同體(ti) ,打造產(chan) 學研用融合、上中下遊貫通、大中小企業(ye) 協同的園區生態布局。
圍繞“產(chan) 業(ye) —行業(ye) —企業(ye) —職業(ye) —專(zhuan) 業(ye) ”建設思路,園區首批與(yu) 北京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ye) 學院等7所部屬和市屬高校合作,聯合華為(wei) 、京東(dong) 等多家龍頭企業(ye) ,優(you) 先開設人工智能、物聯網工程等13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積極探索“本科人才訂單培養(yang) ”新模式。
圍繞“產(chan) 業(ye) —行業(ye) —企業(ye) —職業(ye) —專(zhuan) 業(ye) ”專(zhuan) 業(ye) 建設思路,首批由北京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ye) 學院等部屬和市屬高校合作,聯合華為(wei) 、京東(dong) 、聯想、航天信息、國奧等多家龍頭企業(ye) ,共同培養(yang) 區域亟需緊缺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園區探索人才梯度貫通培係和接續遞進培養(yang) 路徑,由京冀職業(ye) 院校跨省聯合開展“3+2”貫通培養(yang) ,京津冀本科高校、國外應用技術大學、龍頭企業(ye) 合作推進高層次中國特色學徒製,工學交替培養(yang) “生產(chan) 線上的本科人才”,力爭(zheng) 構建專(zhuan) -本-碩長鏈條人才培養(yang) 格局。
園區共建單位代表中央財經大學、華為(wei) 公司、北京經濟管理職業(ye) 學院分別發言。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李建軍(jun) 表示,學校將以首善標準做好服務支撐,以首位姿態助力教育協同,以首創精神增進賦能共贏,以在園區聯合開展人才培養(yang) 為(wei) 紐帶,與(yu) 各方進一步挖掘在學科交叉共建、項目共申共研、科研成果轉換落地等維度的合作空間,充分實現校際合作、校企合作再上新台階。
華為(wei) 中國政企科研文化業(ye) 務總經理王任棟表示,示範園區的成立為(wei) 三地教育資源共享、人才培養(yang) 模式創新搭建了平台,同時也為(wei) 企業(ye) 參與(yu) 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華為(wei) 公司將積極參與(yu) 示範園區的建設,充分利用華為(wei) 的資源和優(you) 勢,為(wei) 示範園區提供人才、技術、產(chan) 業(ye) 生態等全方位的支持,為(wei) 全國的教育改革輸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產(chan) 業(ye) 鏈、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對接融合。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ye)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剛表示,作為(wei) 園區依托建設單位,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園區將充分發揮京津冀三地教育、科技、人才的資源優(you) 勢,本著“優(you) 勢互補、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聯合共建高校、與(yu) 產(chan) 業(ye) 園區和行業(ye) 企業(ye) 密切協同,共同創新構建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探索專(zhuan) 業(ye) 建設新路徑和技能人才培養(yang) 新模式,促進科教融匯、“產(chan) 學研用轉”深度融合,打通產(chan) 業(ye) 鏈、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貫通共融的“最後一公裏”,做好做強有特色、有活力的職教本科專(zhuan) 業(ye) ,構建跨省域、多輻射、實體(ti) 化的“一園多區”辦學新格局,打造“校—企—園”協同發展共同體(ti) ,以教育協同創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邁向更高水平,培養(yang) 更多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wei) 京津冀地區提供有力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撐。
目前,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園區建設納入《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相關(guan) 工作寫(xie) 入《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清單》,自2024年啟動招生。下一步,園區將堅持創新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職業(ye) 教育改革的先行區、示範區,以實際行動譜寫(xie) 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新篇章。(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