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4件議案已得到立法工作吸收采納 代表議案推動文物保護法與時俱進修訂完善

發布時間:2024-02-23 11:17:00來源: 光明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曆史文化遺產(chan) 不僅(jin) 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jin) 屬於(yu) 我們(men) ,也屬於(yu) 子孫後代。保護好、傳(chuan) 承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是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代表工作委員會(hui) 發布10件高質量審議代表議案辦理代表建議典型案例。“與(yu) 時俱進對文物保護法進行修訂完善”便是其中第一件。

  作為(wei) 文物保護領域的基本法律,文物保護法頒布實施40多年來,我國在不可移動文物、館藏文物、民間收藏文物的保護,文物進出境進行國際交流等各方麵都取得了巨大進步。而隨著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法律實施過程中文物執法力量薄弱、文物專(zhuan) 業(ye) 人才匱乏、文物保護科技水平有待提升等諸多問題日益顯現。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就文物保護法修訂提出的議案建議多達幾十件,2023年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的4份議案,分別就強化政府責任、擴大社會(hui) 參與(yu) 、拓展文物利用、建立文物保護公益訴訟製度等角度提出修法建議,與(yu) 時俱進推動文物保護法修訂完善迫在眉睫。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有大量的古村落、古寨等地上文物,這些文物類型不一、麵臨(lin) 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參與(yu) 提交議案的全國人大代表、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院長杭侃從(cong) 1982年進入考古專(zhuan) 業(ye) 學習(xi) 起,就一直堅守在考古工作一線。除了日常在工作中收集、整理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杭侃也積極向文物所在地相關(guan) 部門和當地居民征求意見。“我利用在大學教書(shu) 的便利,帶著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掌握了比較多的實際情況。”杭侃表示,議案中不少建議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也反映了文物保護工作近年來的變化。

  4件議案交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hui) 審議後,進度蹄疾步穩、質效落地有聲:2023年4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通過了修改後的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文物保護法修改列入其中;2023年9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立法規劃公布,文物保護法修改列入規劃第一類項目;2023年10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對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初審;2023年12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相關(guan) 報告顯示,4件修改文物保護法的議案,代表的相關(guan) 意見建議在修法工作中得到吸收采納。

  “代表們(men) 提出的議案都承載著民意,我委在起草和審議法律草案時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吸收采納。”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文化室副主任楊毅介紹,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主席團交付教科文衛委員會(hui) 辦理的議案共有44件,涉及43個(ge) 立法項目、1個(ge) 監督項目。“其中19件議案提出的立法項目已經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立法規劃或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其餘(yu) 的議案,有的我們(men) 建議條件成熟時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有的在製定或者修改相關(guan) 法律法規時統籌考慮。”楊毅表示。

  (光明日報 本報記者 劉華東(dong)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