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銀發經濟 增進老年人福祉
據預測,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yi) ,占總人口比重將超30%。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精神等方麵的需求都在增長,為(wei) 老年人服務的市場也在蓬勃發展。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勢在必行,但社會(hui) 提供的各項服務與(yu) 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尚存在差距。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彌補這些差距,專(zhuan) 家和讀者展開討論。
須正視老年人消費需求正在發生的顯著變化
“老年餐桌竟然要辦儲(chu) 值卡,價(jia) 格還挺貴,小區老年人都不願意去社區食堂吃飯。”廣西桂林市的劉先生說,個(ge) 別社區推行的老年餐桌項目其實是將經營外包,商家為(wei) 了多贏利,菜價(jia) 高、菜量少,而且菜品油鹽重、不適合老年人口味等問題也比較突出,甚至出現充值數千元後老年餐桌突然停辦的情況。
河南商丘市讀者何先生來信反映,他的母親(qin) 獨自居住在農(nong) 村,今年剛剛住進農(nong) 村養(yang) 老院,卻遇到不少問題:農(nong) 村養(yang) 老機構基礎設施較差,老年人居住的房間簡陋;護工都是附近村民,沒有受過專(zhuan) 業(ye) 訓練;養(yang) 老院位置偏遠,距離醫院有一定距離。“老人住得不開心,說養(yang) 老院不如家裏。”何先生說。
而在城市,有些養(yang) 老院隻重視對老年人基本生活上的照料和物質方麵的關(guan) 懷,服務方式單一,精神關(guan) 照和撫慰不足。“養(yang) 老機構裝修得都挺好,住得安穩,每隔一段時間就安排體(ti) 檢和護理,但心裏總是空落落的。”陝西西安市的孫旭華說,他早上起床後就一個(ge) 人看電視、吃飯,頂多和老朋友聊聊天,“這樣的生活太單調”。
就醫問診是老年人生活中無法避開的場景。隨著智慧醫療係統逐漸普及,網絡一鍵掛號、自助多功能服務終端機等為(wei) 患者帶來許多便利,但由於(yu) 不會(hui) 使用互聯網和智能設備,去醫院看病成了部分老年人的心病。
“不會(hui) 手機掛號的老年人隻能去窗口排隊,人多的時候要排三四十分鍾,有時遇到值班醫生不在更麻煩。”四川成都市的宋女士說,不少老年人寧願自己去藥店買(mai) 藥或者去小診所看病,也不願去大醫院。
作為(wei) 老年教育的主陣地,老年大學在滿足老年人學習(xi) 需求、擴大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受各種因素影響,老年大學也出現了課程供給不足等問題。“別看招生簡章說這門課新招45人,實際上基本是老學員續報,留給像我這樣的新學員的名額非常少,因為(wei) 老年大學一般都會(hui) 優(you) 先讓老學員報名。”上海市的劉阿姨指著招生簡章說,她之前為(wei) 了上一門課,等了整整3年才成功報名。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老年市場主要關(guan) 注醫療和養(yang) 老,而數字時代老年人群的消費結構和消費需求正發生顯著變化,這為(wei) 相關(guan) 產(chan) 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提供了難得機遇。
怎樣推動養(yang) 老機構健康發展,滿足老年人更多養(yang) 老服務需求
如何解決(jue) 養(yang) 老方麵的急難愁盼問題?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張勝軍(jun) 建議,應以居家養(yang) 老為(wei) 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yang) 老服務能力,著力發展街道鄉(xiang) 鎮、城鄉(xiang) 社區兩(liang) 級養(yang) 老服務網絡,依托社區發展以居家為(wei) 基礎的多樣化養(yang) 老服務。
“子女前段時間簽約了田村社區養(yang) 老驛站的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驛站每周都會(hui) 安排人幫我跑醫院拿藥,還能定期安排康複師上門按摩,幫我解決(jue) 了很多困難。”北京海澱區讀者劉女士說。
海澱區自2020年6月開始實施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政策,田村社區養(yang) 老驛站作為(wei) 第一批家庭養(yang) 老照護服務單位,為(wei) 符合條件的老人申請家庭床位,通過上門進行生活能力及居住環境評估,給老人製定合理的照護方案並簽訂服務協議,對有需求的老人家中進行適老化改造,定時為(wei) 老人提供所需的養(yang) 老服務。
為(wei) 進一步拓展居家養(yang) 老服務,《意見》指出,鼓勵養(yang) 老機構、家政企業(ye) 、物業(ye) 服務企業(ye) 開展居家養(yang) 老上門服務;培育發展專(zhuan) 業(ye) 助老陪護機構,支持與(yu) 養(yang) 老機構共享資源,拓展陪護場景。
“有關(guan) 部門應擯棄過去包辦包管、高耗低效的管理體(ti) 製和運行機製,按照管辦分離的發展思路,由政府出資,委托社會(hui) 組織或服務團體(ti) 去經辦和運營,政府負責管理和監督。對已在運營的公辦養(yang) 老機構輸入新鮮血液,激發其發展活力。”張勝軍(jun) 建議探索養(yang) 老機構公建民營運作模式。
“公建民營養(yang) 老機構要兼具公益性和商業(ye) 性。有關(guan) 部門應允許公建民營養(yang) 老機構保持微利,同時給予政策優(you) 惠,提升機構服務能力,推動公建民營養(yang) 老機構健康快速發展,滿足更多老人的養(yang) 老服務需求。”張勝軍(jun) 說。
除了完善養(yang) 老機構建設和服務,中國人民大學社會(hui) 與(yu) 人口學院教授奐平清提出應建立健全養(yang) 老服務標準和評價(jia) 體(ti) 係。“各地養(yang) 老服務標準和評價(jia) 體(ti) 係亟待健全,當前有的社區和養(yang) 老機構隻注重物質方麵而忽視心理撫慰,尤其是陪伴、心理疏導等方麵的服務相對缺少,這樣隻能做到老有所養(yang) ,無法做到老有所樂(le) 。”奐平清說。
如何增加匹配老年人需求的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
在老年教育方麵,張勝軍(jun) 認為(wei) ,不應將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學等同起來,老年教育並非隻有上老年大學這一途徑。要想短時間內(nei) 緩解老年大學課程的供需矛盾,應該積極開拓線上課程資源和教學平台,以“互聯網+”模式發揮線下課程資源的輻射效應。
《“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規劃》提出,依托國家開放大學籌建國家老年大學,搭建全國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台;推動部門、行業(ye) 企業(ye) 、高校舉(ju) 辦的老年大學麵向社會(hui) 開放辦學;支持各類有條件的學校舉(ju) 辦老年大學(學校)、參與(yu) 老年教育。
“還應支持老年教育向社區延伸,通過支持各種社會(hui) 力量舉(ju) 辦老年大學的辦法,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同時加強各級各類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機構建設,強化老年教育陣地建設。”張勝軍(jun) 說。
奐平清認為(wei) ,從(cong) 需求來看,老年人群越來越追求社交的個(ge) 性化與(yu) 便利化,越來越關(guan) 心消費的品質化與(yu) 多元化,消費結構開始從(cong) 生活必需品轉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品、從(cong) 產(chan) 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從(cong) 供給來看,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數字科技,銀發經濟的產(chan) 業(ye) 數字化程度不斷提高,諸多細分領域都在增加匹配老年人需求的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
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也讓老年人群成為(wei) 創新消費場景的推動者,進一步放大了銀發經濟助力消費升級的積極作用。例如,“樂(le) 遊上海”小程序設計了長者版界麵,解決(jue) 小圖標、小字號對老年人獲取文旅信息的障礙問題;“水韻江蘇”數字旅遊卡將在線購買(mai) 預約的旅遊產(chan) 品和服務加載至個(ge) 人第三代社保卡,解決(jue) 老年人出門需要攜帶多張卡片,容易忘帶、少帶、錯帶等問題。
2021年4月,工信部印發相關(guan) 文件,要求國內(nei) 網站和APP加快推進適老化改造,解決(jue) 老年人群對數字技術“不想用、不會(hui) 用”的障礙。截至2023年7月,工信部已累計指導推動1735個(ge) 網站和APP完成適老化改造。“未來還要緊貼老年人群需求特點,各方多維協作,持續升級智能軟硬件係統,搭建更便捷、更舒心的銀發經濟數字平台,重點解決(jue) 老年人群不好用、不敢用的顧慮,讓老年人群能夠更平等、更安全地使用數字產(chan) 品與(yu) 服務。”奐平清說。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chan) 業(ye) 發展及指標體(ti) 係研究》預測,2030年全國老年人口消費總量為(wei) 12萬(wan) 億(yi) 元至15.5萬(wan) 億(yi) 元。
展望銀發經濟發展態勢,當前須順應老年人消費升級趨勢,擴大產(chan) 品供給,提升質量水平,聚焦多樣化需求,培育潛力產(chan) 業(ye) ,特別是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chan) 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
奐平清建議,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優(you) 質健康醫療、智慧養(yang) 老等高科技產(chan) 品和服務領域將迎來寶貴發展機遇,應該充分發掘養(yang) 老服務市場發展潛力,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和社會(hui) 組織的參與(yu) 和創造熱情,將能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共同推動銀發經濟發展壯大。
史一棋
史一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