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浙江湖州探路可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2024-02-26 14:25:00來源: 科技日報

  ◎洪恒飛 馬超奇

  本報記者 江 耘

  2月22日,記者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的浙江海卓氫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科研人員連日來專(zhuan) 注於(yu) 一款電解水製氫催化劑的性能測試。這是浙江省湖州市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得益於(yu) 該市“南太湖精英計劃”B類人才資助,與(yu) 該成果配套的一座2000平方米的中試基地預計3月份開工建設。

  “市麵上的製氫催化劑,多由鉑之類的貴金屬製成,單克價(jia) 格1000到1500元左右。我們(men) 公司團隊應用納米材料研發的製氫催化劑,可以在保證高性能的同時,有效地降低成本。”浙江工業(ye) 大學莫幹山研究院副院長、浙江海卓氫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賈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浙江湖州,創新資源與(yu) 自然生態正加速融合,並釋放出澎湃動能。

  自2022年7月國務院批複湖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以來,浙江湖州圍繞“綠色創新引領生態資源富集型地區可持續發展”主題,重點針對以生態資源為(wei) 支撐的綠色轉型步伐不夠快等問題,統籌各類創新資源,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逐步探索適用技術路線和係統解決(jue) 方案。

  加快節能減碳技術轉化應用

  “作為(wei) 電解製氫工藝中的核心設備,電解槽的能耗占總能耗的比例很高。改進其中的關(guan) 鍵零部件——電極片,是提高電流密度、降低電耗的關(guan) 鍵。”賈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基於(yu) 上述催化劑,浙江海卓氫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湖州德清縣本地企業(ye) 研製的新材料電極片,已進入5000小時的長壽命、高循環測試,在製氫應用下使得單槽性能大幅提升。

  以綠色技術創新為(wei) 特色,浙工大莫幹山研究院近年來持續聚焦德清縣地理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製造3大核心產(chan) 業(ye) 領域以及碳中和、新材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為(wei) 當地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供服務。

  “湖州導入國家綠色技術銀行等創新資源,啟動開發了綠色低碳技術庫,全力攻堅綠色低碳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快綠色技術的轉化應用,推動綠色低碳技術成果和產(chan) 業(ye) 化項目落地。”湖州市科技局黨(dang) 組成員、可持續發展處處長王國洪介紹。2023年12月,科技部公布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可持續發展指數,湖州在全國11個(ge) 示範區中排名第一。

  湖州年輪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賴周年介紹,全國範圍內(nei) 的水泵總耗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0%。但水泵與(yu) 係統不匹配、水泵偏工況運行等情況,導致水泵效率低的問題。大多數水泵通常的設計效率在80%以上,但實際運行效率僅(jin) 40%—60%。

  2021年,依托浙大湖州研究院,湖州年輪科技有限公司注冊(ce) 成立。憑借技術團隊研發的基於(yu) 自適應變壓及泵組協同優(you) 化的新一代水泵節能控製技術,公司在浙江、湖北、山西等地有多個(ge) 技改項目落地,涉及電力、鋼鐵、化工等各行業(ye) 。

  以湖北黃石某市政汙水泵站應用項目為(wei) 例,賴周年給記者算了筆賬。湖州年輪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團隊對3台水泵並聯係統進行了技改,其中1台為(wei) 備用,合計技改費用為(wei) 6萬(wan) 元。相比改造前,全年節電量約7萬(wan) 度,可省下電費4萬(wan) 元。

  “創穀”牽引高能級平台匯聚

  2022年1月,湖州出台了《“五穀豐(feng) 登”計劃實施方案》,提出要依托優(you) 質山水、人文資源,打造“五大創穀”,布局建設一批高能級創新平台。如今,當地聚焦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八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鏈,已布局7個(ge) “創穀”。

  所謂“創穀”就是指在綠水青山間嵌入的創新創業(ye) 空間載體(ti) 。“創穀”按照“低密度、高顏值的外在形態”“低年齡、高智力人才聚引”“低成本、高品質環境打造”的要求,把稀缺的山穀資源打造成具有鮮明標識度的創新平台和招商品牌。

  位於(yu) 湖州市吳興(xing) 區的西塞科學穀,開園一年多來,圍繞工業(ye) 控製、光電等前沿技術領域,成功引進一批科創類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ye) 。

  比如計劃總投資2億(yi) 元的西安交通大學-湖州中子科學實驗室,致力於(yu) 通過“強流連續波直線加速器”“高功率長壽命固態鋰靶係統”等核心技術,建設加速器中子源綜合科學示範裝置。該裝置主要適用於(yu) 硼中子俘獲治療癌症技術(BNCT)、中子成像、中子活化分析和中子散射衍射等多方麵研究。

  2023年10月,工業(ye) 控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入駐西塞科學穀。聚焦國家工業(ye) 軟件重大需求,實驗室預計5年內(nei) 組建超500人科研團隊,帶動縱橫向項目100項、形成科技成果100項以上。

  截至2023年12月,各“創穀”累計引進各類科創項目97個(ge) ,催生了“基地+基金”“股東(dong) +房東(dong) ”等新型投資模式;發起設立並參與(yu) 管理的各類產(chan) 業(ye) 基金有35支,總規模達598億(yi) 元,累計完成投資項目135個(ge) ,8個(ge) 投資項目成功實現IPO。

  湖州市科技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羅芳表示,2024年,湖州市科技局將以工業(ye) 控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為(wei) 核心,以浙大湖州研究院和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為(wei) 重點,輻射帶動湖州師院、湖州學院、湖州職院內(nei) 涵式增長,著力構建“一重兩(liang) 院三校”的科創平台體(ti) 係。

  讓造血能力成為(wei) 研究院標配

  去年底,在浙大湖州研究院,由比羿激光科技(湖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羿激光)研製的激光通信載荷產(chan) 品通過現場測試預驗收。其具備1500km、10Gbps的星間通信能力,是比羿激光麵向我國低軌衛星寬帶互聯網組建的第二代載荷產(chan) 品,有著輕小型、低功耗、穩定建鏈等特點。

  記者了解到,浙大湖州研究院成立3年多來,聚焦智能無人係統、智能感知儀(yi) 器、智能集成裝備等研發方向開展研究,並采用“創新創業(ye) +產(chan) 業(ye) 資本”雙輪驅動、“內(nei) 部孵化+外部引育”並行發展的產(chan) 業(ye) 服務模式,全鏈條賦能項目產(chan) 業(ye) 化,已孵化比羿激光等科技企業(ye) 38家。

  2023年4月,浙大科技園湖州基地開園,並設立首期規模5000萬(wan) 元的科創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用於(yu) 定向支持浙大湖州研究院孵化引育的科技企業(ye) 。圍繞提升造血能力,研究院正加快探索“一院一園區一基金一平台”模式(即浙大湖州研究院、浙大科技園湖州基地、科創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研究院知識產(chan) 權持股平台公司)。

  浙大湖州研究院院長許超介紹,研究院的使命願景是打造“從(cong) 實驗室到市場的高速公路”。2023年,研究院培育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ye) 7家,新增培育孵化引進企業(ye) 8家,實現營業(ye) 收入近4000萬(wan) 元。

  高校院所在地方設立研究院,如何造血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對此,湖州市科技局黨(dang) 組成員、二級調研員張利劍表示,在知識產(chan) 權運營、園區配套、專(zhuan) 項基金等方麵,湖州支持相關(guan) 研究院通過知識產(chan) 權作價(jia) 投資,從(cong) 孵化企業(ye) 中獲得最大化增值收益,從(cong) 而反哺研究院和人才團隊,進行再研發、再投入。

  根據湖州市科技局統計,包括高校研究院在內(nei) ,當地53家新型研發機構累計轉移轉化技術成果397項,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646件,孵化引進科技型企業(ye) 353家。2023年,53家研究院新引進科研人才686名,孵化企業(ye) 繳納稅金7578.81萬(wan) 元。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