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山西高平:實景沉浸演繹“圈粉”各地遊客
中新網太原2月28日電 題:山西高平:實景沉浸演繹“圈粉”各地遊客
作者 楊傑英 王芳
“太精彩了!沒想到咱的上黨(dang) 梆子還能這樣唱,真切感受到了上黨(dang) 梆子的文化魅力!”在看完一個(ge) 多小時的實景演出《春色又如許》後,張女士告訴記者,通過演出,切實感受到了上黨(dang) 梆子的恢宏氣勢。
山西省高平市寺莊鎮釜山景區,車水馬龍、遊人如織,豐(feng) 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大型沉浸式演繹秀《春色又如許》更是實力“圈粉”。
作為(wei) 神農(nong) 炎帝故裏、長平之戰發生地、中國古建博物館、上黨(dang) 梆子之鄉(xiang) ,高平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高平,幾乎村村有戲台、人人會(hui) 梆子。
“上黨(dang) 梆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戲劇班子也被稱為(wei) ‘梨園’,而高平保存最完整的、數量最多的老梨樹、老梨園就在我們(men) 寺莊,就在我們(men) 釜山。你看,我身後的這片老梨樹,都是有著300多年樹齡的老樹。”高平市農(nong) 投集團副總經理王斌達說。
談及創作初衷,王斌達表示,“我們(men) 集思廣益,打造了大型沉浸式演繹秀《春色又如許》,讓更多的人認識上黨(dang) 梆子、了解上黨(dang) 梆子。”
好的想法有了,如何實現就變得至關(guan) 重要。在前期走訪一些上黨(dang) 梆子老藝人的基礎上,高平市農(nong) 投集團決(jue) 定在節目裏融入八音會(hui) 的元素,並從(cong) 北京聘請了專(zhuan) 業(ye) 導演,全力以赴共同打造這部劇。
“記得當時現場是一邊鋪著地磚,另一邊上著雕花,工人師傅們(men) 在上邊掛著燈,現場的演員在一遍一遍地排練著。現場既有排練的音樂(le) 聲、電鋸的切割聲、吊車的轟鳴聲,還有對講機的聲音……”回憶起當時的創作過程,《春色又如許》導演兼監製喬(qiao) 洪感慨良多。
他告訴記者,加班加點這些都可以克服,但如何讓這部劇既能反映上黨(dang) 梆子精髓,又能吸引年輕人觀看,這才是讓所有人最為(wei) 頭疼的事情。
“排著排著,總覺得不太成熟,吸引不了人,直到後來加入了爺孫倆(lia) 的對話傳(chuan) 承,再加上舞美、道具的提升,並增加了旋轉座椅,一下子效果就出來了,我們(men) 的信心也更足了。”王斌達說。
通過在戲劇中加入現代舞蹈、rap等元素,《春色又如許》這部劇終於(yu) 初具雛形。接下來,就是完善配套的音樂(le) 製作、舞美設計等,同時完成場地搭建、燈光音響投影等大型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由於(yu) 時間緊、任務重,電動門來不及上,每一扇電動門後,我們(men) 都安排了一個(ge) 工作人員在推門,當時彩排現場推門的就有18人。”喬(qiao) 洪告訴記者,這部劇運用了很多高科技,除了旋轉座椅、電動移門之外,還運用了高流明投影、環繞式音響及多種先進燈光等技術。
現在,所有的設備都已完善,包括電動移門等都可以一鍵啟動、一鍵融合,達到了聲光畫與(yu) 演員的完美配合,實現了演員在畫麵中表演,觀眾(zhong) 無需移動便可多方位、多角度觀看的效果。
據了解,高平市農(nong) 投集團在推出《春色又如許》的同時,還精心打造了以釜山村古街道為(wei) 背景的沉浸式演出《梨花仙子》《杏林春暖》《漫天潞綢美》《釜山1978》以及泫水湖燈光秀,每逢節假日、周末晚上都會(hui) 依次上演。
近年來,釜山村以太行一號旅遊公路環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帶建設為(wei) 契機,挖掘“綠水青山、紅色工業(ye) 、古建築群”等特色資源,堅持“路景村業(ye) ”一體(ti) 推進,依托企地共建激活“三大效應”,實現“煤轉旅”“黑轉綠”產(chan) 業(ye) 轉型,繪就了一幅“路暢、景怡、村美、民富、業(ye) 興(xing) ”文林農(nong) 旅康產(chan) 業(ye) 大發展新畫卷。
“夜景美,表演精彩,下次一定要帶家人來。”遊客劉女士說。
“這裏有山有水有鄉(xiang) 愁,體(ti) 驗到了不一樣的鄉(xiang) 村生活,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美麗(li) 鄉(xiang) 村。”遊客王先生說。
……
隨著對景區的深度開發,遊客也變得絡繹不絕,村民們(men) 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遊飯”,日子越過越紅火。談及未來的打算,王斌達信心滿滿:“最近我們(men) 又從(cong) 北京請來幾個(ge) 專(zhuan) 業(ye) 導演,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把這部劇打造得更有感染力,使之成為(wei) 咱們(men) 高平、晉城乃至全國都非常優(you) 秀的一個(ge) 實景演繹秀節目。”(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