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冬日盛會 冰雪之約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月27日,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以下簡稱“十四冬”)圓滿閉幕。作為(wei) 國內(nei) 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冬季運動賽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ou) 秀運動員,他們(men) 在冰天雪地中揮灑汗水,展開了一場場精彩絕倫(lun) 的冰雪對決(jue) 。這是從(cong) 1959年舉(ju) 行第一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以來項目最多、規模最大的冬運會(hui) ,共有滑冰、滑雪、冰壺、冰球等8個(ge) 大項、16個(ge) 分項、176個(ge) 小項;有35個(ge) 代表團、3000餘(yu) 名運動員、1300餘(yu) 名技術官員、近3000名誌願者參與(yu) 賽事。除了這些數字,這屆冬運會(hui) 還有很多地方不一般。
2月24日,1993年出生的越野滑雪名將王強在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公開組男子50公裏越野滑雪比賽中一舉(ju) 奪魁。這是他在“十四冬”的比賽中獲得的第五枚金牌。作為(wei) 南方地區重慶代表隊的一員,一人五金這樣的成績,在這場冰雪賽事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跟過去相比,這一屆冬運會(hui) 有一個(ge) 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參賽的運動員中不再是以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北方省份的選手為(wei) 主,也有很多南方省份的運動員。
內(nei) 蒙古自治區體(ti) 育局副局長張誌介紹,原來以地市為(wei) 單位組織參賽,因為(wei) 當時全國各個(ge) 省開展冰雪項目的畢竟有限,從(cong) 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開始,以省為(wei) 單位組隊參賽,這一次是全國31個(ge) 省市自治區,再加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加上香港和澳門都組隊參加。
過去受地理、氣候、習(xi) 慣等因素影響,我國冰雪運動曾長期集中在北方地區開展,甚至有“冰雪運動不出山海關(guan) ”的說法。這兩(liang) 年,“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從(cong) 願景變成現實,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dong) 進”戰略深入實施,我國冰雪運動有了跨越式發展。今年,四川、廣東(dong) 、貴州、重慶、湖北等代表團都是首次組隊參加全國冬運會(hui) 。
廣東(dong) 省體(ti) 育局副局長楊海介紹,這屆冬運會(hui) 廣東(dong) 一共126名運動員參加7個(ge) 大項、14個(ge) 分項、59個(ge) 小項的比賽。這裏麵有通過跨項選材的運動員輸送到相關(guan) 項目的國家隊,促進他們(men) 成才,在這一次冬運會(hui) 上都有良好的表現。
今年17歲的黎睿霖是土生土長的廣東(dong) 姑娘,曾經是一名蹦床運動員,五年前,通過跨界跨項選材開始接觸滑雪,在這次冬運會(hui) 上,她獲得了自由式滑雪女子雙人雪上技巧公開組比賽的銅牌。
近年來,冰雪人才的選拔和交流互動機製逐步完善。南方多地不斷培養(yang) 後備人才,冰雪運動蓬勃發展。16歲的重慶姑娘莫小雪也是看到冰雪運動發展的勢頭,才從(cong) 田徑項目轉到越野滑雪。她已經練習(xi) 兩(liang) 年多時間,夏天在重慶練輪滑,冬天則到東(dong) 北滑雪。
這屆冬運會(hui) 在冰球、冰壺、滑雪等項目上,來自南方的隊伍大幅度增加,並且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雖然這次冬運會(hui) ,南、北方省(市、區)代表團獲得的金牌和獎牌總數還有較大差異,但廣東(dong) 、四川等南方省市在這屆冬運會(hui) 上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近年來,在“北冰南展西擴東(dong) 進”戰略的推動下,“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實施綱要成果不斷鞏固,為(wei) 冰雪運動項目帶來了龐大的群眾(zhong) 基礎,除了高水平的冰雪競技項目,“十四冬”還首次設置了群眾(zhong) 比賽項目。
在呼和浩特,“十四冬”期間這裏迎來了全國21個(ge) 代表團的410名群眾(zhong) 運動員和教練員。今年14歲的王紫,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王紫看來,這些年,尤其是舉(ju) 辦北京冬奧會(hui) 和籌辦“十四冬”以來,冰雪運動的氛圍越來越濃了,周圍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接觸冰雪、熱愛冰雪。群眾(zhong) 比賽項目水平不斷提高,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熱情也不斷高漲。
2022年初,江西新餘(yu) 這座少雪無冰的南方小城,開設了江西首家室內(nei) 真冰滑冰場,熱度至今一直不減。“十四冬”的召開,再次掀起了這座小城滑冰運動的熱潮。場地設施不斷普及和完善,對於(yu) 普及群眾(zhong) 冰雪運動尤為(wei) 重要。如今廣東(dong) 、福建、四川、重慶等南方很多地方都建設了各種冰雪場館,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今天,冰雪運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愛,成為(wei) 人們(men) 娛樂(le) 休閑、強身健體(ti) 的重要活動,以滑雪為(wei) 例,數據顯示2023年11月和12月,我國19座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接待總人次近千萬(wan) ,平均同比增長316%,在“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實施綱要推動下,全國參與(yu) 冰雪運動的人數已經達到了3.46億(yi) 。
近年來,冰雪運動持續升溫,冰雪旅遊、冰雪教育、冰雪裝備等冰雪產(chan) 業(ye) 的熱度也水漲船高。我國冰雪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晚,過去很多個(ge) 人裝備、場地設備都要依賴進口。近年來,隨著冰雪運動項目的推廣,冰雪裝備製造也步入了新的發展軌道,這個(ge) 變化在本屆冬運會(hui) 賽場體(ti) 現得尤為(wei) 明顯。
內(nei) 蒙古冰上訓練中心短道館館長於(yu) 洋介紹,在這次“十四冬”比賽,用的防護墊就是中國鑫天華製作的。尤其像短道項目,運動員身體(ti) 碰撞會(hui) 發生很多,有了防護墊,對運動員起到了保護作用。
賽場邊上,一款來自河北定州一家企業(ye) 的防護墊,看起來簡單,其中的奧妙卻不少。
河北定州市天華體(ti) 育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楊計軍(jun) 介紹,這是短道速滑的防護墊內(nei) 膽,這款是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它回彈慢,防護墊回彈越慢,對運動員保護越好。我們(men) 自主研發防護墊內(nei) 膽還有一個(ge) 特性:回彈速度隨著溫度而變化。
看起來並不起眼的防護墊,其實另有乾坤,此前幾屆冬奧會(hui) 等國際大型賽事的短道速滑比賽項目所用的防護墊絕大多數都是意大利生產(chan) 的,為(wei) 了能生產(chan) 國際一流水準的冰上防護墊,這家企業(ye) 還下了一番苦工。
河北定州市天華體(ti) 育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楊計軍(jun) 介紹,北京冬奧會(hui) 之前,我們(men) 專(zhuan) 門成立了防護墊研發團隊,建立了相關(guan) 的實驗室,經過兩(liang) 年多的時間,我們(men) 研發出了這款防護墊,對運動員撞擊時的緩衝(chong) 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2019年12月份,定州天華生產(chan) 的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防護墊通過了國際滑聯認證,成功入圍北京冬奧會(hui) 。有了北京冬奧會(hui) 供應商這塊金字招牌,現在這款防護墊不僅(jin) 用到了“十四冬”的賽場,還收到了2024年江原道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的邀約。
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倫(lun) 貝爾市體(ti) 育局局長匡卓介紹,我們(men) 國家在北京冬奧會(hui) 以前,競技類的裝備基本是國外品牌占領。但是這屆運動會(hui) 明顯感覺到國內(nei) 一些品牌也有一席之地了,訓練用的基本上國內(nei) 的各種品牌已經占領了所有的客群,群眾(zhong) 體(ti) 育、俱樂(le) 部、青少年都是用國內(nei) 的自主品牌。
在“十四冬”冰球冰壺競賽場館的一角,組委會(hui) 還對冰雪裝備進行了現場展覽,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國產(chan) 品牌。
在河北定州這個(ge) 體(ti) 育用品產(chan) 業(ye) 園,除了“十四冬”和北京冬奧會(hui) 的同款冰上防護墊,還有沉浸式智能滑雪訓練器、簡易休閑滑冰鞋、陸地冰壺等冰雪裝備,2023年定州冰雪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增速達19.8%。
目前,在河北省,已經擁有幾十家規模以上冰雪裝備器材製造企業(ye) ,產(chan) 品涵蓋造雪機、壓雪機、魔毯、索道、滑雪板、冰雪運動服飾等,在張家口、廊坊等地形成初具規模的產(chan) 業(ye) 聚集區。數據顯示,2023年河北冰雪產(chan) 業(ye) 總規模達到587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0.2%。經相關(guan) 數據測算,2023年中國冰雪運動產(chan) 值達到8900億(yi) 元,2025年預計將達到1萬(wan) 億(yi) 元。
這是一次競技體(ti) 育的盛會(hui) ,更是一個(ge) 推動中國冰雪產(chan) 業(ye) 發展、激發全民參與(yu) 冰雪運動熱情的重要契機。它不僅(jin) 有利於(yu) 促進冰雪運動的普及和提高,也將加速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的成熟與(yu) 創新。南方代表隊在這場冰雪盛會(hui) 中嶄露頭角,證明了冰雪運動在中國的全麵推廣和普及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冰雪裝備產(chan) 業(ye) 飛速進步,推動了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隨著冰雪運動的深入人心,以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的不斷完善和升級,中國的冰雪產(chan) 業(ye) 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未來。(央視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