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手中
【代表委員談科技自立自強①】
◎本報記者 劉 垠 操秀英
“C919成為(wei) 新加坡航展‘最受矚目飛機’!”在日前結束的新加坡航展中,中國國產(chan) 大飛機C919首秀飛行表演贏得外媒好評。
C919向全球展示了翱翔天空的英姿,也亮出了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新高度。這背後,離不開中國航空工業(ye) 十年磨一劍的潛心攻關(guan) ——成功突破反推裝置設計、主動控製技術等102項關(guan) 鍵技術。
讓人振奮的不止大飛機。
“我們(men) 在量子信息等基礎前沿方向、新材料等高質量科技供給、深海深空等戰略必爭(zheng) 領域、醫藥種業(ye) 等民生科技成果方麵,通過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集中發力、加速跨越,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邁出新步伐。”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院長彭壽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張旭表示,黨(dang) 的二十屆二中全會(hui) 提出組建中央科技委,推動科技部改革,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統籌協調,為(wei)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體(ti) 製機製保障。
搶占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
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圍繞科技前沿和重點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該如何布局謀篇?
“我們(men) 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上,要有係統思維,遠近結合,重點打好兩(liang) 場戰役:一個(ge) 是解決(jue) ‘卡脖子’技術問題的攻堅戰,另一個(ge) 是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的爭(zheng) 奪戰。”張旭說,這意味著,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布局上,要立足當下,麵向未來,更加重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培育發展未來技術、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
作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的六大重點方向之一,未來能源的發展備受關(guan) 注。“中國在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領域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將氫燃料電池技術作為(wei) 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積極推動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攻關(guan)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億(yi) 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舉(ju) 例說,通過攻克超低溫冷啟動等技術,氫燃料電池汽車實現了-40℃低溫冷啟動,可滿足高寒地區整車需求。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hui) 上,724輛搭載億(yi) 華通氫燃料電池的車輛圓滿保障了運輸工作,讓“綠色冬奧”的底色更加亮眼。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鄧乾春同樣深刻感受到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帶動作用。“從(cong) 最前端的育種技術,到加工過程中的生物反應器等智能裝備,再到油料的全組分利用,我們(men) 在這些領域攻克了一些關(guan) 鍵技術,極大推動了油料加工過程提質增效。”他說。
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動能。
擁有超4000年曆史的玻璃,在創新的加持下煥發出新活力。盡管中國玻璃行業(ye) 實現了由跟跑向並跑、領跑的革命性轉變,但彭壽認識到,我國玻璃行業(ye) 距離全麵領跑還有一定差距,主要體(ti) 現為(wei) 對前沿科技領域的需求支撐和創造能力不足。
“光刻機玻璃、微型晶圓玻璃等半導體(ti) 玻璃是新一代信息領域的新型功能材料,會(hui) 帶來玻璃組成、製備工藝、應用技術的顛覆性變革。”彭壽坦言,這種新型材料一旦實現突破,將對拓展我國玻璃理論體(ti) 係、技術體(ti) 係、產(chan) 品體(ti) 係產(chan) 生重要影響,也將重新定義(yi) 新型顯示、先進能源、空天科技等未來科技發展,“這也是我們(men) 團隊接下來要攻堅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
張國強則表示,氫燃料電池是接下來要啃的“硬骨頭”,通過提升發動機的長壽命、高可靠性及自適應性,可進一步增強發動機的競爭(zheng) 力。在技術開發過程中,關(guan) 鍵零部件國產(chan) 化和規模化也須盡快突破。“我們(men) 將持續開展關(guan) 鍵部件的燃料電池膜電極國產(chan) 化研究,並對電解水製氫及氫儲(chu) 能等關(guan) 鍵領域尚待突破的核心技術進行攻關(guan) 。”張國強說。
打好攻堅戰須“軟硬兼施”
“我國科技發展正處在將強未強、不進則退的關(guan) 鍵階段,隻有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彭壽看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撐,更需要製度體(ti) 製等“軟件”保障。
對此,張旭持相同觀點:“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發揮黨(dang) 的領導這個(ge) 最大的政治優(you) 勢,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加強各方創新資源的統籌協調,形成攻堅合力。”
張旭說,對涉及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產(chan) 品類和重大技術類攻堅,要主動實施科技創新重大項目,積極發揮企業(ye) 科技創新的主體(ti) 作用,組織全社會(hui) 力量集中攻關(guan) 。同時,要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you) 勢,讓先進技術在市場中不斷迭代發展,實現高水平的技術產(chan) 業(ye) 循環。
鄧乾春則認為(wei) ,要加大研發投入,優(you) 化財政科技投入,多舉(ju) 措引導企業(ye) 和社會(hui) 資金增加投入。此外,加大對民營企業(ye) 的支持力度,鼓勵他們(men) 積極參與(yu) 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落地轉化。
“要回答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一‘時代命題’,我們(men) 還須構建體(ti) 係化格局,強化戰略性力量,進一步推動國際合作。”為(wei) 更好地實現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彭壽建議,加快形成與(yu) 科技自立自強匹配的“頂層設計牽引、重大任務帶動、基礎能力支撐”的科技創新體(ti) 係化能力,優(you) 化科技政策供給與(yu) 科技評價(jia) 體(ti) 係。
(科技日報北京3月3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