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界別履職這一年
生態學專(zhuan) 家高吉喜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在2023年第一次去了位於(yu) 廣東(dong) 省惠州市的海龜灣,這是我國大陸約1.8萬(wan) 公裏海岸線上唯一一處海龜產(chan) 床。這次經曆讓他有機會(hui) 了解了全國唯一的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運行情況,以及急需解決(jue) 的問題。
2023年,從(cong) 業(ye) 25年的“環保老兵”李書(shu) 鵬,因為(wei) 推動注冊(ce) 環保工程師的事,第一次和生態環境部等多個(ge) 部門的相關(guan) 工作人員商議了好幾回,一項等了快20年都沒進展的事似乎有了眉目。
張誌揚是一名環境科技工作者,經常給同行作學術演講的他2023年9月走進一所小學,講述什麽(me) 是“碳達峰”“碳中和”,這是他第一次給小學生講課。
這一年,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燕琴的關(guan) 注點,從(cong) 測繪領域這個(ge) “窄”點,放寬到了整個(ge) 環境資源領域。2023年12月,她和團隊把最新的“全國地表SAR遙感監測成果”對接給了環京津冀6省市相關(guan) 部門,並在隨後的兩(liang) 個(ge) 月陸續送給了18個(ge) 省份,從(cong) 而實現高科技研究成果的廣泛落地,這樣的經曆對她來說也是第一年履職的一次重要活動。
這些在2023年經曆各種第一次的專(zhuan) 業(ye) 人士,有個(ge) 共同的身份:全國政協環境資源界別的委員。
2023年起,全國政協的34個(ge) 界別中首次出現了“環境資源界”。這是30年裏首次增加新的界別。85名來自生態、環保、能源等領域的官員、專(zhuan) 家、企業(ye) 家成為(wei) 環境資源界別的首批委員,他們(men) 被認為(wei) 是建設美麗(li) 中國、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政協力量。
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了《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意見》,這些生態環境領域的大事也給環境資源界的委員提出了新任務。
為(wei) 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作出的“各級政協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專(zhuan) 題協商和民主監督力度”重要指示,2023年10月,全國政協圍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專(zhuan) 門召開了一次專(zhuan) 題議政性常委會(hui) 會(hui) 議。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在年度協商計劃之外新增的協商活動,效果非常好,這也是增加環境資源界別後的一次重要行動。
環境資源界別的委員也在積極作答,2023年共提交政協提案160餘(yu) 份,參加民主監督、視察調研60餘(yu) 人次,投身委員履職“服務為(wei) 民”100多人次,被評價(jia) 為(wei) 實現了履職第一年的“開門紅”。有委員撰文說,這一年的履職,起跑,即是衝(chong) 刺的姿態。
調研很紮實,看得見真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至今還記得一年前,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期間環境資源界委員小組討論時的熱烈場景,他用“碰撞”“交鋒”“共識”描述委員們(men) 初次見麵的場景。
高吉喜也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上一次他在科學技術界。對比不同界別的討論,他說,自己得到了不同的啟發。科學技術界委員來源比較寬泛,覆蓋了航天、材料、信息等與(yu) 科技相關(guan) 的方方麵麵,聽大家的討論更多的是了解其他領域的科技進展。在環境資源界,則是對一個(ge) 問題的不同方麵有了更豐(feng) 富的認知,比如,圍繞能源問題,能源專(zhuan) 家會(hui) 談怎麽(me) 開發能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而生態專(zhuan) 家會(hui) 關(guan) 注能源開發中的生態安全,大家彼此碰撞,相互啟發,在交流中找到認知的平衡點。
在他看來,這樣坐在一起的碰撞能讓大家覺得是“一家子”,有共同的目標,不管從(cong) 哪個(ge) 角度看問題,最終的目的都是聚力國家所提出的“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這樣的碰撞還出現在一年間高吉喜參加的近10次大大小小的座談會(hui) 、協商會(hui) 上。
作為(wei) 生態學專(zhuan) 家,在過往的研討會(hui) 中,高吉喜大多是和同行一起頭腦風暴,但在全國政協組織的調研和協商活動中,會(hui) 有不同背景的專(zhuan) 家進行分享,這樣的交流既拓展了他的認知,他的發言也會(hui) 啟迪其他委員,最終形成更為(wei) 豐(feng) 滿的政策建議。
去年9月,高吉喜參加了一次全國政協遠程協商會(hui) ,並以《進一步完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機製與(yu) 製度保障》為(wei) 題作了發言。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是他近年來重點關(guan) 注的話題。
高吉喜結合日常的研究提出,應根據自然資源的屬性、自然資源的權益人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進一步細化生態產(chan) 品的類型,並據此建立起權責關(guan) 係分明的生態產(chan) 品保護、利用與(yu) 交易政策保障體(ti) 係。他還建議,要尊重自然規律,防止生態資產(chan) 過度資本化,不能過分追求生態產(chan) 品一時或眼前的經濟價(jia) 值。
這次遠程協商會(hui) ,還在浙江、廣東(dong) 、貴州3省政協設置分會(hui) 場,當地的全國政協委員遠程發來“現場播報”,介紹地方有關(guan) 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的實踐。
去年5月去廣東(dong) 的一次調研,也讓高吉喜印象深刻。調研主題有關(guan) 綠色發展、美麗(li) 中國建設,與(yu) 以往不同,高吉喜沒有跟著調研組的大部隊走,而是和兩(liang) 三名全國政協的工作人員組成一個(ge) 小分隊,專(zhuan) 門前往我國唯一的海龜國家級保護區——廣東(dong) 惠東(dong) 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研。他記得,當天下著大雨,大家在海邊都被雨澆透了,但興(xing) 致都很高,細致地了解保護區近年來艱苦的付出。
這一年,高吉喜參加了兩(liang) 次調研,關(guan) 於(yu) 生態建設、礦產(chan) 資源安全等。直奔主題、不打招呼、有可能還會(hui) 改變既定的調研路線、白天調研晚上討論……這些都是高吉喜感受到的政協調研的特點。
“很紮實,看得見真問題。”高吉喜說。
小切口建議,解決(jue) 真問題
“如果提了這個(ge) 問題,政府部門會(hui) 不會(hui) 覺得給他們(men) 出難題了?”第一次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李書(shu) 鵬有些擔心。
李書(shu) 鵬是北京建工環境修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去年提交建議時他琢磨了很久。被他寫(xie) 入提案的環境領域職業(ye) 資格建設是業(ye) 內(nei) 老問題——作為(wei) 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的33項準入類職業(ye) 資格之一,注冊(ce) 環保工程師考試始於(yu) 2006年,但多年來,國家卻未正式開始注冊(ce) 工作,環保工程師的執業(ye) 製度一直未能有效在環保工程中執行。
“前麵的人考了就考了,考完證書(shu) 就放抽屜裏,後麵的人幹脆不考了。”他說,業(ye) 界群眾(zhong) 對此呼聲很大,有的甚至去給“部長信箱”寫(xie) 信。
2019年,生態環境部在回複網友關(guan) 於(yu) “注冊(ce) 環保工程師何時注冊(ce) ”的問題時表示,近年來,注冊(ce) 環保工程師的注冊(ce) 和執業(ye) 工作因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有所放緩。此外,已取得注冊(ce) 環保工程師執業(ye) 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不足萬(wan) 人,“從(cong) 目前的供需比來看,近期開展注冊(ce) 工作還存在一定現實困難”。
有的業(ye) 內(nei) 人士幹脆處於(yu) 觀望狀態。“覺得這個(ge) 事情好像沒有用,考與(yu) 不考是一樣的。”李書(shu) 鵬說,實際上,這跟國家目前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的現實是相悖的。
在他看來,職業(ye) 資格注冊(ce) 管理是評價(jia) 人才、確保勘察設計等工作質量的一項重要的製度。“以前在環保工程上簽字,出了事很難追究,更多的是由企業(ye) 擔責”,但如果執行了注冊(ce) 環保工程師製度,工程師簽下的每一個(ge) 項目,將會(hui) 跟隨其整個(ge) 職業(ye) 生涯。
提案沒有止步於(yu) 辦理單位的回複。去年7月,全國政協的有關(guan) 領導與(yu) 委員談心談話時,李書(shu) 鵬再次匯報了這一問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hui) 將這個(ge) 建議整理為(wei) 政協信息專(zhuan) 報,並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批示。
李書(shu) 鵬記得,生態環境部找到他和相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代表,深入了解情況,並召開聯席會(hui) ,住建部門、環保部門、相關(guan) 設計院、行業(ye) 協會(hui) 和從(cong) 業(ye) 企業(ye) 的代表都來了,和他一起討論。
停滯了10多年的工作正在“更新進度條”,李書(shu) 鵬深受鼓舞。他了解到,政府部門在推進這個(ge) 問題辦理的過程中發現,不光環保領域,還有部分領域的職業(ye) 資格建設也存在類似問題,正在一攬子地推動解決(jue) 。
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曾讓這名“老環保”既新奇又忐忑,看到其他委員提案時,李書(shu) 鵬也有過顧慮,“我是不是提得特別窄、特別細”。但後來,他發現並非如此,能發現真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jue) 方案,不在乎問題是大是小。從(cong) 一個(ge) 小切口著手,也能解決(jue) 真問題。
2023年,環境資源界委員提交政協提案160餘(yu) 件。高吉喜也通過一份份提案,為(wei) 推動“我國中藥發展中珍貴藥用動植物短缺”等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jue) 提建議,得到相關(guan) 部門的認可和答複。他還與(yu) 其他委員聯合提出提案,為(wei) 加快推動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發揮積極作用。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如何讓環保資金投入形成長效機製等是李書(shu) 鵬關(guan) 注的問題,這是他深耕土壤和地下水汙染修複工作觀察到的行業(ye) 難題。他不再擔心提案“太難”或“太窄”,而是理解提案背後的“一高”和“一低”,“‘一高’是站位要高、意在全局,‘一低’是身子得低、躬身入局”。
“服務為(wei) 民”,滿足真需求
“把先進的科技成果向基層進行推廣,一直是我們(men) 做科學研究的目標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燕琴說。
2023年7月,全國政協主席會(hui) 議決(jue) 定在全國政協委員中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wei) 民”活動。聽到這個(ge) 消息,燕琴一下子找到了接地氣的履職思路,她聯係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hui) ,希望能向全國各省市提供自己的雷達衛星遙感監測研究成果。
燕琴關(guan) 注到,在一些地方,高精度大範圍地表形變監測仍是技術難題。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於(yu) 2022年研製的InSAR超算平台,能快速獲取大範圍地表形變,形成“全國地表形變一張圖”,數據可支撐地方準確掌握地麵沉降影響範圍、及時識別災害隱患、定量分析風險程度,“這項技術積累了10年”。
2023年12月15日,首批環京津冀6省市的政協人資環委和政府部門代表來到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接受成果贈送。
與(yu) 會(hui) 的山東(dong) 省政協機關(guan) 代表表示,對山東(dong) 這個(ge) 地質災害防治大省來說,這是一場“及時雨”。資源大省山西格外關(guan) 注采煤沉陷區治理,有了這些數據,可以更及時地幫助他們(men) 發現礦山風險。
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這一活動,主動找到燕琴。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迅即給北京提供了最新數據成果,支持北京開展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災情況分析和重建規劃工作。
燕琴表示,她將每年生成新一版“全國地表形變一張圖”,並持續向各省市提供,使高新技術真正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
不少委員像燕琴一樣積極投身“服務為(wei) 民”活動。在行程密集的調研間隙,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誌揚抽出時間,為(wei) 河北省邯鄲市叢(cong) 台區廣安小學的學生做了一場“用低碳行動,保護地球家園”科普講座。
“給小學生講課,就得通俗易懂。”張誌揚所在的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不僅(jin) 致力於(yu) 科學創新,也以科普見長,他在豐(feng) 富的科普資料基礎上作了調整,以卡通動畫的形式解讀“雙碳”,“讓小朋友感興(xing) 趣的同時又能聽懂”。
“我第一次對綠色低碳有了係統的了解……”在孩子們(men) 寫(xie) 下的心得裏,張誌揚看到短短一堂課帶來的改變。
今年1月,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hui) 舉(ju) 行第十六次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hui) 暨環境資源界別協商會(hui) ,高吉喜參加了這次會(hui) 議,他建議從(cong) 源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而就這個(ge) 話題,他也在完善新的提案——對環境資源界別的委員們(men) 來說,在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中國,又一年的履職開始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