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加快傳統文化典籍數字化建設
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程景偉(wei) )“目前,包括佛教典籍在內(nei) 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典籍數字化仍麵臨(lin) 人才不足、資源共享、平台建設等諸多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hui) 副會(hui) 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建議,加快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典籍數字化建設。
此次全國兩(liang) 會(hui) ,印順大和尚提出了《關(guan) 於(yu) 加快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典籍數字化的建議》《關(guan) 於(yu) 加強空中絲(si) 綢之路建設,開通直飛佛教聖地尼泊爾藍毗尼航班的建議》《關(guan) 於(yu) 協同社會(hui) 力量助力養(yang) 老服務,打造“老齡友好型”社會(hui) 的建議》等三個(ge) 提案。
印順大和尚認為(wei) ,加強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典籍數字化建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文獻進行加工處理,讓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典籍與(yu) 數字化共振,對於(yu) 推動傳(chuan) 統文化經典的保護傳(chuan) 承,賡續民族文化血脈,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促進中華文化煥發新的活力與(yu) 光彩,具有重要的作用。
“與(yu) 存世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典籍體(ti) 量相比,現有的傳(chuan) 統文化典籍數字化規模還存在巨大差距,數字化成果的共享開放水平和深度挖掘能力都有很大提升空間。”印順大和尚表示,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匱乏已成為(wei) 製約傳(chuan) 統文化典籍數字化進程的關(guan) 鍵因素,應加強複合型人才培養(yang) 、建立人才吸引和激勵機製。
他建議,加強各專(zhuan) 業(ye) 機構、高校、圖書(shu) 館、博物館等機構的合作溝通,打通各方資源渠道,完善資源共享機製;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搭建開放、交互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典籍數據庫平台。
在打造“老齡友好型”社會(hui) 方麵,印順大和尚建議,加快社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建設,繼續提高養(yang) 老服務供給的係統性、精準性和普惠性;開展老齡服務的職業(ye) 道德、專(zhuan) 業(ye) 知識和崗位技能培訓,推動養(yang) 老行業(ye) 向專(zhuan) 業(ye) 化發展。此外,還可以積極推動宗教力量參與(yu) 養(yang) 老服務和慈善事業(ye)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