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教育時評:匯聚建設教育強國的磅礴力量

發布時間:2024-03-06 14:18: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匯聚建設教育強國的磅礴力量

  鍾曜平

  “縱觀人類曆史,教育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教育強則國家強。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強國,教育始終是強國興(xing) 起的關(guan) 鍵因素。”

  從(cong)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基礎工程,到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安排部署,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從(cong) 2018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發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動員令,到2023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就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進行係統闡釋,教育作為(wei) 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成為(wei) 時代強音。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中,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不僅(jin) 是教育戰線的堅定信念和奮鬥目標,也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行動。

  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基礎工程。

  大道至簡,實幹為(wei) 要。現在,全黨(dang) 、全國人民都以隻爭(zheng) 朝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同時間賽跑、同曆史並進,為(wei) 以教育之基夯實國家富強之基而奮鬥。一幅震撼人心的教育強國建設畫卷徐徐展開,令人心潮澎湃。

  新年伊始,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shu) 組、教育部黨(dang) 組召開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加快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dang) 中央繪製的教育強國建設宏偉(wei) 藍圖高質量轉化為(wei) “實景畫”。會(hui) 議強調,錨定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必須跳出教育看教育,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去思考教育的屬性、地位、價(jia) 值。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跳出教育看教育,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去思考和謀劃教育,就是要看清楚新時代以來教育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想明白如何主動擔當作為(wei)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看清楚當前國內(nei) 外形勢變化,想明白教育如何成為(wei) 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戰略先導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看清楚全球教育變革、科技發展競爭(zheng) 趨勢和教育發展規律,想明白如何構建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和建設教育強國的支點、思路、舉(ju) 措。

  看清楚、想明白,才能更充分思考和認識教育所處的曆史方位、所麵臨(lin) 的複雜內(nei) 外環境、所肩負的嶄新使命。

  看清楚、想明白,才能更深刻理解教育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在準確把握教育與(yu) 中國的關(guan) 係、中國教育與(yu) 世界的關(guan) 係中,充分理解所要承擔的使命責任、工作目標。

  看清楚、想明白,才能主動對標對表謀劃教育領域政策舉(ju) 措,抓緊抓好教育強國建設重點任務推動落實,主動擔當作為(wei) ,以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智慧、勇氣和毅力,全力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目標的實現。

  三個(ge) “看清楚、想明白”,為(wei) 教育係統廣大幹部教師學習(xi)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勾勒出了清晰的思路和行動線索。

  二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偉(wei) 大成就是奮鬥出來的。偉(wei) 大成就鼓舞人心,寶貴經驗彌足珍貴,光榮使命催人奮進。必須看清楚新時代以來教育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想明白如何主動擔當作為(wei)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

  從(cong)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1.1%,幼有所育的美好願景照進現實,到義(yi) 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闊步邁向優(you) 質均衡,再到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2%,普及水平越來越高……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實現曆史性跨越,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在一個(ge) 14億(yi) 多人口、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大國,這樣的成就何其不易!每一個(ge) 小數點乘以龐大的學齡人口基數,背後都是數以萬(wan) 計青少年接受更好教育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cong) 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到發現全新的手性螺環配體(ti) 骨架結構;從(cong) 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到“九章”“祖衝(chong) 之號”先後問世;從(cong) C919國產(chan) 大客機一飛衝(chong) 天,到“海鬥一號”完成萬(wan) 米海試;從(cong)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全麵開通,到“奮鬥者”號成功坐底……

  基礎研究重大成果持續湧現、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不斷實現新突破,背後都有高校勇攀科技高峰,持續強化基礎研究主力軍(jun) 地位,充分發揮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教育的服務力、支撐力、貢獻力充分彰顯。

  從(cong) 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ang) ,累計吸引1萬(wan) 餘(yu) 名優(you) 秀學生投身基礎學科,到持續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改革,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工程教育體(ti) 係……

  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教育係統著力強化基礎學科、工程師、技術創新等人才培養(yang) ,國家“元實力”“硬實力”“銳實力”不斷提升。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舉(ju) 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為(wei) 我國教育事業(ye) 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障;連續11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保持在4%以上,夯實教育優(you) 先發展戰略的基石,給教育發展注入堅實的底氣;堅守人民立場,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依靠廣大教師,持續推進改革創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發展道路更加明晰。

  看清楚偉(wei) 大成就的取得,要思考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梳理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改革新模式,找到提升工作成效的新切入點,形成治理新能力。看清楚偉(wei) 大成就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增強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從(cong) 國家戰略需求、人民期待中發現教育所存在的短板與(yu) 不足,進而找準下一步的工作發力點,在補短板、鍛長板中擔當作為(wei) 。

  要把組織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作為(wei) 工作主線,把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主攻方向,把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作為(wei) 根本動力,在教育的數字化、國際化、綠色化方向上開辟發展新空間。

  要著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把握好教育為(wei) 人民服務的時代內(nei) 涵和要求,在破解急難愁盼問題上花更大力氣、下更大功夫,以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更積極地回應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教育的新需求。

  三

  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關(guan) 鍵在於(yu) 理解教育作為(wei) “重要支撐”和“基礎工程”的特殊意義(yi) 、特殊價(jia) 值、特殊戰略,精準認識和把握教育的內(nei) 外部形勢、環境、條件,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中展現擔當作為(wei) 。必須看清楚當前國內(nei) 外形勢變化,想明白教育如何成為(wei) 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戰略先導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國家興(xing) 衰係於(yu) 教育。一部世界強國崛起史,就是一部教育發展史。從(cong) 強國崛起規律出發,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是國家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很大程度上決(jue) 定著一個(ge) 國家的發展水平和潛力。今天,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接力棒,曆史性地落在我們(men) 這一代人身上。麵對民族複興(xing) ,教育麵臨(lin) 多方麵的機遇和挑戰,何以強國?

  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生物技術……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加速孕育,給國家經濟發展、教育發展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教育如何適變應變,成為(wei) 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先導力量?

  知識信息迅猛擴張,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xi) 超越人類現代學習(xi) 方式,現代學校和現代學製麵臨(lin) 製度性挑戰……如何培養(yang) 出不會(hui) 被人工智能輕易取代的人才,教育往何處去,教育自身該如何應變、求變?

  ——戰略先導、重要支撐,體(ti) 現在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努力構建適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

  全球激烈的科技競爭(zheng) 背後,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zheng)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科技強國的實質是人才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什麽(me) 樣的人才?答案是理想信念堅定、能力本領高強、精神鬥誌昂揚的人才。唯有如此,才能回應時代的呼聲,肩負起民族複興(xing) 的時代重任。

  堅持戰略先導、重要支撐的定位,既要為(wei) 時代新人鑄魂,答好立德樹人這個(ge) 教育強國最核心的課題,不斷增進青少年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知和認同,又要不斷完善教育體(ti) 係,健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體(ti) 製,培養(yang) 一大批能夠支撐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wei) 強國建設築牢人才根基。

  ——戰略先導、重要支撐,體(ti) 現在助力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贏得國家發展的戰略主動。

  關(guan) 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一份份禁令的背後,是一張徐徐落下的“科技鐵幕”,以國家安全為(wei) 由構築“小院高牆”正成為(wei) 遏製打壓中國科技進步的手段。科學技術從(cong) 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cong) 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堅持戰略先導、重要支撐的定位,就要麵向國家核心領域關(guan) 鍵技術和國家重大戰略需要,打好基礎研究持久戰、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科技體(ti) 製改革主動戰,以科技創新的主動、自立自強的能力築牢民族複興(xing) 的基石。

  ——戰略先導、重要支撐,體(ti) 現在助推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彰顯支撐區域現代化建設的能力擔當。

  從(cong) 長三角到京津冀,從(cong) 粵港澳大灣區到中西部、中部、東(dong) 北地區等區域,教育強國戰略谘詢會(hui) 緊鑼密鼓召開、部省戰略合作走深走實,豐(feng) 碩成果不斷。當前,教育在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為(wei) “強國建設,教育何為(wei) ”寫(xie) 下了生動注腳。

  堅持戰略先導、重要支撐的定位,就要堅信教育強、人才強、科技強,才會(hui) 有產(chan) 業(ye) 強、經濟強、城市強。積極融入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找準服務區域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提升與(yu) 區域經濟發展的“適配度”,教育才能更好成為(wei) 適應、支撐、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快變量”。

  ——戰略先導、重要支撐,體(ti) 現在提高人口素質、開發人力資源、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教育承載著廣大民眾(zhong) 對職業(ye) 發展、人生出彩、社會(hui) 公平的美好生活期待。

  堅持戰略先導、重要支撐的定位,必須積極主動適應人口結構的變化,超前布局教育,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元化、個(ge) 性化、動態化和終身化的教育需求,切實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對共同富裕的驅動力、創造力。

  四

  曆史上,教育作為(wei) 最重要的社會(hui) 子係統,始終是引領、推動社會(hui) 變革的關(guan) 鍵力量。當前,教育正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革的壯美圖景令人心生向往,也帶來了挑戰和壓力。必須看清楚全球教育變革趨勢和教育發展規律,想明白如何構建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和建設教育強國的思路舉(ju) 措。

  從(cong) ChatGPT到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驚歎聲中,人工智能已經無處不在。科技變革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對人才培養(yang) 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類數百年間所構築的教育大廈的基座受到猛烈的衝(chong) 擊,從(cong) 教育的概念到教育的目標,從(cong) 教育的內(nei) 容到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底層邏輯麵臨(lin) 重塑。

  技術力量攻城略地,技術邏輯日益廣泛滲透,人的價(jia) 值被重新審視。人類不被機器人取代的獨特優(you) 勢是什麽(me) ?人類如何認識自然、認識社會(hui) 和認識人本身?教育如何應對智能時代的新要求?情感、個(ge) 性、想象力、同理心、創造力、批判性思維等的培養(yang) 教育,關(guan) 乎人類何以自處。

  從(cong) 氣候變暖到生物多樣性減少,從(cong) 全球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到自然災害衝(chong) 擊……人類社會(hui) 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全球性的議題層出不窮,考驗著教育如何重視培養(yang) 學生的全球素養(yang) ,在消除貧困、保護地球等問題上發揮作用。

  ——要不斷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you) 勢,以教育數字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教育變革要突破傳(chuan) 統的局限性、創造數字教育新形態、創新教育現代化發展路徑,以數字技術服務育人模式、育人方式、教育治理的升級,為(wei) 構建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和建設教育強國找到“數字支點”。

  ——要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這一生命線,實現從(cong) 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係統性躍升和質變。各級黨(dang) 委、政府要始終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在組織領導、發展規劃、資源保障、經費投入上加大力度,統籌各方力量、匯聚各方資源,確保教育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落到實處。夯實教育強國的基點,要寫(xie) 好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大文章,把基礎教育搞得更紮實。強化高等教育龍頭作用,人才培養(yang) 要更好地匹配社會(hui) 需求,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培養(yang) 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職業(ye) 教育要在統籌推進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中展現更為(wei) 光明的前景。破除教育銜接壁壘,構建一個(ge) 上下銜接、左右互通、互聯互通的終身學習(xi) 網絡,才能更好地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

  ——要紮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這一基礎工程,激發教育強國建設的勢能。不斷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ti) 係,為(wei) 持續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和教育發展水平打下堅實基礎。推出更多優(you) 師惠師強師舉(ju) 措,持續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hui) 地位、職業(ye) 地位,才能吸引更多優(you) 秀人才投身教育,涵養(yang)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

  ——要立足中國、放眼全球,把中國教育放在全球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來思考。以全球教育發展為(wei) 鏡鑒和坐標,在堅定自信的同時,又看到競爭(zheng) 差距,從(cong) 中把握和提升中國教育在世界教育中的地位空間和能力,形成國際比較優(you) 勢,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為(wei) 全球教育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新的征程,號角嘹亮;新的出發,步履堅定。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篇章這條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之路上,教育係統師生幹部要自覺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做有理想、負責任的行動主義(yi) 者,求真務實、敢作善為(wei) 。全社會(hui) 要同心同向發力,共同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為(wei) 早日實現教育強國目標而共同努力。讓我們(men) 昂揚奮發、闊步邁進,匯聚起建設教育強國的磅礴力量,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上急行軍(jun) ,加快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擘畫的宏偉(wei) 藍圖轉化為(wei) 建設教育強國的生動實踐,以教育強國締造人民幸福的根本,夯實國家富強的教育根基。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