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助力美麗鄉村走向共富

發布時間:2024-03-06 14:2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文化鎮隆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劉豔英還在為(wei) 村裏的檸檬忙上忙下。時下是檸檬春季管理的關(guan) 鍵節點,她帶著種植大戶、農(nong) 技專(zhuan) 家,跑遍全村近2000畝(mu) 地,為(wei) 今年的豐(feng) 收作準備。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開幕。今年,劉豔英帶著檸檬來到北京,“希望更多人認識家鄉(xiang) 。”除了檸檬,她還帶著自己履職一年來的成果——多份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關(guan) 的建議。

  此前,一項由人民網推出、615萬(wan) 人次參與(yu) 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調查中,“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位居熱詞榜前三。會(hui) 場上,代表委員們(men) 也正為(wei) 了鄉(xiang) 村地區的發展建言獻策。

  因地製宜興(xing) 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一定要因地製宜,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飯碗。”全國政協委員、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蘭(lan) 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傳(chuan) 喜建議,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要強化片區共建思維,探索以多個(ge) 村莊為(wei) 單位,打造聯村特色產(chan) 業(ye) ,形成片區產(chan) 業(ye) 鏈。

  2001年,劉豔英來到隆恩村擔任村主任助理。彼時的隆恩村,因交通閉塞,一度發展嚴(yan) 重不足,村裏的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僅(jin) 有1800多元。這些年來,路通了,村子富了。村民致富的關(guan) 鍵,便是“黃金果”——檸檬。

  安嶽縣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產(chan) 基地縣,有“中國檸檬之鄉(xiang) ”的美譽。路修好後,隆恩村便積極回引企業(ye) 家,示範帶動檸檬產(chan) 業(ye) 發展。如今,檸檬成為(wei) 全村的主要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果品遠銷海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多年前增長10多倍。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劉豔英帶著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心願來到北京,她建議,以四川安嶽為(wei) 核心的檸檬種植區域納入國家級產(chan) 業(ye) 集群,促進產(chan) 業(ye) 提質轉型發展,讓更多農(nong) 民增加收入,分享發展紅利。

  同樣靠產(chan) 業(ye) 致富的,還有浙江省紹興(xing) 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

  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啟動“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wan) 工程”)。值此契機,棠棣村率先關(guan) 停、搬遷兩(liang) 家印染企業(ye) ,村黨(dang) 組織引導在原企業(ye) 上班的村民轉行轉業(ye) ,走上種植蘭(lan) 花和花卉苗木這一生態綠色產(chan) 業(ye) 。

  2017年,紹興(xing) 市柯橋區“花香漓渚”國家級田園綜合體(ti) 開始建設,包括棠棣村在內(nei) 的6個(ge) 行政村開啟農(nong) 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從(cong) 苗木種植到鮮花售賣,從(cong) 工程苗木到體(ti) 驗農(nong) 業(ye) ,激活了花木產(chan) 業(ye) 全鏈條。

  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棠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劉建明帶著村民,沿著農(nong) 文旅融合的路徑繼續前進,“我們(men) 把分散的土地置換集中起來、閑置的廠房和大棚利用起來,為(wei) 業(ye) 態引進和發展留足空間。”

  如今,棠棣村完成了一批人文景觀項目、村級道路以及遊客服務中心主體(ti) 的建設,已成為(wei) 以花木交易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以蘭(lan) 文化創意研學體(ti) 驗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特色旅遊景區村。劉建明認為(wei) ,這是“將村落的資源優(you) 勢、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首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舉(ju) 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在接受媒體(ti) 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學習(xi) 好、運用好“千萬(wan) 工程”的經驗,把這些理念、思路和方法全方位運用到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各環節和各方麵。

  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劉建明提出建議,表示應精準推進農(nong) 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在全國範圍內(nei) 適度拓寬項目試點麵,並適度提高省級以上財政補助項目比例,加大各項稅費優(you) 惠以及對試點項目的資金保障力度。

  多措並舉(ju) 供人才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hui) 堂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穩步推進農(nong) 村改革發展,要著眼促進農(nong) 民增收,壯大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發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社會(hui) 化服務,培養(yang) 用好鄉(xiang) 村人才。

  產(chan) 業(ye) 更新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的題中之義(yi) 。產(chan) 業(ye) 之外,人才則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的關(guan) 鍵力量。

  村裏蘭(lan) 花產(chan) 業(ye) 發展得很好,但讓劉建明煩惱的是:由於(yu) 村裏多為(wei) 老人,項目上具備管理、經營、創新能力的青年人嚴(yan) 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項目建設和運營。

  他為(wei) 此提出建議:加強農(nong) 村人才招引強度。具體(ti) 來講,要大力開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培養(yang) ,努力搭建青年人才引進平台,通過青年幹部下村任職、大學生村官、青年返鄉(xiang) 創業(ye) ,讓農(nong) 村人才隊伍建設與(yu) “三農(nong) ”工作同步推進,讓“新農(nong) 人”“土專(zhuan) 家”“田秀才”等實用型人才發揮最大效應。

  劉建明還看到了鄉(xiang) 賢的價(jia) 值。2018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意見》,就曾明確提出要“積極發揮新鄉(xiang) 賢作用”。對此,劉建明建議利用鄉(xiang) 賢的人脈資源招商引資,引導產(chan) 業(ye) 資本落戶農(nong) 村反哺農(nong) 業(ye) 。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蘇州市委副主委、蘇州科技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宋青記得,她曾在調研中遇到一名00後“農(nong) 二代”,其顧慮之一是“臉會(hui) 曬黑,同學聚會(hui) 時會(hui) 很沒麵子”。她發現,當前農(nong) 村人才的問題包括人才數量和質量有待提升、人才發展通道有待明確、人才激勵保障有待優(you) 化。

  由此,宋青建議應形成全麵培養(yang) 與(yu) 分類施策培育模式。推動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和農(nong) 業(ye) 高等教育發展,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頭人學曆提升計劃,借鑒“優(you) 師計劃”成功經驗出台“公費農(nong) 科生”培養(yang) 政策。強化涉農(nong) 學科建設,優(you) 化農(nong) 科生創業(ye) 扶持。

  此外,還應完善“新農(nong) 人”職稱評價(jia) 、科研人員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兼職和離崗創業(ye) 製度,拓寬對高素質農(nong) 民尤其是生產(chan) 經營型高素質農(nong) 民社會(hui) 保險的補貼範圍。通過優(you) 秀人才評選、創新創業(ye) 比賽、職業(ye) 技能大賽等途徑,選樹先進典型,給予表彰和政策扶持。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需要高質量人才這一‘源頭活水’,我們(men) 不僅(jin) 要讓人才來得了,更要留得下。”劉豔英同樣需要年輕人的力量。

  結合新技術發展的趨勢,劉豔英建議,加大對高校畢業(ye) 生等實用人才在資金、技術上的傾(qing) 斜。此外,還要培養(yang) 和發展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群體(ti) ,培養(ya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信息化的領軍(jun) 人才,順應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的融合,加快培養(yang) 農(nong) 村數字專(zhuan) 業(ye) 化人才,推動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吸引更多大學生自願來村興(xing) 業(ye) 。

  2023年1月發布的《2022年全國高素質農(nong) 民發展報告》顯示,65.04%的高素質農(nong) 民對周邊農(nong) 戶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人均輻射帶動21戶周邊農(nong) 戶,以農(nong) 業(ye) 技術指導、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等方式,帶動小農(nong) 戶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有機銜接。

  宋青說,近年來,一大批大中專(zhuan) 畢業(ye) 生、外出務工返鄉(xiang) 人員、退役軍(jun) 人、科技人員、大學生村官進入鄉(xiang) 村,逐漸成為(wei) 帶動農(nong) 民增收、推動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有生力量,“他們(men) 正在用聰明才智、資源技術,讓‘新農(nong) 人’成為(wei) ‘興(xing) 農(nong) 人’,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強勁動能”。

  做好製度創新

  有了產(chan) 業(ye) 和人才,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還需要製度創新的支持。

  在棠棣村,有一項實行了近20年的駐村指導員製度。2004年以來,已陸續有10位柯橋區的機關(guan) 幹部擔任過棠棣村駐村指導員一職,其中既有經驗豐(feng) 富老道的機關(guan) 骨幹,也有肯做肯幹、有衝(chong) 勁的年輕選調生,他們(men) 都盡心竭力推動棠棣村的蝶變發展。

  從(cong)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到剛剛發布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了學習(xi) “千萬(wan) 工程”經驗。劉建明認為(wei) ,駐村指導員製度就是推動“千萬(wan) 工程”、提升鄉(xiang) 村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據他介紹,紹興(xing) 市柯橋區先後派出20批次、6300餘(yu) 人次,助力全區各村年經營性收入超120萬(wan) 元。

  土地是鄉(xiang) 村地區發展的重要資源,而宅基地製度改革則是深化農(nong) 村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啟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整省試點。深化集體(ti) 產(chan) 權、集體(ti) 林權、農(nong) 墾、供銷社等改革,促進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在浙江義(yi) 烏(wu) 調研時發現,當地在全國率先提出和確立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製度設計;允許宅基地交易、入市與(yu) 轉讓等。

  數據顯示,義(yi) 烏(wu) 2023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28元,同比增長8.0%。

  蔡繼明建議,進一步深化宅基地製度改革,擴大試點地區範圍、增加試點改革內(nei) 容,將重點放在擴大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範圍、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範圍,並根據試點地區成功經驗加快相關(guan) 法律的修改完善,將試點成果推廣至全國。

  此外,為(wei) 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蔡繼明提出將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納入住房公積金製度覆蓋範圍。

  他認為(wei) ,降低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城市住房門檻將促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市化進程,推動“三農(nong) ”問題的解決(jue) ,有助於(yu) 破解“用工荒”問題,推動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部長通道”答記者問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提到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的一句話:“聚焦群眾(zhong) 反映強烈、能抓得住、抓幾年就能見到成效的幾件事”。

  “我們(men) 就列好任務清單,建好項目庫,咬準目標,一件一件辦下去,辦一件成一件。”唐仁健相信,幾年下來、幾個(ge) 五年規劃期下來,積小勝為(wei) 大勝,“一定能增強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本報北京3月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劉胤衡 賈驥業(ye) 王雪兒(er) 記者 朱彩雲(yun)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