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法治助力鄉村振興:加大普法力度增強村民法治意識

發布時間:2024-03-06 14:26:00來源: 法治日報

  孫中嶺代表談法治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大普法力度增強村民法治意識

  □ 本報記者 趙紅旗

  “春節過後,我一有空就來綠色生態蔬菜育苗基地,和技術人員一起查看幼苗長勢。”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中牟縣官渡鎮孫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孫中嶺說。

  前些年,回到家鄉(xiang) 的孫中嶺看到,村裏沒有集體(ti) 經濟,村民們(men) 隻是采用傳(chuan) 統家庭小規模分散經營模式,零星種植大蒜、蔬菜和其他農(nong) 作物,全村805戶3020口人,人均耕地麵積1.6畝(mu) 。

  “這種家庭小規模分散經營、結構單一的生產(chan) 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農(nong) 民們(men) 收入低,增收困難。”孫中嶺說,他下定決(jue) 心回鄉(xiang) 創業(ye) ,帶領村民們(men) 走出一條致富增收路。孫中嶺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後,帶領村幹部經過反複調研實踐,注冊(ce) 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開始探索以土地、人力、資金、農(nong) 機、人才五種入股方式集中集約經營,讓農(nong) 民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主體(ti) ,實施了“全民參股+公司化管理”的合作經營模式,改變傳(chuan) 統的家庭分散經營模式,走符合市場規律的規模化經營道路。

  在孫中嶺的帶動下,孫莊村建成了1800畝(mu) 農(nong) 場,發展有機蔬菜、水果種植和農(nong) 業(ye) 服務業(ye) 項目,探索農(nong) 村合作經營新模式。目前,村集體(ti) 經濟吸納就業(ye) 人員600餘(yu) 人,帶動周邊5000個(ge) 農(nong) 戶種植高品質農(nong) 產(chan) 品,畝(mu) 均收益從(cong) 400元增加到8000餘(yu) 元,孫莊村也由集體(ti) 經濟“空殼村”一躍成為(wei) 年收入350萬(wan) 元的“明星村”。

  “富裕起來的農(nong) 民更需要提高法治素養(yang) ,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奠定法治基礎。如果不遵紀守法,就有可能因案返貧。”孫中嶺話鋒一轉,隨著農(nong) 村經濟的蓬勃發展,涉及農(nong) 業(ye) 領域的各類案件會(hui) 逐步增多,檢察機關(guan) 要發揮法律監督職責,持續提升辦案質效,切實維護好涉案農(nong) 民的合法權益。

  “檢察機關(guan) 在高質效辦好涉農(nong) 案件的同時,要不斷創新檢察為(wei) 民工作模式,著力提升法治宣傳(chuan) 水平,結合監督辦案、檢察建議、法治宣傳(chuan) 等方式,助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安全。要結合辦案為(wei) 群眾(zhong) 普及法律知識、就涉農(nong) 突出問題及時提出法律建議。”孫中嶺建議。

  “檢察機關(guan) 的助力固然重要,但我同時認為(wei) ,培養(yang) 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是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動力源泉,是農(nong) 民增收的根本之計,也是農(nong) 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不再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農(nong) 村勞動者,既要遵紀守法,更要擁有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孫中嶺說,“我作為(wei) 來自基層的農(nong) 民代表,積極帶領村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積極參與(yu) 檢察機關(guan) ‘送法進鄉(xiang) 村’活動,全村的民主法治建設得到穩步推進,村民的法治意識明顯增強。我們(men) 在促進農(nong) 民增收、壯大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的道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